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禕不死,季漢至少還能延續二十年!打不出去但司馬家也打不進來
丞相諸葛亮死後,在蜀漢後期,作為一個領導,費禕是很合格的:他處理政務能力極強,連董允都自愧不如。作為一個執政者,費禕也是比較稱職的,在他和蔣琬執政期間,蜀漢對魏的總體戰略都是防禦為主,基本沒與展開過大規模北伐。
但是作為一個統帥,尤其是肩負丞相「興復漢室、還於舊都」夙願的統帥,費禕就有些值得商榷了,因為他白白放棄了許多進攻曹魏擴大領土的機會。費禕任大將軍後三年,延熙十二年(公元249年)正月,魏國發生高平陵之變,司馬懿夷滅曹爽等八人的三族,曹魏上下人心惶惶
局勢頗為緊張,蜀漢卻在秋天才由姜維率萬餘人發動進攻,最終徒勞無功。兩年後,曹魏淮南地區發生王凌之叛,司馬懿率禁軍傾巢而出,蜀漢卻按兵不動,未作任何兵力部署調整,可謂坐失良機。
天與弗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其殃。上天給了蜀漢和費禕兩次北伐的機會,他們都沒有把握住;那麼,就到了他們承受惡果的時候了。
延熙十六年(公元253年)正月初一,漢壽前線正舉行歲首大會,從費禕到各級將領都在歡飲筵宴。酒過三巡,一個叫郭循(也作郭修)的人突然拔出利刃刺向費禕,費禕當場氣絕。
誰獲益最大誰就最有動機,那應該是劉禪。這是後主的借刀殺人之計,知道這個人有刺殺的動機,那一直避開他保護自己,再給周官職足以接近費禕。滿朝文武都會把屎盆子怨氣給姜維,這樣姜維不會一家獨大,只掌兵。劉禪自己再收回政權,是不是很合理。
但是蜀漢家底就那些,打對攻人家一換二都換的起,而且成都到漢中中間又沒高鐵,人力運糧五萬人的糧草,基本就是運糧一隊剛剛回來,運糧二隊就要準備清點糧草出發了,蜀地當時戶口還是人口是93萬戶,根本撐不起長時間的消耗戰。所以蜀漢荊州一丟,夷陵一敗就已經宣提前出局了。只不過後面高陵平之變,淮南三叛給了季漢粉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