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一計害三賢」僅是一種體面的救贖,結果很悲壯,過程有爭議

2025年02月19日17:52:03 歷史 1335

前言

你能想像一個人用一計將三個賢才捲入其中,最終落得個悲壯結局嗎?在波瀾壯闊的三國歷史里,姜維使出 「一計害三賢」,背後是怎樣不為人知的考量?此計爭議不斷,咱們今天就一探究竟。

姜維「一計害三賢」僅是一種體面的救贖,結果很悲壯,過程有爭議 - 天天要聞

壯志未酬:姜維力挽狂瀾的決心

姜維本是曹魏將領,諸葛亮慧眼識英雄,將其納入蜀漢陣營。自那以後,姜維便以復興漢室為己任,繼承孔明遺志,多次北伐中原。

延熙十六年,他出兵包圍南安,與魏將陳泰對峙;甘露元年,姜維再出狄道,大破魏軍王經部。

姜維常以諸葛亮的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激勵自己,儘管蜀漢國力不如曹魏,但他從未放棄。

姜維「一計害三賢」僅是一種體面的救贖,結果很悲壯,過程有爭議 - 天天要聞

他曾對部下說:「先帝以興復漢室為業,託付於丞相,今丞相已逝,吾等當繼其志,不可退縮!」 然而,一次次北伐換來的卻是國內百姓疲憊、朝中異議不斷。但姜維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只因他心中那份對蜀漢的忠誠和復興漢室的執念。

奇計初成:「一計害三賢」 的謀劃

景耀六年,曹魏派鍾會、鄧艾等大舉伐蜀,鄧艾偷渡陰平,劉禪投降,蜀漢看似大局已定。這時的姜維卻並未絕望,他心生一計。

他先投降鍾會,對鍾會說:「將軍英才,魏廷難容將軍之功,若能舉大事,必成大業。」 鍾會聽後心動不已。

姜維想利用鍾會的野心,先借鍾會之手剷除鄧艾。姜維暗中寫信給劉禪,讓其忍辱負重,自己定能光復蜀漢。同時,他慫恿鍾會在蜀中自立,引發鍾會與曹魏之間的矛盾。

姜維「一計害三賢」僅是一種體面的救贖,結果很悲壯,過程有爭議 - 天天要聞

而鄧艾因滅蜀之功被鍾會誣陷,最終在被押解途中被殺。此時,「一計」 已害一賢——鄧艾。鄧艾這位軍事奇才,就這樣不明不白陷入姜、鐘的計謀中,丟了性命。

風雲突變:計劃實施中的變數

鍾會軟禁諸多魏將,欲謀反。然而,計劃很快出現變數。魏將胡烈等人在軍中散布謠言,說鍾會要殺光魏將。一時間,軍心大亂。

姜維力勸鍾會當機立斷殺掉被軟禁的將領,他急切地說:「此時不殺,更待何時!若有變,吾等皆死無葬身之地。」 但鍾會猶豫不決。

姜維「一計害三賢」僅是一種體面的救贖,結果很悲壯,過程有爭議 - 天天要聞

鍾會

這邊,姜維、鍾會面對士兵嘩變,一時難以應對。士兵們在營中四處鼓噪,局勢失去控制。儘管姜維帶領親信奮力抵抗,但寡不敵眾。

姜維此時心中明白,自己的計劃或許要失敗,但他仍舊拼盡最後一絲力氣。突然變故打亂了他們的節奏,為最終的失敗埋下伏筆。

悲壯結局:三賢隕落與蜀漢最後的掙扎

叛亂中,鍾會被亂箭射死,此為 「一計害三賢」 中的第二賢。姜維知道大勢已去,但仍手持寶劍,親手格殺數人。

他仰天長嘆:「吾計不成,乃天意也!」 最終因傷口發作,自刎而亡,成為 「一計害三賢」 的最後一賢。

姜維 「一計害三賢」,本想借鍾會之力除掉鄧艾,再以鍾會在蜀中的叛亂復興蜀漢。

姜維「一計害三賢」僅是一種體面的救贖,結果很悲壯,過程有爭議 - 天天要聞

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最終不僅三位賢才全部隕落,蜀漢也徹底走向滅亡。這場悲壯的謀劃,展現了姜維的忠誠與無奈,也讓後人看到三國末年的風雲變幻。

參考文獻:

《三國志》——陳壽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黨委副書記易育因病去世!年僅45歲 - 天天要聞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黨委副書記易育因病去世!年僅45歲

5月5日,南都記者從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獲悉,該校法學院黨委副書記易育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5月3日在武昌逝世,終年45歲。易育自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碩士畢業後留校工作,曾任組織科科長、法學院黨委副書記等職,被評為該校2015年至2016年度「優秀黨務工作者」。易育。5月4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發布訃聞,中國共產黨...
台兒庄敢死隊隊長緣何淪為階下囚坐牢27年? - 天天要聞

台兒庄敢死隊隊長緣何淪為階下囚坐牢27年?

2007年6月6日下午,咸陽市涇陽縣洛村來了幾個人,他們是代表台灣國民黨名譽主席連戰前來的,目的是探望一位97歲的老人,並贈送連戰「民族之光」的親筆題詞。然而不幸的是,在這幾個人來之前的幾個小時,老人卻已經離世了。
從四合院的結構說說魯迅兄弟反目的原因 - 天天要聞

從四合院的結構說說魯迅兄弟反目的原因

從八道灣四合院的結構說說魯迅兄弟交惡的原因。魯迅兄弟交惡,是從三兄弟合資買入北京八道灣衚衕的三進四合院,三家人加上老母親生活在一起開始的。當初買房的錢3500大洋,是大哥魯迅出了大頭,家裡的開支也是以魯迅的薪資為主。
以前人們非常重視貞操觀。現在為啥不那麼重視了? - 天天要聞

以前人們非常重視貞操觀。現在為啥不那麼重視了?

人都有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其實在以前還有一個貞操觀。明清時期,人們是非常看重貞操觀的。貞操本來是指堅貞不移的節操。後來就演變成了專指女子不失節。有句話說: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這說明貞操對於女子是非常重要的,比生命還重要。那麼,從古
蘇聯當年為啥非要侵略阿富汗?十年血戰咋就把自己玩崩了? - 天天要聞

蘇聯當年為啥非要侵略阿富汗?十年血戰咋就把自己玩崩了?

大家好,今天嘮個硬核歷史!咱今天要聊的這個事兒啊,絕對比電視劇還魔幻——當年號稱世界第一「戰鬥民族」的蘇聯,明知道阿富汗是「帝國墳場」(英國、沙俄都栽過跟頭),卻非得頭鐵往裡沖,結果把自己整解體了!這事兒聽著離譜吧?具體怎麼回事,今天我就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