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環球網等多家媒體消息,當地時間1月15日,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和以色列在埃及、卡達等國的斡旋下,已經在卡達首都多哈達成了加沙地帶停火的協議。
相比之前達成的所有停火協議,此次停火協議時間較長,部分條款難以立刻反悔,協議內容非常全面,且牽涉到關鍵的以軍全面撤離、加沙地帶開始重建等因素。因此,我們可以認為,1月15日達成、1月16日各方批准的這一停火協議,基本上意味著歷經一年半的巴以衝突落下帷幕。
那麼,這份協議到底規定了哪些條款,這份協議所反映出來的結果,究竟是怎樣的?如何評價這一年半以來,巴勒斯坦人民的偉大鬥爭呢?
此次的停火協議
先說第一個問題,雖然協議的正式文本非常冗長,但是我們可以從中提取出幾個關鍵點來:
第一,是在大家最為關注的被扣押人員交換的問題上。加沙抵抗組織將釋放至少65名被扣押的以色列人員,換取以色列方面釋放抓捕的超過1200名巴勒斯坦平民和抵抗組織成員,同時特別規定被釋放的人員不得因同一指控再被抓捕。
第二,是在以色列軍隊撤離的問題上。以色列軍隊將分批次、分階段逐步從加沙地帶撤離,從北部的拜特哈嫩,中部的賈巴利亞、汗尤尼斯、內加里姆走廊,南部的拉法和費城走廊等,基本全撤。
第三,是在巴勒斯坦平民返回家園和人道主義援助的問題上。巴勒斯坦平民將被允許返回已經被以色列軍隊劃為所謂無人區的北部加沙城,同時以色列在加沙各地建立的封鎖線也將全撤,進入加沙地帶的卡車數量將提高600輛/日。
最後,在完成永久停火的基礎上,由中東國家合力來擔負未來加沙地帶的重建工作。
從這份協議規定的條件來看,我們可以認為,在戰術上,巴勒斯坦抵抗運動和巴勒斯坦人民獲得了偉大勝利。只不過,這次勝利所付出的代價實在是過於高昂了。
畢竟,以各方的戰略目標來看,巴勒斯坦抵抗組織2023年10月7日發動阿克薩洪水大起義的戰術目標,僅僅是對以色列實施打擊,給以色列施壓、以釋放部分巴勒斯坦被扣押人員,現在這一戰術目標已經基本上達成。
從戰略目標上看,巴勒斯坦抵抗組織發起阿克薩洪水大起義的戰略目標,則應當是破壞美國主導的亞伯拉罕協定,阻止中東國家和以色列媾和出賣巴勒斯坦人民的根本利益。現在來看,中東國家對以色列的態度全部轉為強硬,這一目標也已基本上達成。
以色列的收穫
而從以色列的角度看,只能說以色列在加沙地帶打了400多天,什麼目標都沒有達成:
根據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發起「鐵劍」軍事行動時的對外戰略宣示,以及中間無數次的對外宣示,以色列軍隊的戰術目的,最起碼應當是徹底摧毀加沙地帶的抵抗組織,把被扣押人員找出來。
而戰略目的則十分混亂,以色列自己可能都不知道怎麼做,可能想的是在摧毀了加沙的抵抗組織後,在加沙建立傀儡政權,徹底吞併加沙地帶,在加沙設立定居點實施擴張等。
但是,根據這份協議的規定,以色列幾乎什麼戰術和戰略目的都沒達成,哈馬斯、巴人陣、傑哈德等抵抗組織還在持續戰鬥。甚至根據美國的評估,即使是在賈巴利亞這片被以色列軍隊反覆圍剿了好幾遍的地區,抵抗組織不僅還在活動,甚至還重建、加強了其武裝力量,比衝突爆發前還要強。那你以色列達成了什麼戰術目的?簡直是打了個寂寞。
同時,以色列在戰略上還在受到重大打擊。最直接的打擊,不僅沒有徹底剿滅抵抗組織,在加沙地帶建立自己的傀儡統治,反而讓哈馬斯、巴人陣等抵抗組織在加沙地帶進一步站穩了腳跟。
不僅在加沙地帶站穩了腳跟,哈馬斯、巴人陣等在巴解體系內外的地位進一步提高,抵抗運動成為巴勒斯坦人民心中的政治正確——直接導致那個呆在拉馬拉的法塔赫小朝廷變成了小丑,法塔赫前段時間連傑寧營都對付不了,就是其中的明證。未來巴勒斯坦人民的抵抗運動信心,必將大大增強。
而以色列在此次巴以衝突中,諸多反人類行為頻繁觸碰到了人類文明的底線,激起了中東人民、中國人民,乃至西方各國絕大多數愛好和平的人民的一致反對和唾棄,國家領導人都成為不受歡迎的代表。可謂是在國際關係領域,連底褲都快輸光了。
以色列代表將聯合國憲章放進碎紙機
不僅以色列輸光,連帶著把他「美國好大兒」的老臉一起放在地上踩。什麼正道世界,什麼文明世界,什麼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全都成了笑話。要是以色列能最終殲滅抵抗運動,徹底吞併加沙,那麼這些付出的代價好歹還有個補償,結果現在以色列什麼都沒有得到。那麼,這些付出的代價就是妥妥的戰略負資產,完全無從彌補。
當然,以色列也不是完全沒有成果,最起碼還是換回來幾十個被扣押人員了不是?但問題是,如果內塔尼亞胡不這麼一根筋的話,他完全可以在一個月之內就達成類似的協議,或者說最遲延遲到2024年5月就該達成相關協議了。結果,一直拖到2025年初才達成了協議。
期間,以色列軍隊付出了明面上接近1000人死亡,實際上估計死亡三四千,明面上上萬人傷殘,數百台各型作戰裝備被擊毀擊傷,順帶在加沙地帶、黎巴嫩南部等地轉圈丟人的代價。這簡直已經是以色列軍隊自建國以來,遭受到的最為慘重的損失,沒有之一了。
而且,不僅死人、丟裝備,連帶把以色列軍隊的畫皮都給扯了下來。大家都發現,以色列除了情報部門還算能打,空軍憑藉先進裝備還可以,地面部隊的戰鬥力已經下滑到了無可救藥的的地步。這對於以色列這樣一個以武立國的中東十字軍國家來說,已經接近哈丁時刻,只不過現在還看不出來。從戰略上來講,以色列武力神話的破滅後果甚至更為嚴重。
因此,在停火協議簽署之後,以色列國內媒體幾乎全部破了大防,簡直快要「賽博亡國」了。以色列網友紛紛表示「我軍敗了」、「胡bibi就是以色列人的叛徒」……大伊萬其實也是差不多的觀點。
從這份停火協議的內容來看,綜合這468個日日夜夜巴勒斯坦人民抵抗以色列軍隊的鬥爭來看,巴勒斯坦抵抗運動、巴勒斯坦人民奪得了此次阿克薩洪水大起義的勝利,儘管距離實現巴勒斯坦人民獨立自由建國的目的還很遙遠,但是,沉重打擊了以色列軍隊的囂張氣焰,打消了中東國家和以色列媾和的打算,換回了數千被以色列軍隊抓捕的巴勒斯坦人。
這一輪巴以衝突,毫無疑問以巴勒斯坦的勝利告終,儘管代價巨大,但是巴勒斯坦確實勝利了。
巴勒斯坦的鬥爭
為了這來之不易的勝利,巴勒斯坦人民,包括抵抗之弧,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辛瓦爾死前還在拚命抗爭
巴勒斯坦人民光是平民死亡就高達7到8萬,抵抗運動可能也付出了數千人陣亡的巨大代價,哈馬斯兩任領導人哈尼亞、辛瓦爾先後陣亡,目前哈馬斯在加沙地帶的戰鬥,已經交給葉海亞辛瓦爾的弟弟穆罕默德辛瓦爾負責。
助戰的黎巴嫩真主黨付出了領導人納斯魯拉陣亡,火箭部隊領導人陣亡,納斯爾師和阿齊茲師師長先後陣亡,也有接近上千名戰士陣亡的代價。胡塞武裝依然在被北約部隊封鎖,敘利亞在最後時刻轟然倒下,也讓伊朗作為抵抗之弧的老大付出了巨大的地緣政治代價。
但是,咱們還是要說,以色列作為中東地區實力最為雄厚的國家,要對抗它不可能什麼代價都沒有,甚至交換比會十分難看,這一點咱們要有心理準備。畢竟,以弱小對抗強大從來都是如此,對於我們來說也是一樣。
但最為關鍵的問題是,中東地區的抵抗火焰還在繼續,只要巴勒斯坦人民走上了獨立,建國的道路,那麼這條路就必然一直走下去,不管荊棘遍布,不管鮮血滿地,這條路跪著也要走完。
當然,我們也要看到,以色列此次同意停火,並不是真正的服輸。一方面,敘利亞轟然倒下後,以色列軍隊在敘利亞南部攻城略地,攫取了相當大的戰略利益,甚至已經可以和加沙地帶,黎巴嫩南部的戰略利益形成對沖,這可能是以色列軍隊同意在加沙地帶停火的直接因素。
而另一方面,隨著特朗普政府上台,不排除特朗普政府試圖以加沙停火為誘餌,換取中東國家和以色列再度媾和,這樣的話,又會是新的戰略局面。中東的大棋局,在特朗普任期內,還會持續下去,我們將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