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1月24日,北平陸軍監獄刑場上,寒風凜冽,白雪覆蓋的地面映襯著肅殺的氣氛。
吉鴻昌被押往刑場,儘管穿著破爛的斗篷,腳銬發出沉重的撞擊聲,但他毫無畏懼。
面對行刑隊,他大聲喊道:「你們不能朝我後背開槍,給我拿一個椅子過來,我要堂堂正正地看著你們的子彈是怎麼打死我的。」
這一聲吶喊,震撼了在場的每一個人,也成為了他生命中最後的抗爭。
從軍之路與抗日理念
吉鴻昌出生於1895年的河南農村,家境貧寒,父親吉茂為人正義,教育孩子們「人窮志氣不能窮」。
這種家庭教育深深影響了吉鴻昌,使他從小就立志報國從軍。
18歲時,他加入了馮玉祥的部隊,經過多年的嚴格訓練和戰鬥,逐漸升任至師長。
吉鴻昌不僅在戰場上表現出色,還深受百姓愛戴,因為他嚴格執行軍隊紀律,幫助百姓,致力於改善民生。
1933年,吉鴻昌與馮玉祥在張家口成立了民眾抗戰同盟會,積极參与抗日活動,成功收復多倫多。
吉鴻昌始終堅持抗日理念,呼籲全民族團結一致對抗外敵。
然而,由於與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內」策略產生了嚴重分歧,吉鴻昌最終離開蔣介石的部隊,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與蔣介石的矛盾與被捕
1930年,吉鴻昌在蔣介石的部隊中拒絕進攻紅軍,並故意在作戰途中給對方留下武器,這使得蔣介石對吉鴻昌產生了極大的不滿。
1934年,吉鴻昌計劃聯合其他部隊共同抗日,但遭到了蔣介石的監禁。
吉鴻昌設法逃出監獄後,繼續投身於抗日事業。
然而,他的活動引起了蔣介石的特務的注意,最終在1934年11月9日,吉鴻昌在天津法租界的國民飯店被特務逮捕。
獄中的堅持與最後的審判
吉鴻昌被捕後,蔣介石利用宋夫人通過行賄的方式,繞過法租界的法律程序,將吉鴻昌引渡到國民政府控制的法庭。
經過一番形式化的審判,吉鴻昌被判處死刑,定於1934年11月24日在北平陸軍監獄刑場執行。
在獄中,吉鴻昌受盡折磨,但他始終堅守自己的信仰,沒有透露任何機密。
他甚至在獄中試圖說服其他獄卒團結起來,共同抗日。
吉鴻昌的堅韌和對信仰的忠誠使蔣介石更加憤怒,最終下令執行死刑。
刑場上的最後吶喊
1934年11月24日,吉鴻昌被押往刑場。
面對生死關頭,吉鴻昌沒有絲毫畏懼。
當被命令跪地時,他堅決要求坐直,並大聲說道:「你們不能朝我後背開槍,給我拿一個椅子過來,我要堂堂正正地看著你們的子彈是怎麼打死我的。」
吉鴻昌坐在椅子上,挺直腰背,面對著槍口,高喊「抗日萬歲!中國共產黨萬歲!」
在槍聲響起的那一刻,吉鴻昌仰頭大聲喊出最後的信仰,結束了年僅39歲的生命。
吉鴻昌的犧牲讓他的妻子胡洪霞痛苦不已。
她隔著鐵欄杆無法觸碰丈夫的身體,直到周圍人不忍再看下去,才爭取到為吉鴻昌收屍的機會。
吉鴻昌的犧牲不僅是個人生命的終結,更是中國抗日戰爭中一段悲壯的歷史。
吉鴻昌的抗日理念和對民族大義的堅守,使他在死後被廣泛紀念。
他與蔣介石的理念不合,始終堅信全民族的團結是抗戰勝利的關鍵。
吉鴻昌的生命雖然短暫,但他的一生充滿了對國家和人民的無私奉獻。
正如馬丁·路德·金所言:「一個人若沒有找到值得為之犧牲的東西,便不配活著。」
吉鴻昌找到了他的信念與使命,他的生命雖短暫,卻因他的信仰與犧牲而永恆。
他的故事提醒我們,真正的英雄不僅活在歷史中,更活在每個人的心中,激勵我們為正義與自由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