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中最小的戰士,7歲參加戰鬥,是賀龍外甥

2025年01月20日15:53:11 歷史 1944

寫作不易,作者每天也是辛苦寫稿,只是為了養家糊口,希望各位觀眾老爺可以多多理解,文中加入5秒廣告解鎖,觀看5秒後便可以免費閱讀全文啦,感謝各位觀眾老爺的理解與支持哦~~~

長征中最小的戰士,7歲參加戰鬥,是賀龍外甥 - 天天要聞

文|臨川

編輯|t


引言

1935年,長征路上,最小的紅軍戰士,背著比他還高的槍,開始了他傳奇的一生。年僅9歲的向軒,站在如山的雪山前,不僅沒有哭鬧,還堅決告訴紅軍將士:「我可以的!」

9歲的小孩,怎麼能在那樣的環境中承受得了寒冷、飢餓、戰鬥?你又想過沒有,他肩上的重擔遠遠超出了你想像的「兒童」世界——不僅背負著革命的希望,還要面臨常人難以忍受的生死挑戰。

這位少年英勇的外甥,恰好是賀龍的親外甥!身為賀龍的親外甥,向軒的血液里流淌著革命的熱血,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革命,不會等你長大。」

長征中最小的戰士,7歲參加戰鬥,是賀龍外甥 - 天天要聞

年僅7歲,踏上革命征程

向軒,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紅軍戰士,他的故事宛如一部震撼人心的傳奇。

7歲的小男孩,正是那個年紀開始用畫筆塗鴉、在學校玩耍的年齡,而向軒,卻在那個年紀做出了一個所有大人都會嘆為觀止的決定——加入紅軍。

長征中最小的戰士,7歲參加戰鬥,是賀龍外甥 - 天天要聞

那是1930年代初期,中國正處於風雨飄搖的歲月,革命的烈火在大地上燃燒。

向軒的母親賀英在一次戰鬥中壯烈犧牲,留給了年幼的向軒一把手槍和一袋遺物——其中有金戒指和銀元,象徵著她作為革命者和母親最後的遺願,讓孩子去找舅舅賀龍,成為一名紅軍戰士!

當時,7歲的向軒就已經有了自己對革命的理解。在他幼小的心靈中,早已種下了不畏艱險、為革命奉獻一切的種子。經過一番輾轉,向軒終於找到了紅軍的大部隊。

沒有複雜的儀式,也沒有震天的號角,只是在風雨交加的山間,他拿著母親給的手槍,毅然加入了這支英勇的隊伍。

長征中最小的戰士,7歲參加戰鬥,是賀龍外甥 - 天天要聞

這個看似天真無邪的孩子,手中的手槍卻帶著沉甸甸的責任。那時的向軒,身體嬌小、面容稚嫩,甚至不能像其他戰士一樣騎馬,但他卻以無比堅定的目光,告訴每一個人:「我能為革命做出貢獻。」

9歲參加長征,沿途的艱難與生死

9歲,是很多孩子天真爛漫、無憂無慮的年紀,然而對向軒來說,9歲卻成了他革命生涯的一個重要轉折點。1935年11月,紅二、六軍團在賀龍的指揮下,開始了歷史上最艱苦的一段征程——長征。

這一路上,向軒不僅僅是一個跟隨大部隊行進的孩子,他更是成為了革命隊伍中的一名勇敢戰士,始終堅定地跟隨大部隊,迎接每一次生死挑戰。

長征中最小的戰士,7歲參加戰鬥,是賀龍外甥 - 天天要聞

長征的道路不僅長,而且艱難得超乎想像。飢腸轆轆,身處極度寒冷的環境,前方是茫茫雪山,四周沒有任何可以棲息的地方,紅軍戰士們常常在風雪中跋涉,連一口熱飯都找不到。

而此時的向軒,年僅9歲,卻面臨著和所有紅軍戰士一樣的考驗。長征途中,紅軍戰士們常常三天三夜沒有吃上一頓正餐,腳上的皮膚磨得鮮血直流,飢餓、寒冷、敵人的追擊成了他們日常的噩夢。

而年幼的向軒,在這條長征路上卻沒有因為困難而放棄過一次。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刻,向軒依然保持著從容不迫的態度。

每當戰士們不得不步行數十公里穿越雪山草地時,向軒從不掉隊。他甚至主動要求幫著搬運物資,站崗時,向軒總是毫不猶豫地把馬讓給其他戰士騎。

長征中最小的戰士,7歲參加戰鬥,是賀龍外甥 - 天天要聞

即便自己幾乎虛弱到不能站立,他依舊堅持著。甚至在輪流站崗時,他總是主動要求多站些時間。戰友們有時看著他,不禁笑道:「你一個孩子,累壞了怎麼辦?」而他總是認真地說:「我還能走,我一定要走下去。」

記得有一次,隊伍行進到一個懸崖邊緣,大家都面臨著極大的危險,敵人的火力越來越猛烈,很多人已經開始感到體力不支。就在這時,向軒的表現再次讓所有人感到震驚。

一個年僅9歲的孩子,依然能在槍林彈雨中保持冷靜,及時傳遞情報,協助隊伍打通一條逃生通道。那時,向軒身邊的戰友們不禁感慨:「這孩子,真是比許多成年人還要堅強。」

雖然年紀小,但向軒早已超越了普通孩子的界限。他的內心充滿了堅定的信念,這也是他一路走下來最大的動力——不怕困難,不怕犧牲,因為他有著一個最崇高的理想:為革命勝利奮鬥終身。

長征中最小的戰士,7歲參加戰鬥,是賀龍外甥 - 天天要聞

身上的傷痕,心中的理想

長征不僅考驗了紅軍戰士們的體力與智慧,也讓他們在生死邊緣體驗到了人類的脆弱與堅韌。向軒在這段艱苦的旅程中,親眼目睹了無數戰友的犧牲,但他依然堅定地走下去。

從雪山到草地,從臘子口到婁山關,每一次行軍都像是一場生死考驗。而他,這個9歲的小戰士,身體上的傷痕,見證了他的成長,也見證了革命的偉大。

有一次,在戰鬥中,向軒不幸受傷,子彈穿透了他的左腿,鮮血湧出,傷勢極為嚴重。那個時候,他已經有些體力不支,幾乎無法繼續行走。

長征中最小的戰士,7歲參加戰鬥,是賀龍外甥 - 天天要聞

但他沒有哭泣,也沒有向戰友們求助,而是堅毅地忍耐著劇痛,咬緊牙關繼續前行。傷口未愈時,他依然站在最前線,繼續為紅軍的勝利貢獻自己的力量。

後來,醫生確認,向軒的傷勢較為嚴重,子彈雖已拔出,但身體內仍然有未取出的彈片。這些傷痕,成為了他一生的印記,而這些印記,也成為了他對革命理想深刻理解的象徵。

他曾在一次回憶中說:「現在我身體里還有當年負傷的彈片,看到今天中國人站起來了,中國富強起來了,受傷也是值得的。」這簡單的一句話,背後卻藏著他一生的堅守與付出。

向軒的故事是一部革命的史詩,是中國共產黨精神力量的象徵。

長征中最小的戰士,7歲參加戰鬥,是賀龍外甥 - 天天要聞

一個7歲的小男孩,從失去親人的痛苦中崛起,投身到革命的偉大事業中,9歲便踏上了艱苦卓絕的長征,身負傷痕,卻從不言棄,他的故事讓每一個了解它的人都為之動容。

今天的我們,站在長征精神的肩膀上,依然需要繼承和發揚這股力量。向軒的經歷告訴我們,不管遇到怎樣的困難,只要堅定信念、奮勇前行,任何困難都能迎刃而解。這種精神,將永遠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走向更加輝煌的未來。

參考資料

長征路上年齡最小的紅軍戰士,是他!.共產黨員網.2021-08-11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馬達Ⅱ感知·感恩·感奮 - 天天要聞

馬達Ⅱ感知·感恩·感奮

104年,在人類歷史長河中,或許只是短暫的一瞬。然而,對於中國共產黨而言,卻是從苦難到輝煌的一部奮鬥史。在這不平凡的104年里,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書寫了一部波瀾壯闊、氣吞山河的壯麗史詩。
不止是 「縣委書記榜樣」:焦裕祿的鐵血敵後歲月 - 天天要聞

不止是 「縣委書記榜樣」:焦裕祿的鐵血敵後歲月

提到焦裕祿,你腦海里浮現的,是不是那個拄著拐杖、在蘭考沙丘上奔波的身影?是他捧著麥穗、望著泡桐的慈祥面容?沒錯,他是「縣委書記的榜樣」,是在和平年代裡為百姓謀生計、與風沙較勁的「老黃牛」。但今天,我們要講的,是他人生中另一段少有人知的傳奇—
黨性原則和黨的紀律不存在「鬆綁」問題 - 天天要聞

黨性原則和黨的紀律不存在「鬆綁」問題

來源:解放軍報●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關鍵要抓黨性、嚴黨紀習主席在紀念陳雲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強調,「要學習陳雲同志的豐富領導經驗」。陳雲同志關於改革開放條件下加強執政黨建設的許多前瞻性、戰略性思想,尤其值得我們深思和學習。當年,陳雲同志針對「不吃不喝,經濟不活」「經濟要搞活,紀律要鬆綁」等錯誤觀...
國家移民管理局通報表揚!廣東這支隊伍上榜 - 天天要聞

國家移民管理局通報表揚!廣東這支隊伍上榜

日前,國家移民管理局通報表揚了一批「四強」黨支部。記者留意到,駐守在深港邊界的深圳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皇崗邊檢站執勤十五隊獲評2025年度國移民管理機構「四強」黨支部。皇崗邊檢站執勤十五隊擔負著福田口岸出境旅客邊防檢查任務,自2019年成立以來,先後榮立集體三等功,獲評廣東省青年文明號、深圳邊檢總站「先進基層...
瓜地馬拉:拉丁美洲小國,因為美國的掠奪而陷入萬劫不復 - 天天要聞

瓜地馬拉:拉丁美洲小國,因為美國的掠奪而陷入萬劫不復

說起拉丁美洲的歷史,相信很多人會想起一個辭彙:香蕉共和國。這個辭彙指的是在近代的時候,拉丁美洲因為被美國控制,很多國家處於產業單一的狀態。比如瓜地馬拉只生產香蕉,所以得出個名字:香蕉共和國。其實拉丁美洲在世界歷史上頗為尷尬:很多人印象里,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