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有200多隻貓,為何從未有人驅趕?單霽翔院長:它們是活文物

2024年12月28日15:35:10 歷史 1831

前言

北京城里有這樣一群「大內御喵」,它們起碼有200多隻,住著全國最貴的故宮,吃著全國各地遊客們投喂的貓糧,儼然把故宮當成了自家「祖宅」。

可這故宮裡全是歷史文物,那些易碎的花瓶古董且放在一邊不談,就算是木質的桌椅板凳窗框門板,被這群小傢伙來上幾爪子也是天大的損失。

就沒人驅趕它們嗎?對此故宮原院長單霽翔給這幫小貓們打了包票:它們可是活文物······

故宮有200多隻貓,為何從未有人驅趕?單霽翔院長:它們是活文物 - 天天要聞

故宮裡的「御貓」

2024年寒假的時候,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就演過一場歌舞劇——《貓神在故宮》,以貓貓們的視角描繪了故宮中的各種文化瑰寶。

而在現實中,真的就有這麼一群貓貓在守護著故宮的三宮六院,它們可不是滿世界亂跑的野貓,而是明清兩代繁衍下來的「皇親國戚」。

故宮有200多隻貓,為何從未有人驅趕?單霽翔院長:它們是活文物 - 天天要聞

早在明朝時期,故宮中就專門設有「貓兒房」,負責篩選「皇家御喵」,最開始只是單純為了防鼠患,後來逐漸成了後宮嬪妃們的玩伴。

也就是說能被這個機構選上的貓貓們,無一不是毛色純美獨特性格善解人意的。

故宮有200多隻貓,為何從未有人驅趕?單霽翔院長:它們是活文物 - 天天要聞

嘉靖皇帝最喜歡的「霜眉」來舉例,記載中說這隻貓通體毛色淡青、雙眉潔白,故得名霜眉,更是深諳嘉靖皇帝的心情,知道什麼時候該撒嬌什麼時候該藏起來。

貓貓去世時嘉靖皇帝專門給它打了純金棺木,賜名「虯龍」葬在了萬壽山,如今景山公園中的虯龍柏旁就是這隻貓貓的安眠地。

故宮有200多隻貓,為何從未有人驅趕?單霽翔院長:它們是活文物 - 天天要聞

自從霜眉去世後,貓兒房又給嘉靖皇帝挑選了一隻相似的獅貓也深得喜愛,就這樣一代代延續下來,故宮的「貓主子們」依舊守在故宮中。

故宮有200多隻貓,為何從未有人驅趕?單霽翔院長:它們是活文物 - 天天要聞

公糧不白吃

2019年,故宮原院長單霽翔在廣州圖書館演講時,還專門介紹過如今生活在故宮中的200多隻貓貓。

故宮中院容科還專門有賬本來管理這些貓貓們,包括給貓貓們看病絕育的各式開銷全部記錄在案。

故宮有200多隻貓,為何從未有人驅趕?單霽翔院長:它們是活文物 - 天天要聞

貓貓的姓名,幾時做的絕育幾時打的疫苗,每隻貓都逃不過,而貓貓們也不是白享受這些福利的,它們也是會幹活的。

眾所周知,故宮基本都是木頭做的,雖然盡顯工匠們的智慧與眀巧瑰麗,但有一個不好就是招老鼠,放著不管估計故宮裡就能讓老鼠們再鑽出個三宮六院。

故宮有200多隻貓,為何從未有人驅趕?單霽翔院長:它們是活文物 - 天天要聞

可這佔地七十多萬平、上萬間屋子不能純靠人工驅鼠吧,那得干到猴年馬月啊。

這時,這群貓貓們就有用武之地了,幾百年間沒有因鼠患而造成文物損失,都多虧了它們。

故宮有200多隻貓,為何從未有人驅趕?單霽翔院長:它們是活文物 - 天天要聞

白天它們或是養精蓄銳或是從遊客那「騙吃騙喝」,等到了晚上,那就是貓貓巡邏大隊出動了,沒有一隻老鼠能從他們手底下逃掉。

而且它們彷彿都有靈性一般,從來不會去主動碰那些易碎的文物們,甚至就連木質的門板柱子上都沒有它們的抓痕。

故宮有200多隻貓,為何從未有人驅趕?單霽翔院長:它們是活文物 - 天天要聞

再想想自家養的貓主子,不是一天天上躥下跳就是鬼哭狼嚎,真想從故宮抱一隻回去。

而且它們對待遊客們更是相當有分寸,只要你不是故意去招惹貓貓們,日常怎麼互動貓貓們都一清二楚,分分鐘拿捏了不知多少遊客。

故宮有200多隻貓,為何從未有人驅趕?單霽翔院長:它們是活文物 - 天天要聞

工作人員還提醒道:「現在很多遊客專程來故言看貓,御花園、景仁言以及景運門外的箭亭廣場等地看到御貓的可能性比較大。」

每天下午飯點的時候,去衍祺門旁,你還能看見四隻長毛貓,別小瞧他們,這可是宮中的「御前侍衛」,這就是它們的崗位。

貓貓們的工作可不光只有抓老鼠,時不時還得上綜藝來介紹介紹自家的「祖宅」。

故宮有200多隻貓,為何從未有人驅趕?單霽翔院長:它們是活文物 - 天天要聞

還得兼職

2019年一系列關於故宮的綜藝紀錄片上映了,其中最受年輕人歡迎的當然還得是《上新了,故宮》,節目中不光是介紹了一系列文創產品,還帶火了「魯家三劍客」。

魯班、魯花、魯達(三兄弟?還是三姐妹?)三隻貓貓可以說是節目的常客了。

故宮有200多隻貓,為何從未有人驅趕?單霽翔院長:它們是活文物 - 天天要聞

魯班是常駐嘉賓,一身金毛還帶著白色小圍脖,在本來顏值就能打的橘貓里更是帥的沒邊。

而魯達則是另一種嚴肅的帥氣,眉心三道豎紋威風凜凜,還以為是二郎神轉世呢。

故宮有200多隻貓,為何從未有人驅趕?單霽翔院長:它們是活文物 - 天天要聞

「三劍客」里最漂亮的還得是魯花,銀色的毛不長不短,兩隻藍色的大眼睛撲閃撲閃的,引得多少觀眾想去找魯花合影。

故宮有200多隻貓,為何從未有人驅趕?單霽翔院長:它們是活文物 - 天天要聞

本地「創業」的

除了這三隻出門「兼職」的,還有在宮中出名的,比如珍寶館的「網紅」小崽兒,這隻雖然是工作人員報進宮的但一點都不怕生,可惜2017年小崽兒年齡太大去了喵星。

還有景仁宮的鎮宮老將「鰲拜」,一隻相當霸氣的長毛貓,平常要麼就在景仁宮門口曬太陽,偶爾向路過的遊客討點小魚乾,生活相當愜意

故宮有200多隻貓,為何從未有人驅趕?單霽翔院長:它們是活文物 - 天天要聞

不過人家本名叫「三隨子」,為什麼會起這麼名呢?還不是因為它爸叫「二隨子」,而它爸的名字還是跟著主人的外號「大隨子」起的,也算是「家族傳承」了。

不過,故宮裡最「重量級」的貓貓還得是咱「故宮帶膘侍衛」——愛新覺羅·帕德耀斯(怕的要死)。

故宮有200多隻貓,為何從未有人驅趕?單霽翔院長:它們是活文物 - 天天要聞

這隻巨壯無比的橘貓全名還是遊客們取的,小名就叫帕帕,為什麼會有個這名呢咱還得一點一點說。

先說它這個「故宮帶膘侍衛」,當然就是因為它夠胖,鑽進貓堆里你一眼就能看出這隻胖到毛都發亮的「橘色煤氣罐」。

故宮有200多隻貓,為何從未有人驅趕?單霽翔院長:它們是活文物 - 天天要聞

每天集體乾飯時就屬它吃的最歡,有時候自己碗里的不夠吃了還要去搶別人的,哎,這就能解釋它大名為什麼叫「怕的要死」了。

因為它除了搶飯時會出手,其他時候別說見了遊客了,就是見了其他貓,都在它那馬上要裝不開自己的小洞里瑟瑟發抖。

故宮有200多隻貓,為何從未有人驅趕?單霽翔院長:它們是活文物 - 天天要聞

可雖說搶飯時挺勇猛,但基本都是一招就廢,然後開始害怕,行,能讓遊客們給取這麼個名字還真是實至名歸。

結語

有這麼一群「御前帶喵侍衛」,故宮的管理工作也能輕鬆不少,遊客們也能找到除了觀賞文物外全新的項目,和諧相處在這一刻體現的淋漓盡致。

如果下次去故宮參觀時,記得去僻靜處找找這些貓貓們也是一大樂趣。

參考:

央廣網《故宮貓文化由來已久 明朝曾為貓「選美」當御貓》

光明網《故宮裡的四隻御前侍衛貓 萌萌噠!》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為什麼曹操字「孟德」而不是「伯德」?看看古人名和字的講究 - 天天要聞

為什麼曹操字「孟德」而不是「伯德」?看看古人名和字的講究

與今天我們的名字不同,古人在起名字時,名是名,字是字。《顏氏家訓》有言:名以正體,字以表德,就是說「名」是用來區別彼此的,「字」則是體現一個人的德行。在古代,嬰兒出生三個月之後便有父親給孩子取名,「三月之末……父執子之右手,咳而名之」。
陳谷嘉同志逝世 - 天天要聞

陳谷嘉同志逝世

5月14日,湖南大學嶽麓書院發布訃告稱,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著名思想史家、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教授陳谷嘉先生,於2025年5月14日上午8時逝世,享年91歲。陳谷嘉陳谷嘉先生1934年5月出生於湖南寧鄉,1959年8月畢業於武漢大學歷史系,並執教於湖南大學。1959年11月赴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師從著名史學家侯外廬先生。嗣後回湖...
曹丕逼弟弟七步作詩,結果被一首詩懟得下不來台 - 天天要聞

曹丕逼弟弟七步作詩,結果被一首詩懟得下不來台

曹操死後,他大兒子曹丕當了皇帝。這曹丕一直看自己弟弟曹植不順眼,為啥呢?因為曹植太有才了,以前老爹曹操最喜歡他,差點讓他接班。現在曹丕當了皇帝,越想越氣:這小子留著遲早是個禍害!這天上朝,有個大臣打小報告:"陛下,您弟弟曹植整天寫詩發牢騷,
三支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成員信息文件公開展示 - 天天要聞

三支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成員信息文件公開展示

日本國立公文書館14日公開展示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1644部隊、8604部隊和8609部隊的留守名簿。5月14日,在日本東京,日本細菌戰研究專家、滋賀醫科大學名譽教授西山勝夫召開說明會。新華社記者 賈浩成 攝5月14日,在位於日本東京的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工作人員展示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1644部隊的留守名簿。新華社記者 賈浩成 攝...
民國人物張宗昌 - 天天要聞

民國人物張宗昌

給了我們所知道的很多負面形象,如荒淫好色、迎娶大批姨太太或殘暴冷血,鎮壓勞工,,扼殺新聞自由、橫徵暴斂等等。
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為何要堅持「第二個結合」? - 天天要聞

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為何要堅持「第二個結合」?

「兩個結合」是我們黨在深刻總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百年奮鬥歷史經驗、深刻把握中華文明發展規律基礎上取得的重大理論創新與原創性貢獻。其中「第二個結合」,即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僅為新時代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築牢了深厚文化根基、注入了磅礴精神偉力,更為我們黨以徹底自我...
明朝奇聞:道士與皇帝的「長生不老」大冒險! - 天天要聞

明朝奇聞:道士與皇帝的「長生不老」大冒險!

在明朝嘉靖年間,歷史的舞台上上演了一出「皇帝與道士」的奇妙戲碼,簡直可以用「道士駕到,皇帝傻眼」來形容!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這位名叫陶仲文的道士,以及他如何在宮廷中掀起一陣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