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節檔,《哪吒之魔童鬧海》登頂全球影史單一市場票房榜,再次點燃了國人對這位少年英雄的熱情。但你是否知道,哪吒與安徽蚌埠固鎮縣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這裡的九灣河、陳塘渡、老龍潭等地名與地貌,與《封神演義》中的「哪吒鬧海」情節高度吻合。
蚌埠市政協文史委委員、固鎮縣人大辦公室主任王中華研究「哪吒鬧海」傳說多年。通過查找相關史料,他指出,《封神演義》的創作大量參考了鳳陽府(下轄今固鎮、五河)地方志,尤其是《中都志》。《中都志》可能是小說創作的重要參考,而固鎮縣劉集鎮九灣極有可能是這一神話的「原型地」。
王中華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
在《封神演義》中,哪吒降生於陳塘關,七歲時於九灣河戲水,引發與龍王的爭鬥。而在固鎮縣劉集鎮,澮河從固鎮至澥河入澮口共有九道大灣,故俗名九灣河,與小說中「九灣河」的描述如出一轍。
王中華指出,明嘉靖《宿州志》記載,「九灣在縣(宿州所轄的靈璧縣)南八十里」,經百度地圖測距,現在的固鎮縣劉集鎮九灣居的九灣渡口至靈璧縣老城距離42.9公里,與古籍記載相符。清代《光緒鳳陽府志》更明確提到「澮河又東過九灣集(澮流曲折有九灣)」,印證了此地名的歷史延續性。
明嘉靖《宿州志》中記載,靈璧縣向南80里內有一溝河名為「九灣」。
在九灣河南岸,至今留存「陳塘渡」地名,相傳為陳塘關舊址。渡口附近的深潭被稱為「老龍潭」,民間傳說其直通東海,潭水終年不涸,曾是青、白二龍的巢穴。據載,村民曾用「4兩絲線加18斤鐵絲」探底未果,潭水墨黑、煙霧繚繞,甚至大旱時仍保持充盈,為神話增添了神秘色彩。
「明代鳳陽府的地方志中,有許多《封神演義》里的重要人物、地點、事件。」王中華介紹,「武王封神農之後於焦」「成湯祈禱桑林」「太上老君」「清源妙道真君」等《封神演義》中一些重要人物和情節,尤其是「肉球生」「九灣河」「東海口」「龍王與蟹將」及屠龍等與哪吒鬧海有關的重要地名和情節,在《封神演義》問世前的明成化《中都志》和明嘉靖《宿州志》等明代鳳陽府的地方志中都能找到相同或相近的內容。
明成化《中都志》記載,陳摶老祖出生為肉球生。
明成化《中都志》記載,漢代五河縣域曾經屬東海郡。
明成化《中都志》記載,九灣附近的五河口民眾圍剿潭中惡蛟。
《封神演義》中哪吒離奇出生——肉球降世,與明代《中都志》中記載的陳摶老祖出生方式驚人相似;九灣附近的五河口曾流傳「屠蛟」故事,民眾因水患圍剿潭中惡蛟,這一情節與哪吒大戰青、白二龍相似;此外,當地蟹河(後改為澥河)因盛產螃蟹得名,也極有可能為小說中「蝦兵蟹將」提供了靈感。
位於蚌埠市固鎮縣劉集鎮九灣的哪吒鬧海雕像。
除情節重合外,王中華還分析,《封神演義》的作者也與固鎮縣劉集鎮九灣有著聯繫。「無論是我們現在公認的作者許仲琳,還是陸西星和王世貞,都有可能接觸到明代鳳陽府的地方志,從而形成《封神演義》這部作品。」
來源:中新社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