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清朝侍寢制度,大家都聽過說把嬪妃洗乾淨裹在被子里,然後由太監扛到皇帝寢宮的故事。
實際上大家可以想像一下,且不說皇帝的安全防衛要求極高,就說晚上皇帝迷迷糊糊的時候看見一披頭散髮的女子爬上自己的床,你覺得這事兒他靠譜嗎?
養心殿
敬事房究竟是幹什麼的?
受到很多影視劇影響,大家提到管理皇帝翻牌子的機構都想到敬事房。感覺敬事房只是管理皇帝晚膳和睡覺那點事兒的機構。
實際上清代宮廷內,管理皇帝大小事務的機構是內務府。內務府由皇帝親近王公大臣擔任總管要職,這是正一品的官職。宮廷內皇帝身邊太監的管理,則是由內務府下轄的敬事房來總管。
故宮平面圖 東六宮北側「北五所」中第三所曾是敬事房辦公地點(圖中文字所在為北五所)
敬事房職責包括全宮內外的太監管理、宮廷大小事務的管理、宮廷內外的文書管理、皇室信息檔案的記錄管理,還有就是皇帝房事的管理。
由此看來,管理皇帝房事只是敬事房眾多業務範圍內的一小部分。
敬事房總管太監是正四品官職,只有像蘇培盛、李蓮英這樣的親信大太監才能擔任。
所以說敬事房更像是皇帝貼身秘書機構,負責皇帝從早到晚大大小小各種事務。
李蓮英
紫禁城里皇帝的侍寢規矩
皇帝侍寢流程可以分為宮內和宮外兩種情況。
在紫禁城皇宮內,皇帝上有祖宗家法、下有各種繁文縟節拘束著,侍寢是一個比較繁瑣的流程。
從康熙帝時期開始記錄皇帝起居錄可以看到,歷代清朝皇帝每日生活還是比較樸素的。從早到晚,只有兩頓正餐,其他時間要不是在學習祖訓,要不就是在處理國家政務。個人生活都是在下了班之後晚上才能談情說愛。
養心殿平面圖 燕喜堂位於西北角,嬪妃由北側如意門進出
晚膳前,各宮嬪妃都要來養心殿西北角的燕喜堂聚集,等候皇帝召見。如果有嬪妃身體不適那也要提前和太監講,然後撤掉綠頭牌,這就是可以不用來等叫了。
皇帝忙完政務,負責的太監會端著銀盤子,裡面擺著嬪妃綠頭牌等著皇帝選擇。被選中的則可以到皇帝寢宮侍寢,其他嬪妃則可以各自回宮,該幹嘛就幹嘛去了。
被選中的嬪妃並不需要洗乾淨然後裹被子,就是跟正常一樣陪皇帝聊聊天、下下棋,然後就該吃飯吃飯,吃完飯還能去散散步。到了晚上七八點鐘,再由太監宮女伺候洗漱準備就寢。
故宮御花園 萬春亭
皇帝晚上寵幸嬪妃也沒有什麼時間限制,更不會有人(也不敢)趴窗檯聽動靜算時間,到點了還催皇帝結束的。只是等皇帝這完事兒了,按照規矩嬪妃不得過夜,得由太監宮女送回寢宮休息。畢竟清朝特彆強調皇帝要勤政,第二天還要趕大早起床,不能影響皇帝休息。
但後宮有一個人可以例外,那就是皇后。
畢竟皇后母儀天下,紫禁城除了皇帝之外她是唯一正經八百的主子,某種角度上她可是和皇帝平起平坐的。首先皇后不用翻牌子,只要皇帝同意她可以隨時來養心殿。另外,和其他嬪妃偶爾得皇帝恩賜可以借住燕喜堂一晚不同,皇后是可以常年居住養心殿東北角的體順堂。這跟皇帝後寢房間也就隔了一道門。
養心殿體順堂內景
宮外的侍寢
皇宮內規矩繁多,可皇帝如果出了宮那就自在多了。
從康熙帝開始,清朝皇帝就特別不喜歡待在死板的紫禁城內,他們大多時候都會在圓明園或者避暑山莊度過一年中大部分時候。
圓明園
畢竟離開了皇宮,皇帝侍寢的那套規矩可就都不用遵守了。皇帝真的可以說隨心所欲,想住誰那住誰那,想和誰見就和誰見。只有這個時候,皇帝才有可能像電視劇那樣,天天和嬪妃詩詞歌賦、打打鬧鬧的。
畢竟皇帝也需要生活的調劑,如果都是像在紫禁城那樣每天靠翻牌子見人,還不能過夜還不能多見的,皇帝怎麼可能生的了那麼多孩子,又怎會有那麼多寵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