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史料碎片:德國巡洋艦在大西洋俘獲107名中國船員為其裝煤

2025年03月16日21:50:24 歷史 2605

一戰史料碎片:德國巡洋艦在大西洋俘獲107名中國船員為其裝煤 - 天天要聞

德國的「卡爾斯魯厄」號巡洋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激烈海戰中,以其卓越的戰績位居海上襲擊艦第二,總計擊沉及俘獲盟軍艦船達76609噸,僅次於一戰中的傳奇「埃姆登」號巡洋艦。

然而,對於「卡爾斯魯厄」號的一則鮮為人知的細節歷史,或許中國歷史愛好者並不熟知——該巡洋艦曾一度俘虜了107名中國船員,並強制他們在艦上從事裝煤工作。

一戰史料碎片:德國巡洋艦在大西洋俘獲107名中國船員為其裝煤 - 天天要聞

在2024年8月的《艦船經典》德國雜誌中,一篇由德國海軍上尉克里斯蒂安·詹奇執筆的文章,詳細記載了一戰期間德國巡洋艦「卡爾斯魯厄」號的英勇事迹。該文不僅生動地描繪了「卡爾斯魯厄」號的傳奇歷程,更揭露了諸多鮮為人知的史實。尤為引人注目的是,文章中提到了眾多中國船員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大西洋海戰中的英勇表現,其中不乏犧牲者。

接下來,讓我們探討一下「卡爾斯魯厄」號巡洋艦。這艘巡洋艦於1912年11月11日在基爾造船廠正式下水。其標準排水量為4900噸,滿載排水量則達到6191噸。該艦的動力系統由兩台26000馬力的蒸汽輪機驅動,能夠達到29.3節的最高航速。艦上共有373名官兵服役。在裝備方面,「卡爾斯魯厄」號配備有12門105毫米口徑的主炮,以及2個500毫米的魚雷發射管。

一戰史料碎片:德國巡洋艦在大西洋俘獲107名中國船員為其裝煤 - 天天要聞

從噸位與火力配置的角度審視,「卡爾斯魯厄」號堪稱「大艦小炮」設計的典範。其武裝裝備在面對同等規模的英國軍艦時顯得力不從心,然而對抗商船則遊刃有餘,顯而易見,其設計初衷便是作為海上襲擊艦。此外,該巡洋艦具備攜帶1300噸煤炭與200噸燃油的能力,憑藉12節的航速,能夠達到5000海里的續航里程。

1914年1月,「卡爾斯魯厄」號正式投入使用,隨即被派往海外,與噸位為4268噸的「德累斯頓」號巡洋艦並肩駐紮於加勒比海。同年8月初,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卡爾斯魯厄」號正航行於佛羅里達海峽,突然接到了執行「攻擊英國商船」的破交作戰指令。自此,這艘艦艇便轉變為在大西洋肆虐的劫掠性海上攻擊艦。

一戰史料碎片:德國巡洋艦在大西洋俘獲107名中國船員為其裝煤 - 天天要聞

「卡爾斯魯厄」號的征戰歷程頗為短暫,該艦於同年11月4日因內部爆炸事故,在特立尼達以東海域不幸沉沒,其參戰時間不過區區三個月。儘管如此,在這短短的時間內,「卡爾斯魯厄」號在加勒比海至巴西的航線上一路征戰,接連擊沉和俘獲了16艘商船(其中15艘為英國船隻,另有1艘荷蘭船隻),累計噸位高達76609噸。作為一艘海上襲船艦,其戰果僅略遜於「埃姆登」號巡洋艦(擊沉兩艘軍艦,擊沉和俘獲商船20艘,總噸位超過10萬噸;1914年11月9日,該艦受傷擱淺,最終報廢)。

《艦船經典》中記載,「卡爾斯魯厄」號曾先後俘獲16艘盟軍商船,並從中挑選了三艘——分別是「斯特拉斯羅伊」號、「因德拉尼」號以及「法恩」號——作為專用煤炭運輸船,以補給巡洋艦的燃料需求。這三艘被俘獲的商船隨後亦更名為kd1、kd2、kd3號。

一戰史料碎片:德國巡洋艦在大西洋俘獲107名中國船員為其裝煤 - 天天要聞

尤為引人注目的是,德國人在這十幾艘商船上成功俘獲了數百名船員。在這批歐洲籍船員中,他們被轉移至其他德國運輸艦上,而德國巡洋艦則特別留下一百餘名中國水手,讓他們在三艘運煤船上繼續執行任務。

截至10月13日,停靠在「卡爾斯魯厄」號巡洋艦及其數艘伴航船隻上,共有來自不同國家的398名船員被拘禁,其中包括107名中國籍船員和205名英國籍船員。鑒於糧食供應的匱乏,該艦最終決定將所有被俘船員轉移至一艘伴航船隻,並駛往中立地帶的特內里費島,將該批人員移交給當地政府處理。

一戰史料碎片:德國巡洋艦在大西洋俘獲107名中國船員為其裝煤 - 天天要聞

此案例亦揭示了歷史的一個事實:在一戰初期,德國的襲擊艦對俘虜的處理方式普遍顯得「紳士」,通常會選擇釋放或將他們移交至中立國。因此,被「卡爾斯魯厄」號俘虜的107名中國船員,在較短的時間內便得以獲釋,確保了他們的安全。

《艦船經典》雜誌中這篇文章,罕見地披露了一段關於中國船員參與一戰中大西洋戰場的珍貴歷史細節。儘管該段落篇幅不長,但此類內容在我國國內史料中鮮有記載。特別是,「卡爾斯魯厄」號的傳奇故事在國內頗為知名,網路上也多有相關論述,然而卻鮮見提及該艦曾俘獲眾多中國水手的史實。

一戰史料碎片:德國巡洋艦在大西洋俘獲107名中國船員為其裝煤 - 天天要聞

據史料記載,1917年北洋政府對德奧宣戰之際,與英國達成《中英海員協定》。據此,英國從我國招募了約1500名船員,他們主要承擔跨越大西洋的貨物運輸任務。然而,「卡爾斯魯厄」號的戰鬥行動發生在1914年,那時我國尚未加入戰爭。因此,當時被德國巡洋艦俘獲的中國船員,實際上是由英國及其他國家的商船隊自行招募的。

實際上,在一戰期間,服務於大西洋協約國艦隊的華人船員人數,遠超官方所記錄的1500人。歷史學家們經過研究推測,這一數字可能介於4000至6000人。鑒於部分民間船隻的資料難以統計,這一真實數字或許還會更為龐大。

一戰史料碎片:德國巡洋艦在大西洋俘獲107名中國船員為其裝煤 - 天天要聞

需指出的是,我國船員在大西洋海戰中同樣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其中不少人的生命甚至是在1917年3月我國正式參戰之前便已隕落。以1917年1月1日為例,英國皇家郵輪「艾弗尼亞」號在地中海遭德國潛艇ub-47擊沉,船員中約200名是中國籍,其中眾多船員不幸罹難,然而確切的遇難人數仍存在爭議。同年2月21日,英國運輸船「門迪」號在英吉利海峽被德國潛艇u-64擊沉,造成大量船員喪生,當時船上82名中國籍船員中亦有多人英勇捐軀。

此外,1917年7月13日,英國商船「安瑟倫」號在航行於利物浦至西非的途中,遭遇德國潛艇u-62的攻擊,不幸沉沒。該船上共有22名中國籍船員,其中18位英勇船員不幸英勇犧牲。

一戰史料碎片:德國巡洋艦在大西洋俘獲107名中國船員為其裝煤 - 天天要聞

1918年7月2日,英國運輸艦「托斯卡尼亞」號於愛爾蘭沿岸遭遇德國潛艇ub-77的襲擊而沉沒。艦上搭載2013名美軍士兵與384名船員,其中不乏中國籍船員。此次沉船事件導致200餘人不幸喪生。在隨後的救援行動中,倖存的中國籍船員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協助眾多美軍士兵成功逃生。

1918年8月3日,英國醫院船「瓦里達」號在運送傷員從法國駛向南安普頓的途中,不幸遭遇德國潛艇uc-49的襲擊,沉沒於英吉利海峽,導致眾多生命隕落。船上載有多名中國籍船員,其中部分不幸罹難。然而,這些勇敢的中國船員在救援傷員的關鍵時刻,展現出了非凡的勇氣與強烈的責任感,這一壯舉贏得了英國政府的讚譽。

一戰史料碎片:德國巡洋艦在大西洋俘獲107名中國船員為其裝煤 - 天天要聞

這些案例無不彰顯了我國船員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英勇無畏與職業操守,然而,這些珍貴的史料在國內卻鮮受關注。身為一名歷史愛好者,本人僅憑一己之力,儘力在浩瀚的歷史資料中尋求遺漏與補充。(作者:陶慕劍)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普京內部講話曝光:願意打「百年戰爭」 - 天天要聞

普京內部講話曝光:願意打「百年戰爭」

報道稱,普京最近向俄羅斯的一批精英通報,談判進程還要花很多時間。這是記者法麗達·魯斯塔莫娃和馬克西姆·托夫凱洛在名為「法里日報」的電子新聞簡報中報道的。該新聞簡報專門報道有關克里姆林宮的消息。這兩名記者曾為《紐約時報》《每日電訊報》和《福布斯》雜誌等媒體供稿,
選購天津墓地要注意的細節 - 天天要聞

選購天津墓地要注意的細節

天津具有重要的地理意義,不少好該公墓都建於此,光是國營公墓就有十四家,公益性的有二三十家,選擇十分豐富。當然了,如果要選購的話,還是應當注意一些細節,尤其是初次購墓的客戶。
北倉墓地有什麼墓地可選 - 天天要聞

北倉墓地有什麼墓地可選

為了便於市民選購和來往交通便利,天津基本每個區都建有公墓。天津共有國營公墓14家,那麼北倉有什麼好的墓地可選嗎?北倉好幾家公墓已經飽和了,但是靠近北倉的兩家公墓都是在售狀態,這兩家分別是天津憩園、西城寢園。
天津國營公墓發展情況 - 天天要聞

天津國營公墓發展情況

天津是北京門戶,地理位置意義重要,這片土地上也建有不少不錯的公墓,光國營公墓就有十四家。那麼在人口老齡化趨勢嚴重的當下,國營公墓的發展情況如何呢?天津這14家國營公墓不是全部都對外出售,其中有的已經飽和了,也就是不再對外出售或者是墓位緊張了
捷克古代的紅色處女軍了解一下 - 天天要聞

捷克古代的紅色處女軍了解一下

你是否聽聞過 「紅色處女軍」 的故事?這可是一支極為獨特的軍隊,成員皆為未婚處女。9 世紀初,捷克女王麗布施組建了一支特殊的私人衛隊,其成員均是未婚處女,「紅色處女軍」 就此誕生。衛隊隊長普拉斯妲對男人懷有極度的仇視,她只效忠於女王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