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如此偉大,為什麼沒有人「反漢復秦」?

2024年11月23日17:33:03 歷史 1239

秦朝如此偉大,為什麼沒有人「反漢復秦」? - 天天要聞

一個奮六世之餘烈,蕩平九州,總齊八荒的秦朝,在二世而亡後,居然沒有一個民眾留戀它。哪怕是清朝這種外族來的統治者,在其滅亡後,仍有一大批遺老遺少為復辟而奔走呼號,甚至在今天依然有很多人留戀清朝,歌頌清朝。

秦朝,一個如此「牛班」一時的大帝國,如果不是那段蕩氣迴腸的秦末農民戰爭,甚至秦朝的存在感都不如唐宋時期的一個小藩鎮割據。

奇怪不,史書上一個懷念的標點符號也沒有。

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在那場「牛班轟轟」的商鞅變法

細節不再重複,舉三個與商鞅有關的故事。

第一、誘殺魏昂

商鞅是魏國人,因為魏國不重用他,投靠到秦國,一不留神混大了。秦魏戰爭爆發後,商鞅親自率兵去攻打家鄉。魏國帶兵的是公子昂,商鞅跟公子昂是故交,當年商鞅不得志時,公子昂對他十分照顧。雙方碰面後,商鞅先生毒計,以敘舊的方式邀請公子昂見面聊天。公子昂沒有多想,帶著隨從來到秦軍地盤赴宴。到那以後直接傻眼,等待他的不是美酒佳肴,而是刀斧手。公子昂稀里糊塗被商鞅騙殺。

這件事在秦國產生一個極大的負面影響,讓秦國人明白了一條生存之道,為了利益,可以不擇手段,仁義、信譽、朋友……沒有什麼是不能出賣的。

第二、南門徙木

有人把商鞅「南門徙木」說成是變法的號角。那純粹是非蠢即壞的別有用心。一根木頭從南門抗到北門,獎勵五十金。這事表面看是在給朝廷樹立威信。朝廷有那閑工夫陪你玩這個?實際上,商鞅是通過這種方式,告訴秦國人,不管朝廷做出什麼樣的荒唐事,只要是朝廷做的,你們信就對了。

信,不一定有好果子吃;不信,一定沒有好果子吃。這明顯是在赤裸裸的威脅民眾,誰要是不服的話,朝廷有一百種辦法弄死你。

第三、焚書坑儒

自古變法,肯定會有人不滿,天底下沒有十全十美,人人滿意的變法措施。商鞅為了探聽讀書人對他變法的看法,把一些「博士」召集起來,讓他們自由發表對變法的看法。道家是無為而治,人家閉口不談,儒家則不同,儒家本身是倡導恢復周禮的,面對商鞅的種種手段,自然是滿腹牢騷。

儒生一頓發表意見後,商鞅直接下令,把儒生全部挖坑埋了,把儒家的書籍全部沒收燒了。以後誰要在看儒家的東西,格殺勿論。

我們把三件事連起來看。第一件事是統一軍隊的思想,第二件事統一民眾的思想,第三件事是統一知識分子的思想。商鞅變法,可以用「不擇手段」來評價。

儘管對秦國的崛起非常實用,但也帶壞了秦國的風氣,整個社會的道德、仁義、信用全部灰飛煙滅。

這不是在黑商鞅。他自己說過這樣一句話:

國以善民治奸民者,必亂,至削;國以奸民治善民者,必治,至強

翻譯過來,是說用善良的手段治理民眾,必然天下大亂。用奸詐的手段治理民眾,必然國家強大。再加上他發明的弱民、貧民、疲民、辱民、愚民——馭民五術。

這種強大的反噬也是非常致命的。商鞅變法後的,秦國不再是一個有人情味兒的國家,而是一部帝國機器。所有人都是這部戰爭機器上的零部件。

苛捐雜稅下,民眾無法掙扎,只能麻木地活著。這樣的帝國對外征戰再強大,若是瓦解,會有人懷念嗎?

君視民如草芥,民視君如寇讎。說的正是這樣的道理吧。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標識發布 - 天天要聞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標識發布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天公開發布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標識。標識由長城、橄欖枝、光輝、數字「80」、時間「1945—2025」構成。長城象徵全民族眾志成城奮勇抗戰,寓意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是抗戰勝利的決定因素。橄欖枝象徵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抗戰,用勝利贏得和平,寓意中國人...
陳調:東漢末年的遊俠英雄,英勇抗敵的悲壯傳奇 - 天天要聞

陳調:東漢末年的遊俠英雄,英勇抗敵的悲壯傳奇

在東漢末年的動蕩歲月中,許多英雄豪傑如雨後春筍般湧現,而在這其中,陳調無疑是一位極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他的故事不僅展現了那個時代的英雄氣概,更是充滿了悲壯與無奈。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這個古代遊俠的世界,探尋陳調的傳奇人生。
鄢陵之戰:春秋爭霸的轉折點 - 天天要聞

鄢陵之戰:春秋爭霸的轉折點

引言鄢陵之戰是中國春秋時期的一場重要戰役,發生在公元前575年。這場戰役不僅是晉國與楚國之間的直接衝突,也是當時中原諸侯國之間複雜政治關係的集中體現。鄢陵之戰的勝負不僅影響了晉楚兩國的命運,更為後來的春秋爭霸格局埋下了伏筆。本文將簡要分析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