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克托林·米哈伊洛維奇·莫爾查諾夫是蘇聯內戰時期的一位白衛軍將領,於1886年1月23日出生於喀山省奇斯托波爾市,是當地郵電局站長的兒子。
長大後的莫爾查諾夫畢業於埃拉布加皇家學校。
從1903 年起,他在莫斯科容克步兵學校學習,該學校於1906 年更名為阿列克謝耶夫斯科耶軍事學校(由於沙皇阿列克謝·尼古拉耶維奇成為其校長)。
1906年4月,莫爾查諾夫晉陞為準尉,並被分配到第二白人工兵營。
1908年,他被調往遠東,加入東西伯利亞第二工兵營。
1910年,他被調往西伯利亞第六工兵營,擔任上尉軍銜。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以西伯利亞第7工兵營連長的身份參加了前線的戰鬥,後任西伯利亞步槍第3師第3獨立工兵連連長。接著,他又參加了布楚拉河的戰鬥。
1915年6月,德國人在那裡發動毒氣襲擊,導致約 1 萬名俄羅斯士兵死亡。
在這次戰鬥中,莫爾恰諾夫上尉連的三個排陣亡。
他本人所在的連第4排在收到毒氣襲擊開始的報告後,命令部下立即將抹布打濕,只用它們呼吸,同時就位,代替那些被毒氣中毒的士兵。
毒氣襲擊後,德國人試圖佔領俄羅斯軍隊的陣地,但以失敗告終。
在遭遇工兵密集的機槍和步槍火力後,敵人被迫撤退。
然而,莫爾查諾夫上尉本人在指揮和控制機槍火力時中毒受傷。
他立即被疏散到後方,經過短暫治療後返回連隊,之後因此榮獲四級聖喬治勳章。
1917年,他以中校軍銜在里加方面軍擔任陸軍工程師。
1918年2月20日,他在沃爾馬車站的軍團總部時,意外遭到一群德國士兵的襲擊。
莫爾查諾夫與幾名工兵一起採取防禦姿勢,但雙腿被手榴彈和玻璃碎片擊傷並被俘。 1918年4月,他成功越獄,並回到了葉拉布加。
他很快領導了一支農民自衛隊,成功地對抗了布爾什維克的糧食分隊。
莫爾查諾夫領導的運動中心位於阿爾納什村,當地居民將本鄉的所有軍事和民事權力移交給了中校。
後來,根據莫爾查諾夫自己的回憶說:「當時整個鄉只有六支步槍、幾把軍刀、兩把左輪手槍和一個機槍彈夾。」
「與此同時,數百人出現了,我從他們之中選擇了整個小隊。任命連長和中隊長。中隊的補充完全是韃靼人——高大英俊的傢伙騎著華麗的馬。他命令其他人用獵槍和乾草叉武裝自己。」
莫爾查諾夫所領導的起義很快蔓延至鄰近鄉,該支隊總共約有 9500 人。
1918年9月,莫爾查諾夫中校加入制憲會議委員委員會人民軍的支隊,雖然人數有所減少,但仍有約4500人。
後來,這支支隊在紅軍的總攻態勢下,被迫撤退到烏法以外的地區。
該支隊很快被重組為第32普里卡姆斯基步槍團,隸屬於第2烏法軍司令柳波夫。
1918年底,莫爾查諾夫晉陞為俄羅斯陸軍上校。
1919年1月,他被任命為西部集團軍烏法第二軍伊熱夫斯克獨立步槍旅旅長。
該旅是在伊熱夫斯克人民軍和沃特金斯克人民軍部隊的基礎上組建的,這兩個部隊是由反抗布爾什維克的伊熱夫斯克和沃特金斯克工人於1918年創建的。
莫爾查諾夫在俄羅斯陸軍春季攻勢中表現出色,並因此晉陞為少將。
他參加了白軍不成功的車裡雅賓斯克行動,並能保持部隊的戰鬥力。
由於1919年9月,在托博爾戰役中取得的成功,他被授予四級聖喬治勳章。
為了表彰軍事榮譽,最高統治者高爾察克向伊熱夫斯克師授予了聖喬治旗幟,並將聖喬治十字勳章貼在了一些軍團的旗幟上。
西伯利亞大冰雪戰役期間,莫爾查諾夫負責指揮第3集團軍後衛,掩護卡佩爾將軍主力撤退。
卡佩爾死後,沃伊采霍夫斯基將軍接任指揮,莫爾查諾夫負責率領白軍先鋒隊。
俄軍部隊抵達赤塔後,他出任遠東集團軍副司令兼該集團軍第3步兵軍軍長。
接著,他被謝苗諾夫將軍晉陞為中將,但沒有接受這一軍銜或肩章。
遠東軍戰敗後,他率領第3兵團沿中東鐵路沿線到達濱海邊疆區,進入戰備狀態。
1920年12月,他將第3軍、第2軍和第1聯合哥薩克軍統一到他的指揮下。
1921年6月,遠東濱海邊疆區地方自治政府臨時政府清算期間,他成為符拉迪沃斯托克衛戍部隊的負責人。
莫爾查諾夫負責領導了阿穆爾臨時政府的軍隊,該政府於1922年7月更名為Zemskaya Rat(阿穆爾州邊疆地區的武裝部隊)。
1921年秋,蘇聯發動攻勢,對遠東共和國全國步槍協會造成多次重大失敗,幾乎佔領了整個濱海邊疆區。
1921年12月,哈巴羅夫斯克轉入守勢。 1922年2月12日,莫爾查諾夫在沃洛恰耶夫卡附近被遠東共和國全國步槍協會的軍隊擊敗,並撤退到濱海邊疆區。
1922年8月,濱海邊疆區的新統治者迪特里奇斯將軍任命莫爾恰諾夫為伏爾加河集團軍司令。
1922年8月至9月,他參加了斯帕斯克附近的白軍戰鬥,但沒有成功。
接著,深感白色運動已經失敗,無法挽救的他,趕緊乘坐斯塔克少將的艦艇與迪特里希及其指揮部從波西特灣撤離到滿洲,然後前往日本。
1923年他和家人去了美國。
1928年至1967年,他在舊金山的薩特和蒙哥馬利大樓擔任指揮官,然後退休。
莫爾查諾夫最終於1975年病死美國舊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