閏月,是曆法置閏方式的一種方式,雙春年是一年中包含2個「立春」節氣的年份,並不是每年都有「閏月」,也並不是每年都是「雙春年」。
而當年既有閏月,又是「雙春年」的年份,兩者相逢在一起,並不是很常見,有時幾年才會遇到一次。
而2025年既是閏六月,又是「雙春年」,有朋友會問了,這兩者相逢會有啥說法?好不好?本篇內容,筆者就詳細和大家說說,可以借鑒了解一下。
2025年是閏六月
閏月是以農曆日期為基礎,協調陽曆和農曆的時間,防止兩者脫節,每隔2-3年增加的一個月。
至於為何要增加一個月,主要是由於月亮繞地球轉動的周期(朔望月)與地球繞太陽轉動的周期(回歸年)不一致,為了合上地球圍繞太陽運行的周期,需要每隔一段時間增加一個閏月。
出現閏月的年份,如何確定閏幾月?
按照農曆的的說法,月份分為大月和小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24節氣分為12個中氣和12個節氣。
在某些年份中,由於月相變化非整數日,可能會出現某個月份沒有中氣的情況。按照農曆置閏的規則,當某年中出現沒有中氣的月份時,則在該月之後增置一個閏月。
如今採取的是 「十九年七閏」 的方法,即在一個農曆十九年周期中,有十二個平年(每年十二個月),有七個閏年(每年十三個月)。
2025年按照農曆的推算,原本農曆六月應該包含小暑與大暑兩個節氣。可是大暑的節氣卻行至了農曆七月的立秋之後。也就是說農曆六月在這一年中沒有大暑這個中氣。因此,按照農曆置閏的規則,需要在農曆六月之後增置一個閏月,即為閏六月。
2025年是「雙春年」
雙春年並不是說有2個春天,春天是一個泛詞,代表了3個月的時間。一般情況下,不論是雙春年還是無春年,民間都是按照立春節氣來說的。
雙春年和無春年也是按照農曆時間來確定的,畢竟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首,每年二十四節氣按照公曆時間,每年只會出現一次。
而農曆由於存在閏月的原因,一些年份就會出現2個立春節氣的情況,那麼這樣的年份就被稱為雙春年。
2025年由於是閏六月,這一年的農曆年天數增多,包含了兩個立春節氣。第一個立春出現在農曆正月初六,第二個立春則出現在農曆臘月十七,因此,2025年被稱為「雙春年」。
閏六月遇上雙春年有啥說法?
民間會流傳一些農諺,用來形成閏月或雙春年,不過,把兩者結合在一起的農諺,並不是很多。分開來看:
「兩春夾一冬,十個牛欄九個空」
這句農諺單從字面意思解釋,農曆中出現兩個立春夾一個冬天的年份里(也就是雙春年),農村中牛欄會出現大部分空置的現象(十個有九個都是空的)。
這就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當年冬天或許比較寒冷一些,牛本身是耐寒性比較強的動物,如果牛都要從牛欄牽進屋子裡面,嚴寒程度可見一斑。
不過,在不同的區域,也有完全相反的解釋,意思是說,出現雙春年的年份,由於氣溫提前回升,農業生產活動比較繁忙,耕牛被大量牽出牛欄進行勞作,導致牛欄大部分空置。
「閏六月熱難當,莊稼要遭殃」
這句農諺的意思是指,當年出現閏六月時,天氣或會變得炎熱,高溫天氣可能會對農作物造成不利影響。
「閏六月」也可以簡單理解為額外多了一個六月,六月期間的天氣比較炎熱,等於讓當年的炎熱天氣延長了,而此時田間的夏播農作物,在生長過程中,由於蒸騰作用加劇,水分流失過快,無法正常生長,如果不進行及時灌溉澆水,產量勢必會受到影響。
綜合上述內容,2025年既是閏六月,還是「雙春年」,至於兩者相逢好不好的問題,並沒有具體的答案,即便是按照農諺的說法也有好有壞。
畢竟,閏月、節氣、雙春年等說法,都是人為給予的定義,所以,筆者個人觀點,可以了解傳統文化,不過具體天氣好壞,還是要以科學的天氣預報為準。
對此,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