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李訥滿月宴上兩張合影,8人全是大伽,毛主席向接生大夫鞠躬

2025年02月07日14:43:14 歷史 1323

「延安中央醫院」窯洞里起步,醫生技術高明,多是「海歸」「博士」

這是李訥滿月宴上兩張合影,8人全是大伽,毛主席向接生大夫鞠躬 - 天天要聞

1940年9月16日,李訥滿月宴,毛主席和中央醫院的醫生合影

左起:魏一齋、石昌傑、劉允中、邵達、金茂岳、畢道文、傅連暲、侯健存、毛主席

延安中央醫院籌建於1939年4月,在李家坬半山坡上,請人挖三四十口窯洞,設30張病床,9月開始接收病人。同年11月7日舉行了開院典禮(蘇聯國慶日)。

這是李訥滿月宴上兩張合影,8人全是大伽,毛主席向接生大夫鞠躬 - 天天要聞

1939年11月7日,中央醫院開業合影


這是李訥滿月宴上兩張合影,8人全是大伽,毛主席向接生大夫鞠躬 - 天天要聞

延安中央醫院外景,山挺高,吃喝拉撒都要往山上運,病人看病也往山上運

延安中央醫院條件艱苦,和當時的南京中央醫院根本沒法比。但延安中央醫院匯聚一批業務高明的技術專家,辦院理念先進,制度體系健全,不次於現在的正規醫院。

這是李訥滿月宴上兩張合影,8人全是大伽,毛主席向接生大夫鞠躬 - 天天要聞

南京中央醫院

傅連暲、何穆、魏一齋先後任院長。還有一批「洋大夫」曾在此工作,最著名的有加拿大人白求恩、最早和斯諾一起到保安採訪毛主席的美國醫生馬海德

這是李訥滿月宴上兩張合影,8人全是大伽,毛主席向接生大夫鞠躬 - 天天要聞

馬海德陪毛主席打乒乓球

這是李訥滿月宴上兩張合影,8人全是大伽,毛主席向接生大夫鞠躬 - 天天要聞

1960年6月,毛主席會見斯諾,馬海德陪同,他們是毛主席的老朋友


這是李訥滿月宴上兩張合影,8人全是大伽,毛主席向接生大夫鞠躬 - 天天要聞

白求恩鳥瞰延安

還有經宋慶齡介紹來延安的印尼籍德國共產黨人畢道文、由斯大林派來延安的外科專家蘇聯人阿洛夫、率公誼會醫療隊來延安的英國人葉彼得、紐西蘭人葛禮馥、英國人許岩禮夫婦、美國人斯坦莉小姐 (護士) 、還有印度援華醫療隊等。

這是李訥滿月宴上兩張合影,8人全是大伽,毛主席向接生大夫鞠躬 - 天天要聞

毛主席和印度援華醫療隊合影


這是李訥滿月宴上兩張合影,8人全是大伽,毛主席向接生大夫鞠躬 - 天天要聞

1943年, 延安中央醫院院長傅連暲和蘇聯外科醫生阿洛夫在延安合影


這是李訥滿月宴上兩張合影,8人全是大伽,毛主席向接生大夫鞠躬 - 天天要聞

英國醫生許岩禮太太產後坐擔架行軍

醫者仁心,這些「洋大夫」為中國的抗戰事業作出巨大貢獻,卻很少被人了解。

中央醫院科主任、護士長以上的高級專家,他們大都出身於名牌大學,有博士學銜,有的留過洋,原來在大後方,都是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

面對日本的侵略,看到國民黨的腐敗無能,他們把抗戰勝利的希望和中國的前途寄托在延安。

這是李訥滿月宴上兩張合影,8人全是大伽,毛主席向接生大夫鞠躬 - 天天要聞

左起:魏一齋、石昌傑、劉允中、邵達、金茂岳、畢道文、傅連暲、侯健存、毛主席

魏一齋(左1)、金茂岳(左5)、侯健存(左8)都畢業於山東齊魯大學醫學院,魏一齋和金茂岳學習婦科,魏健存學習兒科,三人都獲醫學博士學位。

1934年,魏一齋大學畢業後留校任婦產科醫師。1936年進北平協和醫院進修,結業後留任醫師,與我國著名醫學家林巧稚相處共事。1938年9月16日來到延安,受到毛主席的接見。

魏一齋奉調籌建中央醫院時,利用齊魯校友關係,動員紅十字會醫療隊的侯健存(左8)、金茂岳(左5)到中央醫院工作並留在延安參加了革命。魏一齋任醫務主任兼外科主任,金茂岳任婦產科主任兼醫務處副主任,侯健存任兒科主任。

這是李訥滿月宴上兩張合影,8人全是大伽,毛主席向接生大夫鞠躬 - 天天要聞

金茂岳

石昌傑(左2)中央醫院副院長。

傅連暲(左7)中央醫院第一任院長,參加過長征,被譽為「紅色華佗」,新中國開國中將。

畢道文(左6)內科主任,原籍廣東,祖父輩時遷到印尼,他出生在印尼,畢業於德國柏林大學醫學院。

畢道文在德國受到過正規的、先進的醫學教育,他醫術高明,對內科、外科、婦產科無不擅長,因此,每天找他來看病的人都很多。

這是李訥滿月宴上兩張合影,8人全是大伽,毛主席向接生大夫鞠躬 - 天天要聞

畢道文(中)與護士們在延安中央衛生處門診部內科門前

後來接任內科主任的何穆畢業於法國都魯士醫學院,是肺科專家。

劉允中(左3),河南人,焦作中福醫院護校畢業,學歷不高,但他虛心學習,是中央醫院自學成才的醫生。

邵達(左4),江蘇人,中學畢業後,考取了南通醫學專科學校,後又在南洋醫學院就讀,為革命行醫一生。

這些知識分子能留在延安,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毛主席等領導人對知識分子極為尊重。

科室主任的待遇和首長的待遇差不多,生活上的關照才是對人才的尊重

這是李訥滿月宴上兩張合影,8人全是大伽,毛主席向接生大夫鞠躬 - 天天要聞

左起:周恩來、毛主席、博古(右一)

在延安中央醫院,科室主任工作很重,主要有三項:一、臨床工作,隨叫隨到。二、教學任務,他們肩負著本院年輕醫生和護訓班的教學、醫大的教學和女大的教學任務。三、首長們的保健工作,經常是一來電話馬上就出診。

他們關心中央領導的健康,中央領導也關心著他們。

賀龍從前線回來,贈給金茂岳兩匹馬,一匹白馬馱東西,一匹黑馬給他出去看病時騎。

這是李訥滿月宴上兩張合影,8人全是大伽,毛主席向接生大夫鞠躬 - 天天要聞

婦產科人員合影,左起:黎平(金茂岳妻子)、鄒貞堅、宋光明、夏文、韓子瑋、龍靜先(石昌傑妻子)、金茂岳

有一次,宋慶齡聽再訪延安的斯諾說,延安的醫院用最原始的沙漏計時,宋慶齡就托愛潑斯坦帶了多塊手錶贈給毛主席。毛主席便把這幾塊表全部送給了醫院,金茂岳、侯健存、魏一齋等主任級大夫,每人都得到了一塊手錶。

魏一齋還得到過毛主席贈送的羊皮大衣和毛毯,侯健存也得到過毛主席贈送的狐皮大衣和皮鞋,金茂岳得到過毛主席和朱老總贈送的毛毯。

這是李訥滿月宴上兩張合影,8人全是大伽,毛主席向接生大夫鞠躬 - 天天要聞

毛主席和朱老總送給金茂岳的毛毯

另外,在邊區物質困難的條件下,醫務人員享受高津貼,生活上給予比較優厚的待遇。

1942年10月2日,邊區衛生處有一個《關於所屬各類技術人員待遇規定的通知》,規定凡在國內外醫科學校畢業者,生活上給予特殊照顧。工作三年以上的醫生,每月津貼60~80元,最低30元;凡在衛校調劑班畢業的司葯每月30元;從專門學校畢業的護士每月20~40元。

這是李訥滿月宴上兩張合影,8人全是大伽,毛主席向接生大夫鞠躬 - 天天要聞

左起:任弼時女兒任遠征、兒子任遠、石新民、李訥、傅維方(傅連暲兒子)

司葯以上的一律吃「小灶」,高級醫生家屬與本人同等對待,特級醫生和外國朋友相同,享受邊區最高待遇,除津貼外,每人每月15斤大米、15斤面、30斤豬肉、30斤蔬菜及食鹽、石炭不限等。

延安實行供給制,大人小孩一樣,每生一個孩子就多享受一份待遇。生孩子不花錢,不需要家屬陪護,護士全程護理產婦和嬰兒,孩子有學上,儘管延安物資條件艱苦,但很少有獨生子女

這是李訥滿月宴上兩張合影,8人全是大伽,毛主席向接生大夫鞠躬 - 天天要聞

紅牆攝影師侯波抱著剛生的兒子,她曾在中央醫院做過短期護士

中央醫院幾位科主任,都享受「小灶」待遇,有專職廚師,和中央首長的待遇是一樣的。凡受過高等教育的醫生、中級專家則享受「中灶」待遇,都在「中灶」就餐。他們的津貼費,也大大高於延安的一般幹部。

這才是對知識分子最大的尊重。

毛主席曾向婦產科主任金茂岳鞠一躬,這事要從金茂岳的女兒說起

這是李訥滿月宴上兩張合影,8人全是大伽,毛主席向接生大夫鞠躬 - 天天要聞

金茂岳的女兒金星

金星1941年9月出生在延安,她長大後女承父業,走上了醫生這條路。1966年,金星畢業於北京醫科大學(現北京大學醫學部),北京世紀壇醫院副主任醫師。

金茂岳領導的中央醫院婦產科曾接生3800多個「延安娃」。2006年,金星退休後,她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把在延安中央醫院出生的人找出來。

這是李訥滿月宴上兩張合影,8人全是大伽,毛主席向接生大夫鞠躬 - 天天要聞

左:李訥在延安,右:金星採訪李訥

5年多的時間,她徵集了近2000名延安娃,拜訪了200多位在世的父母們和100多位在世的中央醫院工作人員,一提起延安,每個人的眼睛都是雪亮的。

這個講一點,那個講一點,這個介紹那個,那個介紹這個,那段激情燃燒歲月活靈活現地展現在眼前。

這是李訥滿月宴上兩張合影,8人全是大伽,毛主席向接生大夫鞠躬 - 天天要聞

金星捧著父親延安留影,牆上是毛主席贈詞

在徵集延安娃的過程中,有一天,金星接到一個叫陳志平的阿姨的電話,她說:「金星啊,你是金茂岳主任的孩子,你到我這裡來一趟,我要告訴你一件事情。」

金星立即去見陳阿姨,她說:「那年我在中央醫院住院,主席夫人也在住院,毛主席來醫院探視。大家聽說毛主席來了,都爭先恐後從病房裡出來看主席。我親眼看見毛主席給你爸爸深深地鞠了一個躬,說:謝謝你!這是千真萬確的事,毛主席這一輩子給幾個人鞠過躬啊,所以記得特別清楚。」

這是李訥滿月宴上兩張合影,8人全是大伽,毛主席向接生大夫鞠躬 - 天天要聞

陳志平

金星還聽父親講過接李訥來到世上的故事。

金茂岳為主席夫人接生,李訥滿月時,毛主席宴請中央醫院醫生、護士

這是李訥滿月宴上兩張合影,8人全是大伽,毛主席向接生大夫鞠躬 - 天天要聞

1940年9月16日,李訥滿月宴,毛主席和中央醫院的醫生合影

1940年7月,江同志來到中央醫院婦產科住院待產,金茂岳主任按常規給她做了細緻的產前檢查。8月3日,江同志在醫院順利生下了李訥,助產士黎平(後來和金茂岳結婚)和金茂岳親手把李訥接到這個世界上。

江同志住院期間,毛主席曾幾次前來探望。有一次,在場的黎平記得,主席穿著一身粗布衣服,膝蓋上還打著兩塊補丁,很平易近人。他和大家無拘無束地聊著,問了夫人的情況,並一再叮嚀說:「江青參加革命時間不長,對她不要有什麼特殊的照顧。」

這是李訥滿月宴上兩張合影,8人全是大伽,毛主席向接生大夫鞠躬 - 天天要聞

金茂岳在看病

石昌傑副院長聽說毛主席來了,向毛主席反映個情況:「醫院附近山上的某單位安裝了一台發電機,發動起來噪音很大,影響醫院工作和病員休息,醫院多次反映了意見,仍沒有得到解決。」

毛主席聽了說:「醫院病人需要安靜修養,發電機的噪音太大,是有影響。應該讓他們搬得遠一些。但現在江青正在這裡住院,若馬上讓他們搬走發電機,恐怕會產生誤會,影響不好。還是等她出院以後再說吧!」

江同志出院不久,山上那台發電機果然搬走了。

毛主席不僅如此具體地關心著醫院的工作,對家屬的要求也很嚴格,不允許搞任何特殊。

這是李訥滿月宴上兩張合影,8人全是大伽,毛主席向接生大夫鞠躬 - 天天要聞

左起:李訥、毛主席、葉子龍的兩個女兒葉燕、葉利亞

一個多月後,正逢傳統中秋佳節來臨,也是李訥滿月的喜日。為了答謝中央醫院的醫護人員,毛主席特意邀請大家到他在楊家嶺的家中作客。

9月16日這一天,中央醫院的傅連障院長、石昌傑副院長,金茂岳、魏一齋、侯健存、畢道文等醫院各科主任,還有醫生、護士、助產師等17人一起來到了楊家嶺,把毛主席住的窯洞擠得滿滿的。

主席夫人和機要秘書葉子龍、蔣英夫婦忙裡忙外地招呼大家,康克清也被毛主席請來作陪。

這是李訥滿月宴上兩張合影,8人全是大伽,毛主席向接生大夫鞠躬 - 天天要聞

畢道文

內科主任畢道文大夫不勝酒力,一高興喝多了。

助產師黎平記得,那天,毛主席問她:「入黨了沒有?」

她說:沒有。

毛主席又問:「為什麼不入黨呀?」

她回答:「我還要擠時間看書,怕入黨後開會多,影響進步!」

毛主席說:「這就不對了,黨員開會,也是為了幫助進步呀!」

這是李訥滿月宴上兩張合影,8人全是大伽,毛主席向接生大夫鞠躬 - 天天要聞

毛主席和夫人、李訥、葉子龍夫人蔣英合影

那天到場的人太多,一個窯洞擠不下,宴會在兩個窯洞里舉行。毛主席陪男同志一桌吃,康克清和主席夫人陪女同志。

席間,大家開懷暢飲,談笑風生,氣氛非常融洽。

這是李訥滿月宴上兩張合影,8人全是大伽,毛主席向接生大夫鞠躬 - 天天要聞

後排左起:丁蘭、陳然、何奇、郁彬、劉正繪、黎平、蔣英,前排左起:丑子岡、龍靜先、康克清、郭素琴


這是李訥滿月宴上兩張合影,8人全是大伽,毛主席向接生大夫鞠躬 - 天天要聞

吃完飯後,主席夫人借來了照相機,給大家拍照。毛主席與男醫生們在窯洞外面合照了一張,康克清和護士們在窯洞里合照了一張。

2013年4月,金星來到成都,走進石昌傑副院長的家,他的兒子石建中拿出一本石副院長生前珍藏的老相冊,扉頁上粘貼的就是和毛主席的合影,石副院長親筆寫下:

最幸福的日子!

同毛主席合影

(四十年代在延安)

這是李訥滿月宴上兩張合影,8人全是大伽,毛主席向接生大夫鞠躬 - 天天要聞

石昌傑珍藏的老相冊

每一個在毛主席身邊的人,回憶起和毛主席在一起的時光,都是這兩個字:幸福!

看,毛主席夾著煙隨意站在最邊上,金主任西裝革履出席,站在正中間,跟隨這樣的領袖能不幸福嗎?!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吳文南同志逝世,享年99歲 - 天天要聞

吳文南同志逝世,享年99歲

據《海南日報》消息,原省醫藥總公司離休幹部吳文南同志(地專級)因病醫治無效,於3月15日在萬寧逝世,享年99歲。老人1944年加入瓊崖縱隊,參加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海南島的戰鬥,多次榮立戰功。他的二兒子吳少光在邊境作戰中壯烈犧牲,被追記一等功。吳文南。畫面來源:萬寧發布據《解放軍報》2021年5月報道,吳文南是一位有...
不是大熱門,但非常好看的8部歷史大劇 - 天天要聞

不是大熱門,但非常好看的8部歷史大劇

說到古裝歷史權謀劇,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大明王朝1566》《雍正王朝》《漢武大帝》這些大熱門爆款劇,其實還有很多冷門,但是非常好看的神作,在此推薦其中8部:8《夢斷紫禁城》(豆瓣評分:7.
禁止中國留學生:一場註定失敗的技術圍剿? - 天天要聞

禁止中國留學生:一場註定失敗的技術圍剿?

裁撤教育部、取消EDI、砍掉哥倫比亞大學4億聯邦資助,特朗普一連串列動把美國教育界搞得雞犬不寧。 如今,重拳終於砸向了中國留學生,不過這次始作俑者是美國眾議院的共和黨議員。 Fo....
送別99歲院士!中國核工業功勛獎章獲得者李德平逝世 - 天天要聞

送別99歲院士!中國核工業功勛獎章獲得者李德平逝世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核工業功勛獎章、全國科學大會獎獲得者,中國輻射防護領域的主要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國際著名輻射防護專家,中國輻射防護研究院原院長、名譽院長李德平,因病醫治無效,於3月16日17時5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9歲。致敬!送別!(來源:央視新聞)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
外媒:特朗普要在五角大樓建立金屬精鍊設施 - 天天要聞

外媒:特朗普要在五角大樓建立金屬精鍊設施

去年年底,中國對關鍵礦產的管制,讓美國吃到了苦頭。隨著特朗普上台,美國正在籌謀新的計劃,以應對中國在礦產領域的優勢。 特朗普要建立金屬精鍊設施 據外媒報道,特朗普要在五角大樓搞「....
開國中將林維先回憶徐海東在紅25軍 - 天天要聞

開國中將林維先回憶徐海東在紅25軍

海東同志二三事 林維先  我第一次見到徐海東同志是在一九三三年的春天,也正是紅二十五軍圍攻七里坪的時候。當時,我在鄂東遊擊總司令部特務營一連當指導員。一天,我們連奉命去河口執行任務,回來在石家灣宿營。第二天拂曉,徐海東同志率領部隊來到石家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