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政壇最近,可謂風起雲湧,戲劇性事件接連上演。朔爾茨在執政聯盟解體後,已經走完信任投票失敗的流程,德國政府後續將解散議院,把原定於明年9月28日舉行的大選提前到2月23日。對朔爾茨來說,這是一次類似今年6月,法國總統馬克龍的豪賭,從隔壁的情況看,馬克龍已經賭輸,朔爾茨能贏嗎?
(朔爾茨還想賴著不走)
一、朔爾茨倒台
事情,還要從「紅綠燈」聯盟的內亂說起。朔爾茨領導的社民黨、綠黨和自民黨,剛接默克爾的班時曾被寄予厚望,但他上任後,連續經歷俄烏衝突爆發、北溪管道被炸、德國核心產業外逃,經濟遭遇嚴重打擊。短短几年內,默克爾留下的家底被揮霍一空,經濟不行以後,「紅綠燈」的內部矛盾也開始凸顯。
前段時間,德國應該出2025年財政預算案了,社民黨和綠黨說的都是,要繼續砸錢援助烏克蘭、補貼國內產業,自民黨黨首林德納是財政部長,最清楚德國的財政狀況,表示這些都不現實,我們要勒緊褲腰帶過日子。林德納的擔憂並非毫無道理,2023年,德國已經陷入經濟衰退,可幾方吵來吵去,誰都不願意讓步,最終朔爾茨衝冠一怒,炒了林德納的魷魚。
(剛當選時的紅綠燈躊躇滿志)
自民黨隨即退出執政聯盟,政府失去議會多數席位。基於這個背景,朔爾茨想重來一次大選可以理解。如果社民黨依然能拿到多數席位,重新聯合其他政黨執政的話,朔爾茨就能擁有更穩固的執政基礎,可最新民調顯示,社民黨的支持率只有16%,綠黨支持率更是跌到了10%左右。
二、魏德爾崛起
目前,德國民調支持率領先的政黨是中右翼聯盟黨,也就是默克爾的老東家。他們的現黨首叫梅爾茨,是默克爾欽定的接班人。但聯盟黨的支持率也才31.5%,離獨立執政還有相當遙遠的距離。據德國媒體報道,朔爾茨正在跟聯盟黨溝通,大家聯合組閣,可聯盟黨的民調支持率是社民黨的兩倍,大家聯手,誰來當德國總理?
而且相比4年前,聯盟黨和社民黨作為德國傳統黨派,民調支持率都出現了大幅下滑,原因也很簡單,德國經濟衰退,能源價格高企,通脹壓力增大,民眾對政府肯定不滿意,在這種情況下,選民想要一些變化,極右翼德國選擇黨的崛起,就暗合歐盟整體「右轉」的思路。
(魏德爾能不能救德國)
德國選擇黨,最新民調支持率19%,是議會第二大黨。他們已經提名黨首魏德爾為總理候選人。魏德爾這人吧,以精明幹練和強硬立場著稱,被視為新版「鐵娘子」,她不僅有在中國工作過的經歷,還公開親俄,反移民,這些觀點在德國主流媒體看來,簡直就是大逆不道。
三、德國大亂斗
魏德爾的最新發言,是德國不應該繼續參與俄烏衝突,俄羅斯已經贏了。如果北約還逼著我們給錢,那德國不排除退出北約,包括之前宣稱要退出歐盟,魏德爾確實是歐洲政壇的異類。可仔細想想,這些難道不是德國民眾的訴求嗎?這兩年,德國已經為俄烏衝突、非法移民付出太多,搞到自己的經濟都撐不住了,再跟著美國的指揮棒跳舞,誰也不知道未來會如何。
反倒是魏德爾推動的反移民立場,迎合了很多德國選民的心態,選擇黨的支持率飆升,也就順理成章。不過魏德爾想要當德國總理,也很難。她的這些執政理念,光在嘴上說說還行,真執行起來,一定會遭到社民黨和聯盟黨的激烈反對。實際上,選擇黨在崛起的過程中,也一直在被主流政黨針對,有分析人士認為,在最極端的情況下,選擇黨有可能被直接取締。
(歐洲政客有多少是為自己的國家考慮)
所以你看,這些歐洲國家整天高喊民主、自由,其實做的事,還是黨同伐異。朔爾茨執政這幾年,啥成績沒有,還賴著不走。綠黨那個童書作家黨首哈貝克,居然也要選總理。再這樣下去,德國別說什麼「歐盟經濟引擎」、「工業4.0」,恐怕連現有的這點家底,也要被美國掏個一乾二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