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那芬芳馥郁的書香和濃郁醇厚的墨香肆意流溢的百將書院之中,凝心靜氣、仔仔細細地品讀宋華淼博士充滿回憶的文章,思緒不由自主地被文章吸引而飄回下鄉插隊的開端之時——1976 年 8 月 24 日。這位宋華淼博士,著實是心理學領域的翹楚人物,身為主任醫師和博士生導師,曾經是空軍航空醫學研究所航空心理中心主任之職。
原標題:回憶 || 下鄉插隊的第一天,1976年8月24日
寨溝,這個名字對於我來說,意味著一個曾經陌生卻又讓人難以忘懷的地方。那是一個位於太原市郊邊上靠山的小小山村,是我16歲下鄉插隊的村莊。下鄉後原以為怎麼也得待個兩年,實際上僅僅待了40餘天。這40月天,卻給我人生留下了足夠的回憶。
1976年7月我初中畢業後,清閑度過了一個月,卻患上了闌尾炎。父親帶著我去城裡棉花巷醫院(是我出生的醫院)就診,醫生檢查後明確地告訴是闌尾炎,需要住院手術,讓回家把生活用品帶來辦理入院手續。從醫院出來回家的路上,電影里無影燈下手術的場景在我腦子裡徘徊,手術器械互相碰撞的聲音在耳邊纏繞。到家後,我依然的決定明天就去插隊的山村。父親詫異的眼光問我「那闌尾炎不去手術了」?「不去了,實在疼不行再回來去醫院做」。去丁老師,朱老師,陳老師,劉躍平,李慶琳等同學告別後,於8月24日下午,父親和大哥兩個人帶著我的行李,用自行車馱著我向寨溝騎去。
8月底,這是一個進入秋收開始的季節。
寨溝村插隊青年的宿舍,就在村口的左前方,只有一排,面對村口並與左側的山坡夾成丁字。村民則在這排平房之後,彎彎曲曲沿著山溝延伸,寨溝村就坐落于山腳下的溝里。溝上就是村民賴以生活依靠的土地,有些在山頂、有些是依山傍溝的梯田。有時去幹活,需要不斷在山間轉圈才能到達幹活的地點。
從山頂往東瞭望,太原化工廠、太原製藥廠、太原化肥廠等廠區盡收眼帘。那直上雲霄的煙筒,冒著帶有色彩的濃煙,飄逸在我們的視線範圍,飄逸在我們勞動的山間,難得讓我們能看到有晴天的時候。
父親和大哥送我到達,把我移交給村幹部後就回去了。我大腦里其實什麼都沒有就稀里糊塗留下,將行李鋪在床上後,把帶來的高中課本也放在了枕頭旁,準備著隨時學習。同房間有兩個知青他們已經來日多時,他們的床在房間的裡面,左右各一。晚上,他們收工回來後,其中一個叫張建偉的主動和我打招呼,給我介紹到他和我是一個組,說明天勞動一起去,他會叫我。
次日一早5點,我還在睡夢中便被建偉叫醒了,「上工了」。我急忙爬了起來,連臉都沒來得及洗,拿了建偉遞給我的勞動工具,緊緊跟著建偉,和一隊人馬向山間行進。迎著晨光與秋風,沿著拐彎抹角、上上下下的山間小路,從溝里爬上了山間,從山間到達了山頂的梯田。這一層層梯田種植的是白菜,在9月初的時候,才剛剛的長到了2-3寸高,今天的任務就是鋤地鬆土。
鋤地鬆土,似乎這是農活中最為輕鬆的勞動。看著同伴們彎腰、左腿弓右腿蹬,一步一前行,邊聊天邊一籠一行地行進著。而我手裡的鋤頭,開始還聽我使喚,逐漸地變得那麼沉重,真正體會到了腰酸腿疼、身不由己。我鋤頭下的小白菜一個個被我鋤斷、躺倒。
組長看到了這些情景,惱怒了。走到我斷頭的小白菜旁,破口大罵。
我第一天上工,第一天就被罵的無地自容。沒有一句理由,也找不到任何理由,只能默默地承受屬於我自己過錯帶來的痛罵。
總算熬到了休息,轉身我沿著梯田山沿小路向山頂漫步,只想著靜靜沉澱一下被罵的痛心。建偉不知什麼時候跟了過來,說著安慰的話,讓我不要在意組長的脾氣。建偉不說還好,他的安慰倒成了我委屈的引線,我還是終於控制不住內心的委屈,淚流滿面抽泣了起來。扭頭告訴他,不要跟我,我靜靜。
7點半左右,食堂小趙擔著飯盒來送飯了,我以為每人一份也和他領飯。結果他說「你沒送飯盒啊,沒有你的飯」,我才知道前一天晚上需要把自己的飯盒送到食堂。
下鄉的第一個勞動日,不僅僅被組長罵的狗血噴頭,而且還沒有飯吃。好在建偉分了他的一些飯給我,我才沒有餓肚子。我深深的感到,我真不是一個好的勞動者,我距離一個好的勞動者,真又不不知道路還有多長。我的靈魂在問,我接下來的路,又該如何行走......。
作者介紹
宋華淼,心理學/專家級,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原空軍航空醫學研究所航空心理中心主任。軍委科技委國防科技心理專家組成員,中國科學院虛擬經濟與數據科學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吉林大學校外研究生導師。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理事兼職業心理健康促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心理學會軍事心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現任海南認知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
主要研究方向為心理測量與評估,災難心理危機干預。主編《航空心理測驗法》、《航空心理效能》、《災難心理救援》、《軍人心理健康維護技術方法》等9部著作,主譯《航空醫學心理學》著作1部,參編著作15部。研究成果先後獲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其中「基層主官勝任特徵模型構建與應用系統」獲一等獎,「空勤療養心理學模式研究」和「軍用漂浮放鬆反饋訓練太空艙關鍵技術研究」獲二等獎,引領了相關領域人才評估、心理學模式建立,以及心理能力提升訓練等科學應用的發展。曾主持完成多項軍隊重點課題及軍地人才選拔項目、以及完成多項國內和出境重大行動心理保障和心理危機干預任務。先後榮立三等功4次,2008年出色完成汶川「5.12」特大地震抗震救災心理救援任務,成績突出榮立一等功,張又俠副主席曾親自授予「軍中良劍」佩劍。
編輯:百將書院欣虹
閱讀是一種智慧,分享是一種美德!感謝您的點贊和分享!
匾額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獨特的一種民俗文化。它是一塊懸掛在殿堂、樓閣、門庭、園林、賓館、酒店、商店等單位的一塊牌子。匾額是各種建築物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的意義相當於建築的眼睛,是告知建築物的名稱及用途,也是用於宣傳的一張名片。書聖王羲之是中國最著名的、成就最高的書法家,也是將軍。如今用的毛筆,是秦朝監督修築萬里長城的將軍蒙恬首創。將軍書法是收藏者的厚愛。百將文化藝術中心可以邀約文武雙全的將軍書法家和名人書法家題聯題詩題字題匾和將軍筆會將軍書畫展覽。邀約軍地名人和教授開講。中國退役軍人就業創業服務促進會新經濟產業創新基地幫扶退役軍人創業服務 。北大博雅百將文化科技培訓基地和百將書院助力企業共同發展,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民族復興提供強大精神力量。
#百將書院##紅星在線##今日品讀##教授開講##頭條茶文化##茶與宴##產品注入藝術##秘書長讀書##品文化##佳智繪##智能攝影##智加文化##頭條紅色文化##頭條讀書院##頭條每日心語##老兵之約##產品注入文化##正在讀詩##康養科技產品##學習考察調研##深入合作##健康中國萬里行##華夏之福##頭條區域品牌##頭條龍文化##頭條龍書法##頭條雙擁文化##頭條將軍希望小學##少年軍校研學##頭條將軍書法##百將之行##AI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