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與新中國的經濟建設

2024年11月27日00:44:04 歷史 1912


毛主席與新中國的經濟建設 - 天天要聞

在經濟建設方面,不少人都是低估了毛主席的經濟建設才能,沒有人有毛主席那樣的高度和長遠的眼光。有些人說毛主席打仗行,搞經濟建設「不行」,只能說這些人沒有讀懂毛主席的經濟思想,或者說站位根本就沒有那樣的高度。

新中國從蔣介石手裡接過來的一個一窮二白,滿目瘡痍的一片廢墟。要徹底改變這種局面,讓中國人民真正站立起來,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怎麼辦呢?

毛主席的辦法就是他宣稱的革命加生產。有些人也許一講到「革命」二字就有點害怕,不舒服。其實,毛主席講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革命,是指制度革命、思想革命、文化革命和技術革命。比如農業方面的革命,就涵蓋有農業制度革命——推行農業互助合作制度和人民公社集體化為主要內容的農業制度創新。農業技術革命,包括毛主席親自製定的《農業八字憲法》,和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機械化等一系列發展農業生產力的技術革命措施。工業方面,推行的《鞍鋼憲法》,建立工人、幹部、技術人員三結合的管理制度。國家整體發展,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主導,以工業革命促進國家工業化。到20世紀末基本實現社會主義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四個現代化。

因此,我們通常把毛主席時代稱之為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


毛主席與新中國的經濟建設 - 天天要聞

在總體發展戰略上,毛主席的目標是超過美國,他認為只有超過美國,重新成為世界第一,就標誌著我們民族復興大業完成了。

但當時中國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大國,要成為世界第一,在路線上和實現路徑上,就決定了我們必須學習比我們強的國家,這樣才能快速消化他們的技術優勢,然後再超過他們。

作為中華民族復興大業的總設計師,毛主席給出了三步走的分期施工和三套方案。

三期工程中,第一期工程中是向蘇聯學習。我們學完了,蘇聯這個國家很快解體了。第二期工程,就是向美國學習。即就是我們現在的改革開放。第三期工程,在毛主席看來,我們超過美國是理所應當的。

毛主席說:「你有那麼一塊地方,資源那麼豐富,又聽說搞了個社會主義,據說是有優越性,結果你搞了五六十年還不能超過美國,你像個什麼樣子呢?那就要在地球上開除你的球籍。」

談到實現這個方案的條件時,毛主席說:我們的目標是要趕上美國,並且要超過美國。美國只有一億多人口,我國有六億多人口,我們應該趕上美國。李富春同志作過報告,不是說趕上美國不要100年嗎?這個看法我也贊成。究竟要幾十年,看大家努力,至少是五十年吧,也許七十五年,七十五年就是十五個五年計劃。哪一天趕上美國,超過美國,我們才吐一口氣。現在我們不像樣子嘛,要受人欺負。我們這麼大一個國家,吹起來牛皮很大,歷史有幾千年,地大物博,,人口眾多,但是一年才生產二百幾十萬噸鋼,現在才開始造汽車,產量還很少,實在不像樣子。所以,全國各界,包括工商界、各民主黨派在內,都要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富強的國家。我們在整個世界上應該有這個職責。世界上四個人中間就有我們一個人,這麼不爭氣,那不行,我們一定要爭這口氣。

毛主席認為一百年是個上限,他認為實際上,是不需要一百年那麼久的。這就是毛主席中國建設發展的超級大工程。可見毛主席的發展眼光不是僅局限於眼前建設,而是形成了一個系統的整體性的戰略發展布局。


毛主席與新中國的經濟建設 - 天天要聞

在具體發展戰略上,毛主席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四個現代化的戰略目標,1959年至1960年毛主席在讀蘇聯《政治經濟教科書》時就提出了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1963年9月召開的中央工作會議上提出了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兩步走戰略。1975年1月,在四屆人大一次會議上,周總理遵照毛主席的指示,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重申了三屆人大一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兩步走,全面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戰略。

第一步,用15年時間,即在1980年以前,建立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國民經濟體系

第二步,在本世紀內,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使我國走在世界前列。

顯然,實現了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使國民經濟走在了世界前列,也自然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這兩步走,在毛主席逝世時已經完成了第一步走戰略目標。


毛主席與新中國的經濟建設 - 天天要聞

在毛主席時代的26年里,糧食總產量增長了1.2倍。中國經濟同美國比,由1949年同美國相差28倍,到1976年僅相差5.52倍,中國經濟排世界第六,綜合第四。從1952年國民經濟恢復時算起,平均年增長速度為11.2%。人口增長67.4%。用26年時間走完了西方國家100—300年的工業化歷程。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研製成功了兩彈一星,先後取得了50多項重大科研成果。由一個落後的農業國20幾年發展成為世界第六工業大國,第三軍事大國。航空航天工業、核工業、軍民兩用工業、船舶工業均躍居世界第三。大飛機運十、光刻機技術僅次於美國。

根據聯合國對現代工業的分類標準,現代工業分為41個大類,191個中類,525個給小類。按照這個標準,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擁有41個工業大類,191個中類,525個小類,小類中的220多種工業品產量高居世界第一。強大而完備的工業體系,是中國傲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最大底氣,更是我們戰勝一切困難和挑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最大支撐。可以說,沒有毛主席時代建立的工業化,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國際地位。

農業建設方面,修建水庫8.4萬多座,20多年的治水功績大於中國治水幾千年的成績。

還進行了三線建設,開發了大慶油田大港油田勝利油田任丘油田遼河油田、江漢長慶油田、重工業處於優先發展地位。交通運輸得到了快速發展。

毛主席逝世時,國家既無外債,又無內債。還留下可供當時8億人口吃三年的戰備糧食5000億斤,棉花500多萬噸,600噸黃金,20多億美元的儲備,這些實物加起來為幾萬億。

美國報告和專家認為新中國的前30年年均增長13%,創造了世界經濟奇蹟的觀點是客觀公正的。

美國耶魯大學教授莫里斯.邁斯納經過大量研究做出這樣的結論:毛澤東時代成為「世界上最偉大時代之一,與德國、日本和俄國等幾個現代化工業舞台上主要後起之秀的工業化過程中最劇烈的時期相比毫不遜色。」

美國在20世紀70年代出版的《日本與俄羅斯現代化》一書中認為,新中國取得了其他任何國家都沒有過的成就。

這一切都表明,毛主席對新中國的經濟建設所取得的成就在中國歷史上是罕見的,在世界上都是舉世矚目的,他為新中國的經濟建設做出的巨大貢獻是不可磨滅的。

毛主席與新中國的經濟建設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這一方國土的戰友們(六)炮台山會老鄉 - 天天要聞

這一方國土的戰友們(六)炮台山會老鄉

在坡團山西側約幾百米遠的是炮台山,因其上建有炮台而得名,俗稱「孟麻炮台」,又稱「葛麻炮台」。炮台山與坡團山不同,坡團山主體是土山,高 1024米。而炮台山則是石山,高 1036米。坡團山相對較緩,而炮台山則驟然壁立,有華山之險,從山下上山只
李仁哲:中國的高句麗歸屬問題研究分析 - 天天要聞

李仁哲:中國的高句麗歸屬問題研究分析

序言對於中國學者而言,1980年以後所有高句麗史研究的結論都可彐結到高句麗史歸屬這一各受關注的研究主題上。中國學界在這方面出現了很多研究成果,還發表了多篇綜述性研究成果。
當春秋諸侯遇到現代爭鬥,一場跨越時空的權利碰撞 - 天天要聞

當春秋諸侯遇到現代爭鬥,一場跨越時空的權利碰撞

明天大寒,出門卻陽光煦煦,2025 年一月的銀川也是愜意,只不過這地震鬧得人心慌。一本《古文觀止·齊桓公伐楚盟屈完》的文章,撓得我腦袋紛亂。想我這布衣之士,總覺得自己也是個懷才不遇之輩。在今之江湖,想我半白之人,不如管仲也罷,連屈完也遠遠不
楊堅滅宇文氏建隋:歷史的轉折與文化的交融 - 天天要聞

楊堅滅宇文氏建隋:歷史的轉折與文化的交融

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隋朝的建立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楊堅通過一系列政治鬥爭和軍事行動,成功滅掉了宇文氏,建立了隋朝,結束了長期的南北朝分裂局面。這一歷史事件不僅影響了當時的政治格局,也為後來的唐朝奠定了基礎。
李世民為什麼不立「類我」的李恪為太子? - 天天要聞

李世民為什麼不立「類我」的李恪為太子?

唐朝的興盛局面放眼整個封建社會都十分有名,無論是貞觀之治還是後來的開元盛世,都在世界範圍內留下了寶貴的遺產,它的影響力是毋庸置疑的,對於這一社會階段,引起人們注意的不僅是唐詩的興盛,還有獨特的繼承問題。
手握30萬大軍,曾國藩為何不反? - 天天要聞

手握30萬大軍,曾國藩為何不反?

太平天國滅亡後,關於曾國藩曾面臨起兵造反勸進的故事流傳甚廣。其中折射出的複雜局勢與曾國藩的抉擇,值得深入探究。勸進之議:反,還是不反?相傳太平天國覆滅,曾國權、彭玉林等湘軍將領力勸曾國藩造反。
張榮強:「人不土斷而地著」——中國古代戶籍制度從前期向後期的轉變 - 天天要聞

張榮強:「人不土斷而地著」——中國古代戶籍制度從前期向後期的轉變

作者:張榮強來源:「史學理論研究官方公眾號」微信公眾號原文刊載於《史學理論研究》2024年第4期張家山二四七號漢墓出土的《奏讞書》是一部案例彙編,其中收有漢朝關於戶籍制度的法律規定。圖為張家山漢簡《奏讞書》(部分)。引自張家山二四七號漢墓竹簡整理小組編:《張家山漢墓竹簡〔二四七號墓〕》,北京:文物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