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冬秀:挑戰胡適6個情人,用一把菜刀捍衛了婚姻

2024年11月28日15:32:11 歷史 1340

1917年,在安徽績溪的一個偏遠的小村莊里,一場別開生面的新式婚禮正在舉行,新郎身穿西裝禮服,腳穿黑皮鞋。

新娘既沒有穿華麗的禮服,也沒有頭蓋紅蓋頭,更沒有美麗的白紗,而是身著大花襖大花裙。

新郎正是民國風流才子、北大校長鬍適,新娘則是大字識不得幾個的鄉村小腳女人江冬秀

婚禮現場,沒有鞭炮齊鳴、沒有敲鑼打鼓,更沒有拜天地拜父母。

江冬秀:挑戰胡適6個情人,用一把菜刀捍衛了婚姻 - 天天要聞

有的只是交換戒指,以鞠躬代謝親朋好友。

這場婚禮,江冬秀等了13年,從一個花季少女等到了大齡剩女;這場婚禮,胡適逃了13年,從一個留洋青年變成了27歲的「老新郎」。

這場一腳踏入新時代,另一腳還停在舊社會的婚禮,也成為了民國史上「七大奇事之一」。

在諸多文人拋棄糟糠之妻的年代,江冬秀能和胡適相扶到老,憑藉的是她那一腔孤膽和一把菜刀。

江冬秀:挑戰胡適6個情人,用一把菜刀捍衛了婚姻 - 天天要聞

父母之命

胡適與江冬秀既是同鄉又有親戚關係,江冬秀比胡適大一歲。

江家是當地有名的望族,而胡適家到了他這一輩已經沒落了。

有一次,江冬秀的母親帶著她去舅母家走親戚,恰巧胡適的母親帶著兒子也在姑婆家(胡適母親的姑姑),而胡適的姑婆就是江冬秀的舅母,如此說來,兩人還隔著輩分。

江母一眼就看中了胡適眉清目秀,氣宇不凡,便有意將女兒許配給她。

不過,胡適的母親一開始並沒有看上江冬秀,胡適給的理由有三:

第一,江冬秀比胡適大一歲,當地有「男可大十,女不可大一」的說法。

第二,江冬秀屬虎,民間認為,女屬虎命硬,克夫家。

第三,兩家地位懸殊,江家是名門望族,而胡家因為胡適父親的去世已家道中落。

大膽猜測,以胡適之性,大概是沒看上16歲的江冬秀,江冬秀也確實不是胡適所喜歡的女子的類型。

從胡適後來的那些情人可分析,他喜歡名媛,有知識,有遠見,有貌美的,無疑,江冬秀一樣也沒挨著邊。

不過,最終在算命先生和私塾先生等人的撮合下,胡適的母親還是答應了這門親事。

江冬秀:挑戰胡適6個情人,用一把菜刀捍衛了婚姻 - 天天要聞

遠渡重洋

親事定下之後,胡適便去上海求學,最終以滿分的成績考取了庚子賠款留洋的機會。

美國康奈爾大學留學期間,是江冬秀一直在替他盡孝,盡心侍弄婆母,這一切胡適母親都看在眼裡。

胡適的母親幾番催促他回國完婚,可是都被胡適以學業為重,要努力出人頭地為由給一拖再拖。

後來,胡適在美國認識了第一個情人韋蓮司,韋蓮司是個個性張揚,見地不俗的畫家,是她打開了胡適了解女性的大門。

就在兩人打得火熱的時候,胡適完全忘記遠在家鄉的江冬秀。

不過他們的戀情卻傳到國內,更甚者傳胡適已經在國外結婚生子,傳得有模有樣,胡適的母親恐婚事有變,便寫信裝病要求兒子回來完婚。

這場面就如當初魯迅母親騙他回來娶朱安如出一轍。胡適是個極孝順的一個人。歸國的日期盡在眼前,他和韋蓮司的愛情最終因為中西文化的阻隔而擱淺了。

不過,就算他最後娶了江冬秀,和韋蓮司依舊保持著聯繫,分別之後,韋蓮司發覺自己已經深深愛上了這個東方男人,一輩子再也沒有嫁過別人。

江冬秀:挑戰胡適6個情人,用一把菜刀捍衛了婚姻 - 天天要聞

一把菜刀的「婚姻保衛戰」

1917年,27歲的胡適最終和28歲的江冬秀在老家喜結連理。

在這場婚禮上,出現了那個差點撼動他們婚姻的那個人——曹誠英

曹誠英是胡適三嫂的胞妹,作為伴娘出現在婚禮上,而那時她才15歲。

後來,胡適在杭州養病,曹誠英正好在當時浙江女子師範學院上學,而且剛和自己的丈夫離婚。

聽聞了表妹的遭遇之後,儒雅的胡適給予了很多的安慰,這對從小就不被父母寵愛的曹誠英而言,猶如春風一樣,撫慰著自己的心靈。

曹誠英的愛,直白熱烈,不像江冬秀那麼無趣,也不像韋蓮司那般克制理性。

陽春三月,煙霞洞內,胡適和曹誠英成雙入對,好不快活。

可憐遠在北京的江冬秀還擔心胡適照顧不好自己,對於曹誠英前去照顧胡適,心裡萬分感謝,實際上她不知,那個表妹已經在撬她的牆角。

江冬秀:挑戰胡適6個情人,用一把菜刀捍衛了婚姻 - 天天要聞

步入中年的胡適,感受著前所未有的愛如潮湧,儘管小心地避開江冬秀的耳目,寫信都用英文,最終,還是被江冬秀髮現了端倪。

1924年,曹誠英懷孕,胡適向江冬秀提出離婚,這個念頭在他心裡盤桓了很久,只是礙於江冬秀的威嚴而沒有提出。

此時,江冬秀肚子里正懷著胡適的第三個孩子,她一聽離婚兩個字,便二話不說,衝進廚房,拿起菜刀,在胡適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菜刀架在兩個兒子的脖子上,她說:

「離婚可以,我先把兩個兒子殺掉,我同你生的兒子不要了。」

對時事能針砭時弊,對政治可以口誅筆伐的,堂堂北大校長的胡適,哪裡見過如此有辱斯文的陣仗,嚇都嚇傻了,哪裡還敢提離婚二字。

胡適,終究是個書生。

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彪悍的江冬秀用一把菜刀捍衛了自己的婚姻,而曹誠英只能墮掉腹中胎兒。

曹誠英最好的十年時光都給了胡適,她覺得胡適是礙於江冬秀的原因才沒能和自己走到一起。

後來,曹誠英去了胡適之前就讀的康奈爾大學留學,一生未嫁,她死後,命人將自己葬在胡適回家的路上。

江冬秀:挑戰胡適6個情人,用一把菜刀捍衛了婚姻 - 天天要聞

寫在最後

胡適對女子有著持久的殺傷力,他儒雅、智慧又風度翩翩,諸如韋蓮司、曹誠英、陳衡哲、徐芳、洛維茨等不計後果,猶如飛蛾撲火般撲向他,甚至是名媛陸小曼都與他有過一段不同尋常的過往。

這些女子,不管哪一位單獨拿出來都不同凡響,可他們偏偏都敗給了小腳女人江冬秀。 這是舊時代女性和新時代女性的一次猛烈碰撞。

這一次,江冬秀險勝,她沒有像朱安一樣卑微地等待和以為隱忍,而是選擇該出手時就出手,用最上不了檯面的方式,捍衛自己的幸福,所以,她的結局也跟朱安截然不同。

胡適註定是個不平凡的男子,圍繞在他身旁的女子不是富貴名媛,就是才藝斐然。而江冬秀註定是個平凡的人,她用她的一腔孤膽,闖出了婚姻的另外一番天地,最終和胡適相扶到老。

江冬秀:挑戰胡適6個情人,用一把菜刀捍衛了婚姻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南京的博物館有看頭| 古代聖旨如何防偽?五色絲線一體織成 - 天天要聞

南京的博物館有看頭| 古代聖旨如何防偽?五色絲線一體織成

在沒有現代化設備的古代,人們如何做好重要文書的防偽工作?近日,在南京博物院開年特展《錦繡江南——中國傳統織綉工藝的巔峰創造》中,一件南京博物院院藏明朝隆慶「織錦誥命卷」就展出了古代中國精湛的織綉工藝和古人防偽的巧思。明穆宗朱載垕於公元156
何以王朝,是引領,是傳承,更是鼎盛 - 天天要聞

何以王朝,是引領,是傳承,更是鼎盛

所謂王朝,指的是只有一位天下共主並且能夠世代傳承政權,所以能夠稱得上王朝的時代,必定是社會一切發展的中心,而敢把「王朝」二字直接掛鉤的品牌,篤定是行業翹楚,比亞迪王朝網就是如此。上下五千年的中華文化,是世界的文化瑰寶,中華文化擺在任何一個人面前都能帶來強烈的衝擊感,而近幾年騰飛的中國汽車工業,也讓世...
淚別!北洋學長高鎮同院士和他堅守的「航空夢」 - 天天要聞

淚別!北洋學長高鎮同院士和他堅守的「航空夢」

1月21日5時20分,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北洋大學(現天津大學)1950屆校友高鎮同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高鎮同院士遺像(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高鎮同校友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他不僅是一位傳奇的科學家,更是一位為國家、為人民、為民族作出無私奉獻的「大先生」。他畢...
乘高鐵列車 賞非遺風韻 - 天天要聞

乘高鐵列車 賞非遺風韻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翟祚珩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宋寶穎)2025年蛇年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我們即將迎來申遺成功後的首個春節。春運期間,在熱鬧十足的候車室、遊子返鄉的高鐵上,非遺活動走進候車室、列車上,為旅客送上一道別樣的文化盛宴。1月18日上午,煙台南站候車大廳中央,幾位煙台書法名家揮毫潑墨,寫下一張張寓意...
中國鐵路春運進入「無紙票時代」 - 天天要聞

中國鐵路春運進入「無紙票時代」

1月14日,在深圳北站,乘客準備乘車出行。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新華社廣州1月23日電(記者吳濤)目前正值2025年節前春運的高峰期,日均到發旅客超過50萬人次的廣州南站人潮湧動,卻不再有乘客排隊列印車費報銷發票的場景。從車票到報銷發票,乘坐火車出行的乘客首次享受到車票全面無紙化的春運旅程,不斷向前的中國鐵路春運...
新聞8點見丨京西山村裡的年;仿製葯「擴容」的質量關 - 天天要聞

新聞8點見丨京西山村裡的年;仿製葯「擴容」的質量關

新聞8點見,多一點洞見。每天早晚8點與你準時相約,眺望更大的世界。春節臨近,年味兒漸濃。京西深山裡,村民們準備了6000多個餃子,準備了春聯和福字,準備了一台晚會,邀請十里八鄉的人們一起過年。1月22日下午,高台村,村民在禮堂里觀看村晚表演。 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北京門頭溝區雁翅鎮高台村是一個典型的北方山村,...
1937年,中國理髮師孤身一人,面對萬名日軍斬殺日方高官 - 天天要聞

1937年,中國理髮師孤身一人,面對萬名日軍斬殺日方高官

世世代代的中國人都不會忘記那段長達7年的苦痛歷史!1937年,在軍閥混戰的中國已經搖搖欲墜。就在7月7日,日本方面以士兵失蹤為借口,向早已傷痕纍纍的中國宣戰。早就準備好對中國下手的日本,開始在多個戰線上對我們發起猛烈攻勢。
毛主席讚譽:獨一無二的人才,唯有我們紅軍能培養出 - 天天要聞

毛主席讚譽:獨一無二的人才,唯有我們紅軍能培養出

獨臂將軍的革命之路投身革命意味著流血和犧牲。近代中國革命中,無數先烈獻出了生命,一些人雖受傷致殘但仍繼續奮鬥。劉疇西、賀炳炎、余秋里三位「獨臂將軍」是這些堅韌不拔的革命者的代表。正如毛主席所說:「中國歷史上從未有過獨臂將軍,只有紅軍能培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