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驚人相似!從康熙收台的戰略棋局,看如今兩岸統一進程更清晰

2025年03月18日16:33:03 歷史 1764

歷史驚人相似!從康熙收台的戰略棋局,看如今兩岸統一進程更清晰 - 天天要聞

歷史驚人相似!從康熙收台的戰略棋局,看如今兩岸統一進程更清晰 - 天天要聞

聲明丨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歷史總愛在不經意間露出熟悉的影子,讓人忍不住停下來細細琢磨。

清朝康熙皇帝收復台灣的故事,發生在300多年前。而今天,當我們談起兩岸關係時,那種歷史的迴響似乎又在耳邊響起。

歷史驚人相似!從康熙收台的戰略棋局,看如今兩岸統一進程更清晰 - 天天要聞


1683年,康熙用20年的精心布局,讓台灣重回祖國懷抱;

如今,中國大陸的崛起和兩岸統一的腳步,也在歷史的長河中勾勒出相似的軌跡。

歷史真的只是一場偶然的重複嗎?還是說,國家統一的信念,早已深植於這片土地的靈魂深處?

步步為營:康熙的統一智慧

清朝初定,國內百廢待興,台灣卻成了一個繞不開的難題。

1663年,鄭成功帶著民族英雄的光環,從荷蘭人手中奪回台灣,讓這片土地重新回到中國版圖。可惜,他去世後,兒子鄭經、孫子鄭克塽接連掌權,台灣卻漸漸成了割據一方的存在。

歷史驚人相似!從康熙收台的戰略棋局,看如今兩岸統一進程更清晰 - 天天要聞


康熙登基時才8歲,等到他親政時,三藩之亂剛被壓下去,國家終於喘了口氣。他把目光投向台灣,那時的他,心裡裝著的是一個大大的夢想——讓這片土地不再遊離在外。

康熙不是個急性子,他深知戰爭的代價。打仗雖然能解決問題,但血流成河、民生凋敝,不是他想要的結果。

於是,他先試著談。1670年代,他派使臣姚啟聖去台灣,帶著滿滿的誠意,想讓鄭氏主動歸順。

可鄭經那邊卻擺出一副「要談可以,但得有條件」的架勢,提出像朝鮮那樣保持高度自治。康熙聽完這話,眉頭一皺,直接回了一句:「朝鮮是外邦,鄭成功卻是中國人。」

談判沒談攏,康熙也沒氣餒。他心裡清楚,光靠嘴皮子解決不了問題,得有點真章。他一邊繼續拉攏台灣內部的勢力,一邊暗中準備。

歷史驚人相似!從康熙收台的戰略棋局,看如今兩岸統一進程更清晰 - 天天要聞


他沒有立刻揮兵南下,而是換了個思路,用政治、經濟、軍事三管齊下,慢慢收緊繩索。

1679年,他派孔元章帶著朝廷的詔書去台灣,名義上是安撫,實際上是摸底,看看鄭氏的兵力、民心到底怎麼樣。這招挺妙,既給了對方台階下,也讓清廷心裡有了數。

與此同時,康熙把目光轉向了海上的力量。

他很早就看出,水師是拿下台灣的關鍵。三藩之亂平定後,他撥出重金打造水師,船造得更大,炮裝得更猛。

到1680年代,清朝的水師已經能甩鄭氏幾條街了。這還不算完,他又在經濟上下了狠手。先是局部封鎖台灣的貿易,後來乾脆全面掐斷,讓島上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聽說當時台灣的糧食和物資都緊巴巴的,民心也開始晃了。

歷史驚人相似!從康熙收台的戰略棋局,看如今兩岸統一進程更清晰 - 天天要聞


康熙還玩了一手心理戰。

他讓人到處散布消息,說鄭氏割據是逆天行事,早晚得完蛋。這話傳到台灣老百姓耳朵里,不少人開始琢磨:跟著鄭家混,真有出路嗎?

就這樣,政治招撫拉人,經濟封鎖壓人,軍事威懾震人,康熙把這張網越織越大。到了1683年,他覺得火候差不多了,就派施琅帶著水師出海。

那場仗打了三天,鄭克塽扛不住了,直接投降。8月,台灣正式回歸清朝版圖。

仗打完了,康熙沒急著慶祝,而是忙著收拾攤子。他推出好幾條政策,比如三年不收稅,投降的鄭氏官兵還能留原職。

這些做法讓人覺得,統一不只是朝廷的事,也是老百姓的福氣。可當時還有個大問題擺在面前:台灣到底要不要正式納入版圖?

有人說,這地方太偏遠,又窮又亂,不值得費心。可施琅站出來講了一堆道理,說台灣守著東南海防,丟了就等於給外國勢力開了門。

康熙一聽,覺得有理,拍板把台灣划進來。這一步,算是給後來的中國領土完整打下了根基。


歷史驚人相似!從康熙收台的戰略棋局,看如今兩岸統一進程更清晰 - 天天要聞


回過頭看,康熙這場仗打得漂亮,不光靠武力,更靠腦子。他用20年時間,把一個割據的台灣變成了清朝的一部分。你說,這份耐心和眼光,是不是讓人有點佩服?

兩岸今昔

從康熙的時代跳到今天,雖然隔了300多年,但總有些地方讓人覺得似曾相識。

1945年,日本投降,台灣光復,重新回到中國懷抱。可沒過幾年,1949年國民黨退到台灣,兩岸就這麼分開了。

接下來的幾十年,風風雨雨不斷。1971年,聯合國通過2758號決議,確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這事兒在國際上給兩岸統一鋪了條路,可現實里,統一還是個硬骨頭。

到了現在,情況不一樣了。中國大陸的實力蹭蹭往上漲,經濟、科技、國防,哪樣不讓人刮目相看?

2023年,GDP已經穩坐世界第二,科技領域像5G、航天也頻頻刷屏。更別提國際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多人願意聽中國說話。


歷史驚人相似!從康熙收台的戰略棋局,看如今兩岸統一進程更清晰 - 天天要聞


歷史這東西,不光是講故事,還能給人啟發。康熙收復台灣的路子,放到今天看,挺有意思。他先試著談,談不成再動手,最後還得把民心攏住。

2005年《反分裂國家法》出台,就是要把底線劃清楚:和平是目標,但分裂絕不容忍。20年過去了,這部法沒白立,兩岸交流越來越深,「台獨」鬧得再歡,也翻不出大浪。

統一不是光靠打仗,腦子得活。經濟封鎖、心理戰、軍事威懾,他樣樣用得溜。今天的中國也在這麼干,經濟上拉近距離,文化上找認同感,軍事上給壓力。

2023年10月,東部戰區搞的那場演習,不就讓某些人睡不好覺了嗎?

可與此同時,兩岸的貿易額還在漲,年輕人也在網上聊得不亦樂乎。這軟硬兼施的勁頭,跟康熙當年的路數還真有點像。

當然,時代變了,挑戰也不一樣。

康熙那會兒是鄭氏割據,現在是「台獨」加上外部勢力。可不管對手是誰,歷史的邏輯沒變——國家統一的信念,是這片土地上最硬的底色。

從1683年到2023年,300多年過去了,台灣始終是中國的一部分。這種信念,不是喊口號喊出來的,而是用實力一步步堆起來的。

參考資料

國台辦:祖國必須統一 也必然統一

百度百科:清統一台灣之戰


歷史驚人相似!從康熙收台的戰略棋局,看如今兩岸統一進程更清晰 - 天天要聞


歷史驚人相似!從康熙收台的戰略棋局,看如今兩岸統一進程更清晰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二戰勝利80周年 走進納粹德國投降的歷史現場 - 天天要聞

二戰勝利80周年 走進納粹德國投降的歷史現場

1945年5月8日24時,法西斯德國簽署無條件投降書。投降書開始生效時,由於時差原因,地處柏林以西的美、英、法等國還是5月8日的下午或晚上,而位於柏林以東的蘇聯等國,已經是5月9日。因此歐洲各國將5....
中國歷史上三個最成功的商人,最後都散盡家財,無一得到善終 - 天天要聞

中國歷史上三個最成功的商人,最後都散盡家財,無一得到善終

中國歷史上有一些著名商人,有部分符合散盡家財且未得善終的情況,以下列舉三位比較典型的: 呂不韋: 生平事迹:戰國末年衛國商人,他以「奇貨可居」聞名,通過扶持秦異人(後改名子楚)登上秦王之位,自己也官至秦國丞相,權傾一時。在執政期間,他組織編
【史志論壇】以彭州市為例淺談地方志人才隊伍建設 ‖程爽 - 天天要聞

【史志論壇】以彭州市為例淺談地方志人才隊伍建設 ‖程爽

歡迎關注「方誌四川」!本文載《巴蜀史志》2024年第6期聚地方人才 育方誌碩果以彭州市為例淺談地方志人才隊伍建設程 爽地方志是地方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是傳承民族文脈的重要基礎,是中華民族文化發展的重要支撐。地方志部門作為開發利用地方志資源的主要部門,在推動地方志事業高質量發展方面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隨...
【史學爭鳴】多重視角下的綿陽「周原說」‖宋翔 - 天天要聞

【史學爭鳴】多重視角下的綿陽「周原說」‖宋翔

歡迎關注「方誌四川」!多重視角下的綿陽「周原說」宋 翔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周原是西周王朝的發祥地之一。傳統觀點認為周原位於今陝西關中地區,然而,綜合水文地理、自然資源、歷史文獻與文化傳承等多方面線索,可提出另一種可能:周原的地理位置或許並非局限於傳統認知中的陝西岐山周原,而是涵蓋了今四川綿陽一帶。綿陽...
古代樂制與戲曲研究的新視角——黎國韜《古代教坊與文學藝術研究》序 - 天天要聞

古代樂制與戲曲研究的新視角——黎國韜《古代教坊與文學藝術研究》序

□吳承學黎國韜教授所著《古代教坊與文學藝術研究》一書收入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將在中華書局出版,請我寫序。為了撰寫序言,我重新閱讀了國韜各種著述,並且大致了解了相關學科的學術史。在閱讀的過程中,引發了一些回憶與感想。壹1990年,我從復旦大學博士畢業後,回到中山大學中文系古代文學教研室。國韜1992年考...
「情感中心」:梁啟超《中國韻文裡頭所表現的情感》隨札 - 天天要聞

「情感中心」:梁啟超《中國韻文裡頭所表現的情感》隨札

□李成晴一1925年,六十一歲的茹經老人唐文治在《自訂年譜》中反思道:余向主道德教育,迨閱歷世變,始悟性情教育為尤急。到了翌年,唐文治在《<南洋大學三十周年紀念徵文集>序》一文又重提性情教育的新定位:「故夫有真性情,而後有真學問、真事業。余向主道德教育,及今思之,與其為道德高遠渾噩之談,毋寧言性情教育悱惻...
銘記世界反法西斯戰場上的中國人 - 天天要聞

銘記世界反法西斯戰場上的中國人

編者按: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在那場正義與邪惡、光明與黑暗、自由與奴役的殊死戰鬥中,中國與50多個國家的人民同仇敵愾、英勇戰鬥,並肩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法西斯勢力。
歷史上的「偉大轉折」,現在可以「親身經歷」 - 天天要聞

歷史上的「偉大轉折」,現在可以「親身經歷」

VR展《轉折·從頭越》體驗效果。受訪者供圖 戴上VR頭顯,「穿越」至90年前,一場驚心動魄的旅程拉開序幕。 「突破4道封鎖線時,每到一次封鎖線,就有牆從天而降,飛機從後往前掠過,結合音效,壓迫感很強。在戰鬥場景中,我們在掩體中穿行,還有互動可以幫邊上的戰士取彈藥箱。建模很真,被炮彈砸的時候,我忍不住晃動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