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史料故事
《資治通鑒》漢紀
高後八年(辛酉,公元前180年)
召平死後,齊王劉襄任命駟鈞為相國,魏勃為將軍,祝午為內史,調動齊國所有兵馬準備西進。
此時,齊地還有琅琊王劉澤不受掌控。
於是,齊王派祝午東行,騙琅琊王劉澤說:「呂氏作亂,齊王要發兵向西誅殺他們。齊王覺得自己年輕,不懂軍事,願意舉國聽命於大王您。您在高帝的時候就是將軍,請您大駕到臨淄,與齊王計事。」
劉澤信以為真,飛車馳往臨淄見齊王。
齊王趁機扣留軟禁了琅琊王,又派祝午動員琅琊國全國軍隊,一併歸齊王統率。
琅琊王劉澤知道自己不能返回封國了,便勸說齊王劉襄:
「齊悼惠王劉肥是高皇帝的大兒子,從根本上說,你就是高皇帝的嫡長孫,應該立為皇帝。如今諸位大臣狐疑,沒有決定。而在劉氏宗族中,我的年紀最大,恐怕他們也希望跟我商量。如今大王您把我留在齊國,也沒有什麼用,不如派我入關,去和大臣們議事。」
齊王覺得他言之有理,於是給他增加車馬,送琅琊王進京。
琅琊王一出發,齊王便舉兵西攻濟南,向各諸侯王送去書信,陳述諸呂罪行,號召誅殺諸呂。
(二)解析
琅琊王劉澤的名氣不大,我們稍微介紹一下。
劉澤是同曾祖的堂弟,屬於遠房親戚。
在漢朝建立的過程中,他沒攢到多少戰功,只混了個郎中的差事。
看到同族兄弟劉賈封王,劉澤心中不甘。
他明白自己靠戰功封王無望,於是另闢蹊徑,娶了呂后妹妹呂媭的女兒,成為呂后的外甥女婿,從而開始受到重用。
漢高祖十一年陳豨造反,劉澤跟隨劉邦平叛,立下戰功,被封為「營陵侯」。
但劉澤的目標是諸侯王,為此他費盡心力。
這時,齊人田生出現了。
劉澤資助田生二百斤黃金,田生通過一系列謀劃,讓呂后封劉澤為琅琊王。
可是很尷尬,他這手操作,在劉家人看來就是投靠了呂后,妥妥的叛徒。
於是很自然的,劉澤被宗室孤立,大家都覺得他是呂后的鐵杆親信。
齊王劉襄甚至認為他是呂后安排來監視自己的,對他沒有好感,時刻防備。
在諸呂之亂中,劉澤被齊王劉襄誆騙,人被扣押,琅琊國軍隊也落到齊王手中。
但劉澤這個人,確實也是能言善辯,哄騙了齊王送自己入關,去商議立帝之事。
我們看整個事件,齊王劉襄和琅琊王劉澤,兩人其實是互相欺騙,互相利用。
劉澤和劉襄雖然都姓劉,但兩人的衝突很大。因為劉澤的封國,就是硬生生從劉襄的嘴裡挖出來的。
劉襄請他主持大局,可靠性有多高呢?
有時候別人對你的恭維,可能只是想要利用你。
從歷史回到現實。
在職場上,怎麼判斷別人是不是在利用自己呢?
有以下幾個建議:
1、觀察ta恭維前後的行為模式
有些「高情商」的人,會在說請求前做些鋪墊。
比如說,某個人可能會刻意打聽你的優勢。
如果發現有人總是頻繁地詢問你在某個領域的專長,隨後就開始恭維你在這個領域的能力,那可能是利用你的前奏。
上面只是跡象,信號明確就是在恭維之後緊接著提出請求。
比如,對方先對你一通讚美:「你真的材料真的很好,又快又有文采。」
然後馬上說:「你看我有個報告要交,時間特別緊,你能不能幫我寫一下呢?」
有時候,請求可能不會馬上提出,而是在一段時間內慢慢引導。
比如說,恭維你在人脈資源方面的優勢後,接下來會頻繁邀請你參加各種活動,目的是讓你把他帶入你的人脈圈子,從而利用你的人際關係。
2、注意ta恭維你的內容
恭維者所求的一般就兩樣:你的某樣東西,或者是你的某個能力。
比如說,如果你擁有一套先進的設備,對方就總是誇讚你這套設備多麼好,多麼令人羨慕,這八成是想借你的相機一用。
同樣的道理,如果有人老是誇你理財有道,可能就是想讓你幫他理財或是透露點投資秘訣。
再比如,單位里有什麼重要項目,而你在這裡面又有發言權。
這時候有人誇你,多半是希望你在項目討論時給他點支持。
3、雙方有沒有利益衝突
一個跟有衝突的人,某天突然笑著跟你說話,要麼是真遇到難事,必須放下面子求助所有可求助的人;要麼,就是心裡逼著什麼壞,給你挖坑。
也可以看看這個人的歷史。
如果ta以前就有過利用別人的行為,或者每次和你接觸都顯得很功利,那麼這次的恭維,大概也是出於同樣的目的。
比如說,之前你幫他們完成了任務之後,他們就跟你斷了聯繫,等到下次有需求了才又來找你,這樣的恭維多半是為了再次利用你。
如果想建立自己的思維體系,請關注公眾號:周亦見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