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穿越到唐朝的廣州!香港中英劇團《元宵》本周上演

2024年11月29日19:30:27 歷史 4396

南都訊 記者李春花 11月22日-23日,香港中英劇團將在廣州大劇院的舞台呈現改編自《第十二夜》的愛情喜劇《元宵》,帶你穿梭回唐朝的廣州!學貫中西的已故「鬼才」翻譯劇作家陳鈞潤從《詩經》中汲取靈感,運用他極高的中文造詣,將一句句莎劇經典對白轉化成本土語言,無縫銜接至古代唐朝,為觀眾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喜劇體驗。觀眾反響熱烈,紛紛稱讚這部劇的成功本土化改編,盞鬼非常,讓人在笑聲中感受到了文化的交融與創新。

莎士比亞穿越到唐朝的廣州!香港中英劇團《元宵》本周上演 - 天天要聞

三度復排:超越時代的才情

中英劇團分別在1986年及2000年演出過《元宵》,首演至今已經超過三分之一個世紀。

1986年《元宵》在香港藝術節面世,由時任中英藝術總監bernard goss執導,張可堅、李鎮洲、龔國強、羅靜雯、鄭寶芝出演主角。當時給上世紀80年代的香港藝文界帶來極大衝擊,也成就了一出翻譯劇佳作,令香港觀眾耳目一新。

2000年《元宵》由古天農擔任導演,盧智燊、劉浩翔、周偉強、彭秀慧、羅靜雯參與演出,每一位都是當時劇壇新星,如今已經成為本地舞台劇界十分有影響力的演員。

2024年,新生代中英演員將重新演繹《元宵》,前演藝學院戲劇學院院長、英國導演薛卓朗 (ceri sherlock) 繼《初見》後再度為中英劇院的演出擔任導演。跨越近40年,《元宵》仍然是很多劇迷心中的中英劇團經典。好的劇作,絕對經得起時間考驗。

莎士比亞穿越到唐朝的廣州!香港中英劇團《元宵》本周上演 - 天天要聞

有趣又妙絕的劇本翻譯創作

擔任《元宵》改編及粵語作詞的已故「鬼才」陳鈞潤(rupert),被譽為改編與翻譯劇界中的殿堂級人物。作為他的出道之作,他在《元宵》里大膽而嶄新的風格在上世紀80年代的劇壇引來巨大的文化衝擊,而他亦在肯定與批評中逐漸發展個人的寫作風格——以文字貫通中西、穿梭古今,滋養了數代觀眾。

在《元宵》中,陳鈞潤將中國古典哲學、詩學精神化入這個西方劇本,令劇中的宿命感更加強烈,也保留了莎翁劇作悲劇與幽默相交織的藝術深度。他將故事時代背景由英國都鐸(tudor)轉換至中國唐朝的廣州,民風相對開放的朝代,適合出現一見鍾情、女扮男裝、錯點鴛鴦、烈女追求真愛的劇情。

莎士比亞穿越到唐朝的廣州!香港中英劇團《元宵》本周上演 - 天天要聞

陳鈞潤十分了解粵語的兩個層面:一是帶有唐宋風格的古語音韻,二是民間的通俗口語,所以翻譯成粵語時而文雅古典,時而流俗巿井,此粵語之雅與俗呈現在不同人的語氣上,即見不同人的身份與教養,把《第十二夜》中貴族平民的不同以粵語呈現出來,兩者往往配合得天衣無縫,製造一種雅俗共賞的語境,使原著中的文藝詩意與喜鬧氛圍都得以再現,足見陳鈞潤在拿捏翻譯的分寸與平衡上別具一格。

莎士比亞穿越到唐朝的廣州!香港中英劇團《元宵》本周上演 - 天天要聞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或許會忘記,藝術的初衷是觸動人心。而中英劇團的《元宵》提醒我們,無論科技如何發展,社會如何變遷,那些關於愛、關於夢想、關於掙扎和追求的故事,永遠能夠引起我們的共鳴。

圖:主辦方提供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反制之後,特朗普連夜發文:美國必須堅持住,結果將載入史冊 - 天天要聞

中國反制之後,特朗普連夜發文:美國必須堅持住,結果將載入史冊

日前,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公布公告對原產於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加征關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關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等法律法規和國際法基本原則,經國務院批准,自即日起,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征關稅。有關事項如下:一、對原
美國闖大禍了?希拉里突然出山,特朗普始料未及,美盟友被徹底激怒 - 天天要聞

美國闖大禍了?希拉里突然出山,特朗普始料未及,美盟友被徹底激怒

《大西洋月刊》記者爆料美政府高層作戰計劃群聊泄密事件後,英國、加拿大、奧地利近日均對此作出回應。CNN稱,奧地利總統亞歷山大·范德貝倫表示,「美國的局勢再次說明,我們必須考慮(建立)一個強大、自信的歐洲,走自己的路,通過自身力量從戰略上確保歐洲的和平。」英國首
最後期限已至,特朗普不演了,直言用降低關稅來換取Tik Tok - 天天要聞

最後期限已至,特朗普不演了,直言用降低關稅來換取Tik Tok

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表示,中方堅決反對美方單邊對華加征關稅,反對將經貿問題政治化、武器化、工具化。商務部新聞發言人 何亞東:中美雙方經貿部門一直通過各種形式保持溝通,中方在關稅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的,我們堅決反對美方單邊對華加征關稅,反對將經貿問題
普京內部講話曝光:願意打「百年戰爭」 - 天天要聞

普京內部講話曝光:願意打「百年戰爭」

報道稱,普京最近向俄羅斯的一批精英通報,談判進程還要花很多時間。這是記者法麗達·魯斯塔莫娃和馬克西姆·托夫凱洛在名為「法里日報」的電子新聞簡報中報道的。該新聞簡報專門報道有關克里姆林宮的消息。這兩名記者曾為《紐約時報》《每日電訊報》和《福布斯》雜誌等媒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