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是粟裕大將百年誕辰。粟裕夫人楚青同志於5月、7月,兩次接受原新四軍、華東野戰軍老戰友嚴振衡的女兒嚴曉燕的電話採訪。
嚴曉燕老師當時正在撰寫她父親嚴振衡的回憶錄。
嚴振衡從1941年「皖南事變」後組建新四軍一師起就在師部偵察科工作,一直到渡江戰役結束後離開華野司令部參謀處,他在粟裕身邊工作了8年多,先後擔任過偵察科科長、作戰科科長。1996年嚴振衡病逝後,很多老同志鼓勵嚴曉燕寫一本嚴振衡回憶錄。
從此,嚴老師從原來的一個部隊醫務工作者,踏上了軍戰史研究之路。她整理了父親的大量手稿、錄音帶,走訪父親的很多老戰友,考察各個戰場遺址……
嚴老師在2007年電話採訪楚青同志,即是她做的無數採訪之一。
2009年,傾注嚴老師十幾年心血的《在粟裕身邊的戰鬥歲月——老偵察科長嚴振衡的回憶》一書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徐焰將軍作序,迄今已經三次再版。
嚴曉燕與粟裕扮演者謝偉才合影
兩年前,筆者有幸在一個歷史群結識了嚴老師。這位老大姐講述了很多老前輩們的戰鬥故事,公開了很多第一手資料以及她的採訪筆記。
一、兩份採訪楚青同志的電話記錄
說起來,嚴老師與楚青同志還有一層特殊關係。戰爭年代,楚青擔任粟裕的機要秘書。1942年春,楚青因要分娩休假,組織上選派顧燕接任機要秘書工作。顧燕後來在反「清鄉」戰鬥中負重傷,不幸離世。抗戰勝利後,嚴振衡與顧燕的妹妹顧徵結婚。
本文的兩份楚青同志電話記錄,為嚴老師在群里公布並授權。具體內容如下:
——————————————————
2007年5月22日
今天早上八點,有關外線出擊與內線作戰、陳粟意見不統一一事問楚青阿姨。
阿姨回答:淮南是軍部管轄的區域,蘇中是一師管轄區域,陳老總長期在軍部,他自然認為淮南重要。七戰七捷的作戰方案是粟裕提出來的,兩人有不同的看法,那時在工作和作戰方案上有爭論是常有的事,戰鬥一旦打響,雙方都互相支持。
我做為機要秘書,常看到部隊有的指揮員到陳老總那提出對粟老總的作戰方案有些質疑。陳軍長就直接了當的回答:粟老總的意見就是我的意見。而且口氣很堅決,來人聽了就走了。有一次陳老總和幾位首長在聊天(下棋)聽到有位領導在與粟老總爭論作戰方案,陳老總回過頭說:我同意粟老總的意見。
陳軍長這個人心胸非常寬廣,他的威望很高,但是有威信不一定能團結好,陳軍長是領導班子的核心,他能很得體地處理好各種關係,充分發揮每個人的長處,照顧各個方面。使領導班子很團結,很融洽,大家以戰爭的勝利為第一,相互配合。
粟老總是士兵出身,剛開始有的同志不服氣,陳老總就給粟老總撐腰,樹立粟的威信。
陳老總非常信任粟老總,很少過問,放手讓粟老總發揮他的指揮才能。陳軍長把具體指揮戰役的權力交給了粟老總,這真是了不起。
陳老總挂帥,有些重要問題,粟老總都要請示陳軍長,他非常尊敬陳軍長,兩人配合得非常好。但是粟老總在和軍長在指揮作戰的意見不一致時,粟老總也絕不會妥協,因為那是戰爭。那時大家都顧全大局,運用集體的力量,把革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這是我們取得戰爭勝利的一個重要原因。
粟老總生前曾多次對我提起:當時工作中遇到困難,沒有陳軍長的支持,我的指揮就沒有那麼順利。
那時很多指揮員和同志們都非常支持粟老總的工作,他們不計較個人得失。
小燕,你要把那個時代人們的精神面貌寫出來,戰爭的取勝不是靠某個人的力量,是靠集體的力量,是一個群體,是一個時代。你要把這些寫進你的書里去。
嚴曉燕老師的電話記錄
7月23日上午
粟裕的特型演員謝偉才老師來電話,講希望我寫粟裕和父親的時候,在人物性格的刻畫上多下功夫,不要把他們寫成粗魯的軍人形象.並讓我多給楚青阿姨去電話,告訴她我寫書的情況。
上午八點三十分,我與楚青阿姨通了電話,告訴阿姨我寫書的進展情況,阿姨聲音略帶哽咽地說:「當今像你父親和粟伯伯那樣的戰友之情很難找到了。你寫書不要著急、要注意身體,我們新四軍的老同志都能看到你的作品,八月十日是
粟老總誕辰一百周年,我們家裡很看重,在家裡舉辦的紀念活動,希望親朋好友和戰友們到家裡來一同紀念粟老總,希望你和你的兄弟們到家裡來。」
嚴曉燕老師的電話記錄
左起:嚴曉燕、楚青、嚴凱,嚴老師手持《在粟裕身邊的戰鬥歲月——老偵察科長嚴振衡的回憶》一書
——————————————————
二、電話記錄告訴了我們什麼?
1、陳毅同志作為華東部隊的主帥和領導班子的核心,胸懷非常寬廣,善於團結同志,如楚青同志所說:「他能很得體地處理好各種關係,充分發揮每個人的長處,照顧各個方面。使領導班子很團結,很融洽」。
這是一個戰略區主帥的重要才能,也是陳老總的偉大之處。
我們知道,華東部隊成份比其他戰略區更為複雜,有八路軍,有新四軍;在新四軍內部,也曾經有1943年「黃花塘事件」造成的一些不良影響。陳老總能夠團結各個方面,凝聚成協調統一的力量,建設成為一支善打硬仗惡仗、戰績輝煌的英雄部隊,相當了不起!
不再贅述,呈上筆者在2022年3月一篇文章截圖,一個當時涉足軍戰史不久的業餘愛好者的觀點,供朋友們參考。
2、我們知道,粟裕從南昌起義時的士兵到大將之首,主要憑的是不世戰功。然而,從楚青同志的敘述,我們可以概括出:
首先,陳毅同志非常信任粟裕,把具體戰役指揮權交給他。在有些將領對粟裕的作戰方案質疑時,陳老總以他的巨大威望給了粟裕堅定的支持。
同時,粟裕非常尊敬陳老總,重要問題都要請示,二人配合十分默契。
但是,二人有時也會有不同意見,粟裕沒有因為陳老總從南昌起義以來就是老首長而放棄自己的觀點。對此,絕不應以後世庸俗的價值觀歪曲成不服從領導,恰恰相反,這種軍事民主正說明陳毅同志領導下的民主集中製做得非常模範。
本質上,他們的目的是為了戰爭的勝利。為了全局利益,他們從不隱瞞自己的觀點,這是共產黨人的坦蕩胸懷。
需要說明,軍迷朋友們熟知的軍委指示「在陳領導下,大政方針共同決定,戰役指揮交粟負責」,是1946年10月15日電。此前10月1日,陳老總首先向軍委舉薦:「今後集結張、鄧、粟在一起,軍事上由粟多下決心,定可改變局面。」
見劉統《華東解放戰爭紀實》
「戰役指揮交粟負責」,並不是說作為華野司令員、政委、前委書記的陳老總不能指揮,遇有重要問題,粟裕要向他請示;陳毅同志對粟裕同志的軍事指揮才能,歷來讚賞有加。
7月分兵後,華野南麻、臨朐作戰失利,陳老總致電軍委,稱讚粟裕、陳賡「前程遠大,將與彭、劉、林並肩邁進」,「……我們對戰役指導部署歷來由粟負責,過去常勝者以此。」
1947年底,陳毅同志在《華東一年來自衛戰爭的初步總結》中說,「粟裕同志可算為理論與實際兼優的人,戰役指揮很高明,由於他長期在實際戰爭的鍛煉,華東軍事指揮主要靠他。」
見《陳毅軍事文選》
可以說,陳粟組合,是黨中央、毛主席不拘一格、量才用人的典範;陳老總給予粟裕莫大的信任,而粟裕用驚艷的戰役指揮才華,給陳老總的領導工作以莫大支持。
3、「戰爭的取勝不是靠某個人的力量,是靠集體的力量,是一個群體,是一個時代。」
楚青同志的這段話,振聾發聵。
網上曾經有個問題,解放戰爭共產黨為什麼會打贏?答案有很多,個人以為,最主要的是中共的思想文化、組織體系的先進性打敗了國民黨。
中共的立黨初心是解放勞苦大眾,實現社會平等。因此,實行土改,百姓歸心。當時農村人識字的不多,他們不懂大道理,但他們眼不盲心不瞎,他們知道誰給他們好日子過,誰和他們血肉相連。
最值得重視研究的是延安整風和黨的七大,中共清算了分裂主義、教條主義和宗派主義等,有了自己的領袖毛澤東,有了自己的指導思想即毛澤東思想。真正實現了黨指揮槍,中共武裝成為既有民主、又有紀律的人民武裝。
粟裕,就是成長於這塊沃土並飛速崛起的現象級名將。這種現象,如果放到國民黨這種口上是主義、心裡是生意的腐朽集團,別說一個士兵能成長為戰略區指揮員,就憑他一無黃埔學歷二無攀附背景,上升空間恐怕也是極其有限。
我們還知道一個同樣的例子,一名舊軍隊出身的解放戰士,到了中共領導下的志願軍,成為永垂不朽的「偉大的戰士邱少雲」。
這就是筆者對楚青同志上述談話的理解。
4、電話記錄很有說服力地呈現了陳毅、粟裕同志在戰爭年代真實的、立體的形象,革命前輩的光輝,令人高山仰止。
同樣令人尊敬的還有粟裕夫人楚青同志。她能實事求是地向後人講述紅色歷史,傳誦老一輩革命家的博大胸懷與格局,了不起。
近年來,有些粟黑不但喪心病狂地詆毀粟裕大將,甚至把髒水潑向了粟裕同志的親屬。
其實,如果不雙標的話,可以客觀地看一看,開國領袖、重要領導人、開國將帥們的親屬、後人撰寫的回憶文章、書籍,數不勝數。
紀念、懷念親人,這是所有人的正常情感。
再次感謝嚴曉燕老師公布的電話採訪記錄,粟黑們潑的髒水,實在是不值一駁。
三、警惕有人用娛樂圈的飯圈文化,抹黑紅色歷史和革命前輩
當下的網路上,我們經常看到一些極端的錯誤觀點。
有些軍迷朋友限於掌握的資料不足,對革命歷史有一些認知不太準確,又或者是被有心人帶了節奏,可以理解,加強學習就是了。
然而,最讓人不齒的是這種人:他們不是不掌握資料,他們是故意裝瞎挑事兒,他們對歷史資料用裁剪好手藝加工,對革命歷史抹黑,對革命前輩進行拉踩。
這種人,把娛樂圈的飯圈文化玩到紅色歷史領域,實質上與果粉餘孽沒什麼兩樣。
例如,「華東我軍始終是多於國軍的存在」這種靠編數據湊人頭、混亂對比邏輯得出的謬論,讓果粉和某些飯圈粉樂此不疲。
蔣某人為什麼會在抗戰勝利後違背全國人民的和平意願挑起全面內戰?憑的就是軍事上的絕對優勢。上述謬論,靠偽造數據掩飾這一背景,是不是為蔣某人洗白脫罪?
再如,豫東戰役是我軍歷史上的一次重要戰役,中共中央賀電稱為「偉大勝利」、「輝煌勝利」;然而某些果粉、飯圈粉又是編造數據,又是如獲至寶般抱著從皮定均日記中找出來的「打殘了」三個字念經,為蔣軍唱讚歌。
又如,沙土集戰役在華野輝煌歷史上殲敵規模不算大,但此戰扭轉了七月分兵後的低潮勢頭。某些人找出國民黨被俘將領的回憶進行裁剪,拼湊出一個所謂的蔣軍「丁里長大捷」;個別自媒體大V只求流量不看書,為這個編造出來的蔣軍「大捷」背書。
……
夠了。
人民軍隊的紅色歷史,不是某些人嘮閑嗑撒歡的地方。
打擊歷史虛無主義,警惕某些人用娛樂圈的飯圈文化抹黑人民軍隊的紅色歷史和革命前輩,是每一個軍迷朋友的責任與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