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人談「漢」色變!姜武談漢族的視頻被改成「中華民族」

2024年12月13日09:23:04 歷史 1360

某些人實在搞笑,一見到「漢」字就不舒服。

姜武漢族,本來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可某些人就是要舉報。

這也就造成了在抖音和B站上的版本不同。

這是抖音上視頻的結尾:

某些人談「漢」色變!姜武談漢族的視頻被改成「中華民族」 - 天天要聞



而在B站上,漢族被改成了「中華民族」。


某些人談「漢」色變!姜武談漢族的視頻被改成「中華民族」 - 天天要聞



B站的視頻標題也改了


某些人談「漢」色變!姜武談漢族的視頻被改成「中華民族」 - 天天要聞



新的標題又一次帶上了「中華民族」,可謂是求生欲拉滿了。置頂評論還不夠,標題也得改。


某些生物的舉報鍵可能都按冒煙了吧?

筆者就不明白,這個「漢」字招誰惹誰了,怎麼就不能單獨講了?

萬事不會隨著你的意志為轉移,團結人和滿遺就算通過舉報把漢族改成了中華民族又有什麼用呢?

矛盾不會因為掩蓋就消失,你以為你可以一直贏下去,可是彈簧壓的越狠反彈就越狠,滿清以為靠著剃髮易服就能讓漢族忘了自己是誰,甘心做他八旗的奴隸?

他們是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但太平天國狠狠給了滿清一耳光,200年的確很久遠了,遠到了太平天國起義部隊都忘了漢人應該穿什麼服裝了,他們穿著很多滿姨團結人嘲笑的戲服,但靠著1,2萬人把滿清整個南方徹底打爛,他們把整個南方的滿城徹底犁了一遍,雖然失敗了,被團結人和滿遺嘲笑為妖魔鬼怪,但誰能說沒有他們,辛亥革命能成功呢?

某些人談「漢」色變!姜武談漢族的視頻被改成「中華民族」 - 天天要聞

剃掉的頭髮遲早會長回來,易掉的衣服已經漸漸在回歸,團結人,滿遺們再怎麼歇斯底里又有什麼用呢?

由此可知,這些人對於「漢」字有一種本能的恐懼,對於漢族元素也是十分的害怕。

不說別的,就拿春節申遺成功這件事來說,抖音上的「南充文旅」發了個這樣的視頻,裡面是滿滿的滿清元素。

一群人穿著滿清的殭屍服,留著辮子大搖大擺地在大街上走著,視頻上面的文字寫的是「春節申遺成功,發源地閬中邀您過大年」。

某些人談「漢」色變!姜武談漢族的視頻被改成「中華民族」 - 天天要聞

看到這個視頻,筆者表示十分震驚,很難想像這裡竟然是四川南充!

對歷史有所了解的人,都會知道清軍屠遍了全省,使得整個四川省只剩下十幾萬人,不得不從湖廣等地遷徙移民過來,這才讓四川恢復了生機,這就是有名的「湖廣填四川」。

某些人談「漢」色變!姜武談漢族的視頻被改成「中華民族」 - 天天要聞

按理來說,四川應該對滿清有深仇大恨才對,怎麼看這樣子,似乎對滿清情有獨鍾?

再說了,春節和滿清又有什麼關係?

春節是漢族的文化,是炎黃子孫的節日,後來的滿清跟著過了起來,僅此而已。

滿清是不能代表華夏的,更不配用著春節申遺成功的形象!

有人說是為了民族團結,所以要用滿清形象。

那筆者就更奇怪了,四川也不是滿族的大本營了,這裡九成以上的人是漢族,滿族人幾乎沒有。

難道在某些人心裡,只有滿清的形象才能代表中國嗎?




當代有一種說辭,說的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都是近代以來形成的概念,簡直錯的離譜。

實際上,中國人、諸夏、華夏、中華、全部說的都是漢族。

漢書》裡面的中國人,乃漢族。

中國人與匈奴相對應,明顯是漢族無疑。

中國人亡入匈奴者,烏孫亡降匈奴者,西域諸國佩中國印綬降匈奴者,烏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

晉書》裡面的中國人,亦是漢族。

中國人和胡人相對,亦明顯是漢族。

其人長大,貌類中國人胡服

《晉書》裡面的中華,華夏,諸夏也都是漢族

伏波將軍孫秀以亡國支庶,府望不顯,中華人士恥為掾屬,以侃寒宦,召為舍人。


戎狄者,人面獸心,見利則棄君親,臨財則忘仁義者也。投之遐遠,猶懼外侵,而處以封畿,窺我中釁。昔者幽後不綱,胡塵暗於戲水;襄王失御,戎馬生於關洛。至於算強弱,妙兵權,體興衰,知利害,於我中華未可量也。


今年國滅,吾必死之,卿等中華之士,復為文身矣。


進拜鮮卑單于,遷邑於遼東北,於是漸慕諸夏之風矣。


是以宣王龍飛於危周,光武鳳起於絕漢,斯蓋曆數大期,帝王之興廢也。自我永康多難,長鯨逸網,華夏四分,黎元五裂。


漢族人民自古以來,就形成了民族觀念。

某些人談「漢」色變!姜武談漢族的視頻被改成「中華民族」 - 天天要聞

之所以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其實是因為有人不想當「華夏」,不想當「炎黃」。

其實他們也不想當「中華」,畢竟沒人身份證上寫「中華民族」的,要想當早就都寫上了,不至於現在寫的五花八門的。

不過在這些人看來,「中華」這個詞自有其妙用,儘管他們不願意當「中華」,但一到了需要讓漢族閉嘴的時候,他們就靈活變成「中華」了。

我願稱之為「薛定諤的中華民族」。

我們跟銀河有同一個名字,那個名字就是——
中華民族!

得,正常話給改成病句了,誰給改的,多缺德。

漢族是中國的主體,只有主體強大了,中國才能強大!

一味的打壓漢族,看不慣漢族,處處壓制漢族文化的存在,甚至想要以夷代華,都是極端錯誤的!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廣州一棵千年荔枝樹時隔4年再次結果!預估樹齡1024歲 - 天天要聞

廣州一棵千年荔枝樹時隔4年再次結果!預估樹齡1024歲

隨著氣溫攀升,嶺南大地處處荔枝飄香。這幾天,廣州一棵千年古荔為廣州最古老的荔枝樹,時隔數年後再結碩果,這一罕見的景象吸引了周邊村民前來拍照觀賞。千年古荔位於廣州黃埔玉岩書院,為一級古樹,據估測迄今有1024歲,這個年齡對於具有2200多年悠久歷史的廣州來說,可謂見證了城市半部的歷史,承載著市民對嶺南佳果的記...
長知識!古代中國的「計程車」如何工作? - 天天要聞

長知識!古代中國的「計程車」如何工作?

原標題:古代中國的「計程車」如何工作?(文物有話說)中國科學技術館展出的記里鼓車復原模型。中國科學技術館供圖張蔭麟復原《宋史》記載的記里鼓車齒輪裝置圖。中國科學技術館供圖計程車是現代生活中常用的交通工具,主要通過記錄行車裡程計算費用,因此也
3個被史書隱藏的真相:夏侯惇0勝仗卻成曹魏第一大將? - 天天要聞

3個被史書隱藏的真相:夏侯惇0勝仗卻成曹魏第一大將?

在三國群雄逐鹿的璀璨星河中,夏侯惇的名字似乎總帶著一絲微妙的光芒。當五子良將馳騁沙場、威震敵膽時,這位曹魏元勛的軍事履歷上卻難覓耀眼的勝績。史書冷峻的筆墨下,一個令人費解的謎題浮出水面:一位鮮有戰功的將領,為何能登上曹魏權力之巔,成為曹操時
明朝張七姐:一代皇后被廢,滿朝文武無一人為她發聲 - 天天要聞

明朝張七姐:一代皇后被廢,滿朝文武無一人為她發聲

作者:青燈雖然說皇帝後宮那些事,都是皇帝自己的家務事,可是自古以來,都是天下大事,都要放在朝堂上辨一辯。特別是在明朝,皇帝娶什麼樣的嬪妃,立後還是廢后,朝堂上的文武大臣,勢必要鬧上一場。可偏偏有這麼一位皇后,她被廢黜的時候,滿朝文武無一人說
楊六郎與肅寧地名的傳說 - 天天要聞

楊六郎與肅寧地名的傳說

地名故事:楊六郎與肅寧 不少人聽說過「劉秀夜走三陽」的傳說。三陽指的是饒陽、宰陽、高陽三座縣城。饒陽、高陽人們都知道,宰陽在現在的地圖上找不到了。其實宰陽就是現在的肅寧。 相傳楊六郎與遼國交戰在宰陽東紮下營寨,每日親自監督訓練牤牛,準備用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