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冬一個縣委書記的一天一夜,徒步八九十里,吃了兩塊半茴餅

2025年02月13日01:22:14 歷史 1540


1960年冬一個縣委書記的一天一夜,徒步八九十里,吃了兩塊半茴餅 - 天天要聞

示意圖

1960年冬天,正是三年困難中最難熬的日子。一天下午,平江縣委書記張凝祥在開全縣三級擴干會議,部署整風整社、安排群眾生活和來年生產。開完會,張凝祥馬上就喊通信員和他一起去縣委工作重點——三陽鄉大坪大隊。

大坪離縣城二十里。二人動身時太陽快要下山,趁著黃昏急匆匆地趕路。路上,張凝祥時不時向通信員發問,討論糧食連年減產,社員吃糧缺口很大,如何帶領群眾渡過面臨的難關?怎樣堅定信心度過苦日子?擴干會上提的要把苦日子過好的口號行不行?

等兩人趕到大坪大隊時,天全黑下來,食堂早已熄火。張凝祥聽了工作組彙報,參加完生產隊幹部會,縣裡又傳來通知,晚12點半要聽地委關於整風整社的電話會。兩人於是請郵電局想辦法把線路接到了大隊的單機上。

張書記伏在桌子上,一手拿著聽筒,一手飛速地記錄地委書記王治國的講話內容,直到凌晨2點多鐘,全然忘記了兩人還沒有吃晚餐。

大隊會計見他們熬夜加班,不知從哪裡弄來一菜碗顏色黑黃的茴粑,端到兩人面前。茴粑完全是紅茴蒸做的,沒有一顆米粒,還可以看得到那沒有削去的暗紅色的茴皮。在這缺糧的日子裡,這種食物也很難得。

茴粑漸涼猶溫的絲絲香氣飄了過來。通信員覺得已經挺過去了的飢餓感重又在肚子里翻騰開了。

他看看書記,張凝祥仍聚精會神聽電話,頭也不抬一下,突然,用濃重的山西口音擲出幾句話來:「哪弄來的?不能吃,拿走!」語氣顯著嚴厲。

會計急忙把通信員拉到門外解釋,說這是找附近生產隊食堂事務長臨時做的,兩斤紅茴都過了秤,折算了糧錢,一無油,二無鹽,只燒了幾 把火,你們就放心吃點吧。通信員想折中處理,要他先端下去,待電話會結束後再吃。

會後,大隊會計又把茴粑端上來。張書記批評說:食堂糧食定量到人,我們餓一兩餐算什麼,怎麼能在這裡佔用社員的口糧呢?再說,半夜三更吃特殊餐,影響多不好,這怎麼帶領群眾渡過難關?

好心的會計把一碗茴粑端出去又端進來,反覆幾次,最後急得,也許是感動得,幾乎流下淚來,不情願地把茴粑送回食堂。

深夜,張凝祥和通信員在附近一農家住宿,兩人同睡一張木床。書記把一條薄被子全給通信員蓋上,自己和衣而卧。

也許是餓的緣故,通信員一點也睡不著,挨到黎明急忙起身,來到剛開門的供銷店。供銷店的貨架上並沒有多少商品,擺著幾隻玻璃亮瓶,其中一隻盛些叫做茴餅的食品。

通信員眼睛一亮。這茴餅是平江的傳統食品,過去是城裡正宗齋鋪加工廠用麵粉做原料精細烤制的,內面有特殊香甜味的糖餡,面上打有齋號的圓形紅色印記,吃起來又枯又脆又容易飽肚子。

現在多是用代食品如麥麩皮、野生栗子粉摻和加工的,又黑又粗糙。正所謂「飢不擇食」,何況這種東西此時已變得稀貴了。

通信員想都沒想一下,便買了六個,高興地揣著返回房間。張凝祥也早已起床,坐在那裡抽煙。通信員想肯定他餓極了,急忙遞給他一個。張凝祥瞪他一眼,問是哪來的?

通信員如實地告知,是剛剛從供銷社買的,二兩糧八分錢一個,糧錢兩清,沒有一點問題。張凝祥從來言語不多,這時發出兩字:那行。接著便咬起來,也沒有喝水,乾巴巴地一氣吃完。通信員又遞去一個,張凝祥問:你有嗎?通信員點點頭,便同他一道吃。

張凝祥是隨軍南下的北方大漢子,兩個小餅子不知咽到哪個旮旯里去了。通信員擔心他餓著,想要他再來一個。張凝祥咂咂嘴,搖搖頭說:行了,留下點等上午趕路時用得著。

晨霧還沒有散去,太陽還沒有升起,等不到公共食堂開飯,兩人就按照原先的安排,往幕阜山那邊、毗鄰江西的虹橋區行進。因為那裡地處偏僻,群眾生活嚴重困難,需要迅速去了解情況,幫助幹部落實救災措施。

兩人經縣城往北乘一段車便徒步登山。

幕阜山海拔1596公尺,為平江第一高山。計劃的盤山公路沒有修通,步行必須越過大山中段「七(里)上八(里)下」的山西嶺。路又窄又陡,攀登很是吃力,體力消耗很大,沒到半山,兩人腿就挪不動了。

通信員趁歇腳的時候,拿出留下的兩個茴餅,一人一個,平均分配。張凝祥不肯,掰下他那個的一半塞給通信員。通信員推回去,張凝祥堅持掰給他四分之一,鼓勵他努力跟上,又給通信員講戰爭時期,他在敵後武工隊幾天幾夜不吃不睡打敵人的故事。

張凝祥說:你年輕,沒有經過大的艱苦,現在碰上苦日子,是全局性的困難,要有充分思想準備,經得起,挺得住。

他示範地帶著通信員緊一緊褲腰帶,到路邊捧喝些山泉水,還從口袋裡掏出一盒萬金油,教通信員摳出一點和水吞下,說這樣不會鬧肚子。

就憑著一個小小的茴餅充饑,兩人終於在中午時分走過六七十里山路,到達幕阜山麓屬虹橋區長慶公社的一個生產隊。

公社黨委書記聽說縣委書記來了,趕到隊里請他們去公社機關食堂吃中飯。張書記則要他一道觀察生產隊公共食堂開餐,詢問生產隊留糧比例,社員口糧標準,如何對不同男女勞動力、老弱病殘、學齡兒童和幼嬰兒分別定口糧數量,如何低標準、瓜菜代,增產節約,儘可能吃飽點?

問完這些,又問如何管理集體存糧?如何民主管理食堂?賬目是否公開上牆,讓群眾明白放心?跟公社書記說完,張凝祥還俯身問群眾有什麼意見,講解中央的十二條緊急指示信和省委十大農村政策,等等。

他這樣看著、問著、談著、商量著,好象忘記了自己熬深夜,走長路,爬高山,幾餐沒吃飯。通信員知道,他不是不餓,而是硬撐著。他撐著的是一個七十好幾萬人口的大縣,是一種共產黨人的可貴精神。

很多年後,張凝祥已屆八旬高齡,雖身體多病,但腦子清楚,語言清晰。當年的通信員去看他,同他提起這些過往舊事,張凝祥仍只是平靜地會意笑笑,從沒有一句表白自己的大話漂亮話,還是那樣樸實得不能再樸實。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魯慕迅同志逝世 - 天天要聞

魯慕迅同志逝世

湖北省文聯魯慕迅同志治喪小組5月9日發布訃告,湖北省文聯離休幹部、省美術家協會原副主席、一級美術師魯慕迅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5月8日凌晨2時在深圳不幸逝世,享年98 歲。
上海話在香港地位高,跟他們密切相關! - 天天要聞

上海話在香港地位高,跟他們密切相關!

文 | 極耳在香港娛樂圈摸爬滾打近六十年的汪明荃早已成為粵語流行音樂代表性人物之一,不過儂曉得伐,伊原來還是地地道道上海人。五一假期在上海舉辦「DIVA演唱會」的阿姐,一張嘴就是地道上海話。而這也是78歲的她首次回到家鄉上海舉辦個人演唱會。當天的演唱會,阿姐誠意十足,除了換造型,全程沒有下場。她唱了《勇敢的...
成湯:曠古仁君的形象 - 天天要聞

成湯:曠古仁君的形象

建立一個延續五百多年的王朝,商的開國君主必定上膺天命,獲得了天神授予的合法性。推翻了延續數百年的夏王朝,商的君主必然下順民心,得到了民眾擁護的正當性。而真正贏得民心的,只能是仁慈,而不是武力。在很多後代的文獻中,成湯被描繪成一位體恤民眾、寬
二戰勝利80周年 走進納粹德國投降的歷史現場 - 天天要聞

二戰勝利80周年 走進納粹德國投降的歷史現場

1945年5月8日24時,法西斯德國簽署無條件投降書。投降書開始生效時,由於時差原因,地處柏林以西的美、英、法等國還是5月8日的下午或晚上,而位於柏林以東的蘇聯等國,已經是5月9日。因此歐洲各國將5....
中國歷史上三個最成功的商人,最後都散盡家財,無一得到善終 - 天天要聞

中國歷史上三個最成功的商人,最後都散盡家財,無一得到善終

中國歷史上有一些著名商人,有部分符合散盡家財且未得善終的情況,以下列舉三位比較典型的: 呂不韋: 生平事迹:戰國末年衛國商人,他以「奇貨可居」聞名,通過扶持秦異人(後改名子楚)登上秦王之位,自己也官至秦國丞相,權傾一時。在執政期間,他組織編
【史志論壇】以彭州市為例淺談地方志人才隊伍建設 ‖程爽 - 天天要聞

【史志論壇】以彭州市為例淺談地方志人才隊伍建設 ‖程爽

歡迎關注「方誌四川」!本文載《巴蜀史志》2024年第6期聚地方人才 育方誌碩果以彭州市為例淺談地方志人才隊伍建設程 爽地方志是地方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是傳承民族文脈的重要基礎,是中華民族文化發展的重要支撐。地方志部門作為開發利用地方志資源的主要部門,在推動地方志事業高質量發展方面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隨...
【史學爭鳴】多重視角下的綿陽「周原說」‖宋翔 - 天天要聞

【史學爭鳴】多重視角下的綿陽「周原說」‖宋翔

歡迎關注「方誌四川」!多重視角下的綿陽「周原說」宋 翔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周原是西周王朝的發祥地之一。傳統觀點認為周原位於今陝西關中地區,然而,綜合水文地理、自然資源、歷史文獻與文化傳承等多方面線索,可提出另一種可能:周原的地理位置或許並非局限於傳統認知中的陝西岐山周原,而是涵蓋了今四川綿陽一帶。綿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