歲月無聲,歷史有痕。八十載光陰流轉,抗戰的烽火歲月依然銘刻在中華民族的記憶深處。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觀察者網特別推出「抗戰史上的今天」欄目,每日與您共同回望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
1932年3月24日
上午,在上海英領事署舉行中日正式停戰會議,中國方面外交次長郭泰祺、軍代 表戴戟、黃強等7人出席會議,日方出席會議的有重光葵、軍事代表植田、田代、島田等9人,英使蘭普森、美使詹森、意代辦齊亞諾列席(法使因病未到)。日方拿出停戰協定草案7條,附件3件,遂以「日本的草案為討論基礎」。雙方爭論之點頗多,而在日軍撤退時間、地點的問題上爭論尤為激烈。
1933年3月24日
日機轟炸密雲。
冷口日軍分路進攻山神廟、馬家溝一帶。
日軍在界嶺口與我激戰。
日使有吉明回國。
溥儀派侍從武官原憲赴熱河犒軍。
蔣介石由保定到北平召開軍事會議,何應欽、蔣伯誠、楊傑、王樹常等參加。楊傑希望兵增援長城各口,為蔣拒絕。蔣派何應欽接替張學良任軍事委員會北平軍分會代委員長:同時令于學忠掌津、沽警備,萬福麟部守灤河,商震、宋哲元、肖之楚、徐庭瑤4個軍分別守長城之冷口、喜峰口、馬欄峪、古北口,又命傅作義在懷柔、順義一帶防禦。
陳賡(化名陳廣)因叛徒出賣而於本日被上海市公安局在北京路逮捕。
美洲華僑航空救國義勇團代表李玉聘到南京,將華僑捐購的12架飛機獻給政府抗日。
國際和平局向國聯行政院和各國政府送交《建議書》,主張根據《國聯盟約》第16條和《非戰公約》制裁日本。
1934年3月24日
日軍兩三百人增駐古北口。
日軍唆使土耳其前王子到新疆活動。
陳濟棠開軍事會議,決定:一、施行集團圍剿辦法「剿共」;二、速布置贛東防務;三、以兩縱隊攻筠門嶺,克筠門嶺、會昌後以一縱隊向於都、興國推進;四、限期完成各地防禦工事;五、令各部將所在地公路完成。
東路軍蔣鼎文總部正式遷漳州,廈門設辦事處。
1935年3月24日
日本朝日新聞社訪華飛機由上海飛回日本。
華北戰區清理委員會殷汝耕因玉田民團團總王繼宗於23日抗拒改編,擬用武力解決,特赴天津海光寺日本兵營訪酒井隆,請准用機槍及重武器往剿,酒井同意。同日,玉田保安第3大隊長周敏英等,率部圍殲王繼宗部。
榆關海關騎巡隊捕獲為日方偷運漏稅貨物犯。
蔣介石和宋美齡由重慶飛抵貴陽督師,聲稱此行任務就是要收緊對已陷入絕境的紅軍的包圍圈,將其消滅。
1936年3月24日
日內閣會議決定有田八郎任外相,重光葵任駐華大使。
據天津《大公報》訊:北寧路協助海關緝私業已實行,遵章報驗者為數寥寥,大批私貨轉由灤東登陸密運天津,由津走私浪人以汽車裝運,車上插國際運輸株式會旗幟,武裝押運,以人造絲為主,運往高陽、清苑一帶,沿途拒絕查驗。津保公路運私貨車絡繹不絕,中國關稅損失甚巨。
南滿日本教育考察團加茂等一行12人,由濟南赴青島考察教育。
晚,復旦大學救國會成員黃拔山、莫自新等6人被捕。
1937年3月24日
日本浪人攜帶違禁品進上海,拒絕檢查,打傷中國海關關員。
綏蒙政會委員長沙王離綏遠赴南京。
1938年3月24日
日本政府制定了《調整華北及華中政權關係要領》。所定方針為:「華中政權將以一個地方政權成立,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作為中央政權,儘快使其合併統一。」後由於汪偽政權成立,華北政權則由「中央政權」改為「華北政務委員會」。
日本議會兩院通過《國家總動員法》和80億日元的預算,其中48億日元為臨時軍費。
日內閣通過《華北經濟發展會社》《華中經濟復興發展會社》2個組織草案。前者定資3.5億日元,總社在東京,以統制華北交通運輸、建築船港,經營電力、礦務、製造業;後者定資1億日元,總社在上海,投資於交通運輸、公用事業、開礦方面。還同意在南京建立偽「中華民國維新政府」這一方案。
日軍山東台兒庄派遣隊從北洛,繞過南洛,經劉家湖,衝過三里庄。傍晚,在飛機、大炮掩護下向台兒庄進攻,突破城牆東北角,但為我守軍頑強阻擊。王郁彬團長率部繞攻日軍背後,收復劉家湖,斃敵100餘。日軍乃撤至台兒庄北。
日軍從山東臨沂南下的臨沂支隊主力3000餘人,於晚上到棗莊以東郭里集。
蔣介石偕白崇禧等人到第5戰區,指示孫連仲應盡量將日軍吸引到台兒庄附近,並將白等留駐蘇北徐州,協助李宗仁策劃作戰。
湯恩伯部52軍軍長關麟征率部向山東棗莊、嶧縣前進,配合池峰城部迂迴攻擊日軍。
朱德、彭德懷在山西長治附近召開東路軍將領會議,強調指出:「一、必須改造舊政權,實行民主政治;二、軍隊要實行戰時的政治工作;三、要武裝民眾,發動游擊戰爭」,並對俘虜政策和漢奸政策作了詳細說明。統一了反「圍攻」的作戰方針,確定了作戰部署。
1939年3月24日
日海陸空全力進攻贛西北武寧,修水北岸之棺材山,南岸之洞口、羅坪等重要據點相繼為日軍侵佔。
3月21日,江西永修,在修水河架設浮橋的日軍岩崎部隊工兵。
歐亞航空公司辟重慶至哈密航線,與中蘇航空公司之哈密阿拉木圖線聯航。
1940年3月24日
汪精衛任偽中央政治委員會主席,並公布偽中央政治委員會委員名單。
中共中央作出《關於在職幹部教育的指示》,對1月3日《關於幹部學習的指示》作了補充。
1941年3月24日
日本陸相東條英機巡視察哈爾張家口、山西太原、山東濟南。
汪偽中央政治委員會決議成立「清鄉」委員會,通過《清鄉委員會臨時組織大綱》,特派汪精衛兼「清鄉」委員會委員長。
國民黨五屆八中全會在重慶開會,4月2日結束。4月1日通過《推進注音識字運動掃除文盲》《舉辦地價申報實現土地政策》《籌辦日用消費物品公賣》及《分期實施總理國防計劃》等案。4月2日通過《戰時黨政三年計劃》《國防工業戰時三年計劃要綱》及《各省田賦歸中央接管》等要案。行政院增設貿易、糧食兩部。
1942年3月24日
日軍第1軍召見駐太原的閻錫山的聯絡員,面交正式書面通知:「以4月4日為限期,要求做出承諾與否的回答。」並口頭傳達了如超過限期,所簽協定即行廢除之意。
孔祥熙在記者招待會上宣布財政部決定發行民國31年(1942年)同盟勝利美金公債1億美元。同時,在31日將發行1942年美金節約建國儲蓄券1億美元。
延安《解放日報》發表陳雲的文章《到什麼地方學習》。
台灣革命同盟在渝舉行茶話會,謂台灣各黨派現已統一。今後急待進行的工作為:1.復省運動,請中央速設台灣省府、省黨部、三青團支團;2.向政府請求設置台灣參議員;3.請政府正式承認台灣為淪陷省份;4.希望在政府領導下成立台灣光復軍。
1943年3月24日
日華北方面軍召開兵團參謀長會議,下達《1943年度華北方面軍作戰警備綱要》。其方針是:將作戰警備的重點指向共軍,以期消滅中共勢力。……並決定各軍擔任地區內的肅正作戰計劃,特別是第1軍的太行山區,第12軍的魯西、魯南地區的剿共作戰,須徹底實行之。是年準備進行肅正作戰的有:冀西春季作戰,由110師團實施,冀西秋季作戰由方面軍計劃實施;冀東秋季作戰,由27師團計劃實施。
日軍決定自4月1日起在華中、華南佔領區發行新軍票,日軍在華支出及銀行存款,借款、匯兌也不再使用原軍票,也不收回原軍票。
汪偽全國商業統制總會下令,即日起在上海實行棉紗、棉布存貨登記。3月31日截止。
蔣介石電在華盛頓的宋子文,「目前我國最需者為防毒面具100萬付,望即協商美方於3個月內提前撥給為要。」
中國歷史學會於重慶中央圖書館舉行成立大會。
1944年3月24日
于學忠被任命為軍事參議院副院長。
中國遠征軍進入緬北孟拱河谷。
1945年3月24日
周恩來電王若飛:中央決定《新華日報》參加舊金山會議的記者可提章漢夫、《解放日報》可提余光生,敵後不再提;我們尖銳批判蔣介石的目的是在壓蔣分裂之演說,逼其取消11月召開偽國大;至於逼美放棄扶蔣政策,一時做不到。
新四軍第5師河南部隊挺進河南泌陽、確山。
(綜合、修訂自《中華民族抗日編年》《中國抗日戰爭大事記》《八路軍大事記》《新四軍大事記》《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大事記》「抗戰直播」等)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