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奠定的中國人性格,至今仍然影響每一個國人。

2025年03月19日00:03:07 歷史 1588

中國人骨子裡的民族自信心乃是明朝給的!

宋朝滅亡之時,崖山海戰一役,宋朝死亡的軍民共計二十餘萬人。

宋人至死不降,哪怕投海自盡也不降,因為在宋朝人眼中,這不是改朝換代,而是中原王朝第一次亡國。宋朝之前的歷史上沒有亡國之過往,所以大部分宋人接受不了亡國。民族自信心低落到了極點。

明朝奠定的中國人性格,至今仍然影響每一個國人。 - 天天要聞

崖山海戰標誌著南宋滅亡

明朝朱元璋趕走了蒙古人,恢復中華之正統,極大的增強了漢人的自信心。開始重塑民族性格。

雖然終明一朝。發生過很多荒唐之事,但是,明朝的自信,對新事物的包容,面對困難之時堅韌不拔。依舊深深影響我們中華民族每一個人。

明朝的自信通過鄭和下西洋可以體現出來。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就是把當時大明王朝的政治體系,文化信仰傳播出去。

明朝奠定的中國人性格,至今仍然影響每一個國人。 - 天天要聞

鄭和所到之處,讓各個國家見識了明朝的強盛。增強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自此以後,明朝與周邊國家建立了華夷政治體系,也就是明朝的朝貢體系。東南亞等國家向大明朝貢。儒家思想對東南亞各個國家的影響開始空前的大。我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優越感自此建立。

明朝對世界的了解超乎我們的想像!明朝對先進武器的渴望超乎我們的想像。

明朝通過鄭和下西洋,極大的擴展了對外貿易,同時也對各個國家的地理和人文有充分的了解。

明朝奠定的中國人性格,至今仍然影響每一個國人。 - 天天要聞


明朝奠定的中國人性格,至今仍然影響每一個國人。 - 天天要聞

另外明朝科技也不落後世界,其中火器的設計和製造工藝,可以稱上世界第一。

明代火器專家趙世禎先後共設計了十餘種火銃,並將其記錄在《神器譜》中。畢懋康更是在其《軍器圖說》中記錄他劃時代的發明創造——禭發槍。

明朝奠定的中國人性格,至今仍然影響每一個國人。 - 天天要聞

畢懋康的《軍器圖說》出現於崇禎八年,也就是公元1635年

雖然比法國人馬漢發明的襚發槍(1547年)要晚近一個世紀,但這是中國人自己發明的。

明朝奠定的中國人性格,至今仍然影響每一個國人。 - 天天要聞

明朝末年的軍隊中,大量使用火器,戰鬥力爆表。游牧民族的騎兵已經無法戰勝大炮。但是,歷史卻開了一個玩笑。

清軍最終還是入關了。

其實,清朝入關,是撿了一個大便宜,並非靠武力越過山海關

因為明朝末年,明朝廷已經無法掌控全局。

第一,明朝末年內部各個勢力相互爭鬥。

第二,明朝末年的農民起義已經如火如荼。李自成殺入紫禁城,崇禎自縊於梅山。吳三桂見明朝大勢已去,本想投靠李自成。奈何李自成佔領北京後大肆屠殺虐待明末官員,吳三桂家屬受到牽連。導致吳三桂權衡之後投靠了清朝。

第三,努爾哈赤後金虎視眈眈,且和明朝將領眉來眼去。

最終,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可以說明朝亡於內鬥。

但是這不能否定明朝的戰力。

清朝為什麼閉關鎖國,為什麼禁止漢人使用火器?就是因為清朝統治者知道漢人用火器的厲害。終清一朝,閉關鎖國和文字獄最終目的就是防止漢人掌握先進科技!從而推翻滿清統治。

甚至康熙用的紅衣大炮,乃是明朝留下的。

明朝奠定的中國人性格,至今仍然影響每一個國人。 - 天天要聞

所以,明朝時期,漢人對科技的渴望是刻在骨子裡的。雖然清朝為了穩固統治而去工業化,但是,清朝滅亡後,進入民國開始,中國人對科技繼續開始孜孜不倦的追求。

明朝奠定的中國人性格,至今仍然影響每一個國人。 - 天天要聞

明朝內部的資本主義萌芽,喚醒中國人對商業的渴望。

在明朝中晚期,因為防止倭寇而進行的海禁已經形同虛設,正德年間,葡萄牙商人來到大明,一開始他們以為明朝軟弱可欺,但是被明朝擊敗後,葡萄牙人才意識到明朝是一個不亞於西方的大帝國,因此葡萄牙人開始和明朝老老實實做生意,並且逐漸的壟斷了明朝與歐洲之間的貿易。

在當時大航海的背景下,西方人從美洲掠奪的白銀源源不斷地流入了明朝,造成明朝民間商業空前的發達,不少人因此積累了大量的原始資本,手工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家庭式的小作坊開始轉向幾十人甚至是數百人規模不等的小型工廠,這就是教科書上所說的資本主義萌芽,但是一切卻戛然而止,並沒有更進一步發展。因為清朝入關了。

明朝奠定的中國人性格,至今仍然影響每一個國人。 - 天天要聞

明朝貿易

當今,中國人在商業上也取得了令人感嘆的成就,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向世界。

所以,明朝無論在對待科技,商業,文化傳播上,都展現出極大的高瞻遠矚和自信。

明朝奠定的中國人性格,至今仍然影響每一個國人。 - 天天要聞

當前中國之所以能崛起,和我們的民族性格有很大關係。而我們的性格,是明朝給我們的。

這也是為什麼同在亞洲印度卻難以崛起,因為印度的民族性格缺失了很多。比如印度的種姓制度摧毀了他們的民族自信心,被英國殖民一百多年摧毀了他們的文化信仰。

明朝奠定的中國人性格,至今仍然影響每一個國人。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魯慕迅同志逝世 - 天天要聞

魯慕迅同志逝世

湖北省文聯魯慕迅同志治喪小組5月9日發布訃告,湖北省文聯離休幹部、省美術家協會原副主席、一級美術師魯慕迅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5月8日凌晨2時在深圳不幸逝世,享年98 歲。
上海話在香港地位高,跟他們密切相關! - 天天要聞

上海話在香港地位高,跟他們密切相關!

文 | 極耳在香港娛樂圈摸爬滾打近六十年的汪明荃早已成為粵語流行音樂代表性人物之一,不過儂曉得伐,伊原來還是地地道道上海人。五一假期在上海舉辦「DIVA演唱會」的阿姐,一張嘴就是地道上海話。而這也是78歲的她首次回到家鄉上海舉辦個人演唱會。當天的演唱會,阿姐誠意十足,除了換造型,全程沒有下場。她唱了《勇敢的...
成湯:曠古仁君的形象 - 天天要聞

成湯:曠古仁君的形象

建立一個延續五百多年的王朝,商的開國君主必定上膺天命,獲得了天神授予的合法性。推翻了延續數百年的夏王朝,商的君主必然下順民心,得到了民眾擁護的正當性。而真正贏得民心的,只能是仁慈,而不是武力。在很多後代的文獻中,成湯被描繪成一位體恤民眾、寬
二戰勝利80周年 走進納粹德國投降的歷史現場 - 天天要聞

二戰勝利80周年 走進納粹德國投降的歷史現場

1945年5月8日24時,法西斯德國簽署無條件投降書。投降書開始生效時,由於時差原因,地處柏林以西的美、英、法等國還是5月8日的下午或晚上,而位於柏林以東的蘇聯等國,已經是5月9日。因此歐洲各國將5....
中國歷史上三個最成功的商人,最後都散盡家財,無一得到善終 - 天天要聞

中國歷史上三個最成功的商人,最後都散盡家財,無一得到善終

中國歷史上有一些著名商人,有部分符合散盡家財且未得善終的情況,以下列舉三位比較典型的: 呂不韋: 生平事迹:戰國末年衛國商人,他以「奇貨可居」聞名,通過扶持秦異人(後改名子楚)登上秦王之位,自己也官至秦國丞相,權傾一時。在執政期間,他組織編
【史志論壇】以彭州市為例淺談地方志人才隊伍建設 ‖程爽 - 天天要聞

【史志論壇】以彭州市為例淺談地方志人才隊伍建設 ‖程爽

歡迎關注「方誌四川」!本文載《巴蜀史志》2024年第6期聚地方人才 育方誌碩果以彭州市為例淺談地方志人才隊伍建設程 爽地方志是地方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是傳承民族文脈的重要基礎,是中華民族文化發展的重要支撐。地方志部門作為開發利用地方志資源的主要部門,在推動地方志事業高質量發展方面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隨...
【史學爭鳴】多重視角下的綿陽「周原說」‖宋翔 - 天天要聞

【史學爭鳴】多重視角下的綿陽「周原說」‖宋翔

歡迎關注「方誌四川」!多重視角下的綿陽「周原說」宋 翔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周原是西周王朝的發祥地之一。傳統觀點認為周原位於今陝西關中地區,然而,綜合水文地理、自然資源、歷史文獻與文化傳承等多方面線索,可提出另一種可能:周原的地理位置或許並非局限於傳統認知中的陝西岐山周原,而是涵蓋了今四川綿陽一帶。綿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