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消息,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持續公布其執政團隊的關鍵人事安排。他將小羅伯特·弗朗西斯·肯尼迪提名為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長,北達科他州州長伯古姆提名為內政部長,喬治亞州前國會議員道格·柯林斯提名為退伍軍人事務部長。特朗普律師團隊中的部分成員也被提名為司法部的高級職務人選,其首席律師托德·布朗奇有可能成為司法部的「二號人物」。特朗普這新一輪的人事提名再度引發了激烈的討論,其中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長的人選引發的討論尤為熱烈。
特朗普有可能任命盧比奧為其就任總統後的國務卿。據悉,特朗普在選擇副總統人選時就曾考慮過盧比奧。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截至11日上午,特朗普身邊人士還覺得他似乎更傾向於讓美國前駐德大使里克·格雷內爾擔任國務卿。然而,在與盧比奧多次通話、交談之後,特朗普的意向轉向了盧比奧。還有一位消息人士表示,在正式發出邀請之前,特朗普可能會改變想法。
身為美國政壇的資深政客,盧比奧在中國廣為人知的原因就在於他「逢中必反」。自踏入美國政壇起,他便始終將中國視作眼中釘,在涉台問題上更是劣跡昭彰,炮製並參與多項涉華法案,毫無顧忌地干涉中國內政。鑒於他的諸般惡劣行徑,2020年我國外交部依法做出決定,對盧比奧等人予以反制制裁。盧比奧在失去官職後沉寂了很長時間,沒料到如今又獲得特朗普的賞識,有成為下一任國務卿的可能。需明確的是,在美國的政治體系里,國務卿是位列第四的重要人物,其權力和地位僅次於總統、副總統以及眾議院議長。
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的觀點為,特朗普若選擇盧比奧擔任國務卿,這將是一個信號,意味著即將上台的特朗普政府在外交事務方面會受到盧比奧傳統鷹派作風的影響。路透社表示,由特朗普領導的新一屆美國政府將會面臨一個比其2017年初次成為美國總統時更為動蕩的世界。倘若盧比奧出任美國國務卿,烏克蘭危機將會成為他的重要議程。盧比奧起初堅決支持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然而,他在今年4月卻投票反對了一項價值950億美元的對外軍事援助法案,原因是該法案缺少美國邊境安全條款。
美國保守派喜劇演員戴夫·史密斯明確指出,盧比奧簡直就是「一場災難」,在他看來,「把國務卿這一職位交給利茲·切尼都比交給盧比奧要好」。切尼屬於共和黨籍的前眾議員,在2021年國會山騷亂髮生之後便與特朗普分道揚鑣,並且在大選之前站在了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哈里斯一方給予支持。除此之外,有一批「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的追隨者再次傳播了特朗普X賬號(推特賬號)上有關盧比奧的舊貼文。例如,特朗普曾於2016年初選階段稱盧比奧是「完美小傀儡」、「完全無足輕重之人」以及「被高估的政客」。
此前有消息稱,特朗普預計將任命盧比奧為國務卿,這一消息遭到了「讓美國再次偉大」的鐵杆支持者的質疑。這些支持者質疑盧比奧的政治立場,覺得他並不夠「美國優先」;並且他們還質疑這一任命決定是否真的出自特朗普之手。
總體而言,從特朗普的人事任命情況來看,盧比奧與沃爾茲可能會成為特朗普外交政策的主要設計者,這會對中美外交關係產生影響;而軍方外行赫格塞斯將主管美軍,負責處理中美軍事關係。他們極有可能推出一系列打壓、遏制中國的新政策,從而致使中美關係在短期內急劇緊張起來。
特朗普曾表示,若得以再次當選,他打算設立「政府效率部」,並讓馬斯克來領導。馬斯克對政府效率的關注與其企業文化極為契合,這使得他成為特朗普政府中潛在的關鍵人物。中美之間歷經多年的起伏波折,美國的政客們或許也深切意識到,不管是在經濟方面還是軍事方面,中國都是一艘難以輕易撼動的巨艦。繼續無端挑釁中國,只會促使中國不斷強化軍事力量以應對外部挑戰。美國應當坦然面對中國已經崛起這一客觀事實,持續對中國進行毫無意義的遏制只會加速美國超級大國地位的喪失。
在例行記者會上,由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主持會議。期間,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記者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埃隆·馬斯克和中國保持著良好的關係,他要是在特朗普政府中發揮重要的作用,那麼這對於中美關係而言,是否屬於積極因素呢?
毛寧指出,在中美關係方面,中方的立場始終如一。中方一直秉持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這三項原則來對待和處理中美關係,力求推動中美關係朝著穩定、健康、可持續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