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蠹看到一篇十分吸睛的題為《1950年龍雲之子被陳賡擊斃,龍雲震怒,找毛主席:你自己去看吧》的推文一下子被題目吸引住了。
帶你進去一看,原來是關於1950年龍雲第三子龍繩曾叛亂未遂被解放軍擊斃的歷史。
就是有點想不通這篇文章為何將陳賡大將和毛主席扯進來。
龍繩曾是1950年6月中旬被擊斃,平叛的是昭通警備區,陳賡西南軍區副司令員兼雲南軍區司令員,7月赴越南協助越南民主共和國主席胡志明部署法越戰爭。陳賡當時並沒有「原子彈炸魚」的閑暇去圍剿龍繩曾,親自擊斃他。
還有,龍雲作為國民黨大人物過來的「民主人士」,得知自己兒子死訊不是該了解清楚真相後,然後兩股顫顫地向組織負荊請罪嗎?他怎敢貿貿然就去質問毛主席?
龍雲當時那麼久的雲南王,豈會犯這種低級錯誤?
我們返回主題,看看龍繩曾此人。
龍繩曾,雲南省昭通市人,著名滇軍首領龍雲第三子,他青少年考入國民革命軍討逆軍第十三路軍軍官團,列入雲南陸軍講武堂第十九期炮兵科,畢業後回滇軍服役,擔任討逆軍第十路軍總指揮部參謀。
1931年,龍繩曾入贅巧家縣土司祿廷英家,改名祿勛霖,繼承阿朵土司遺產。
到抗日戰爭爆發之際,龍繩曾已經晉陞為軍官補充第一大隊第二區隊少校區隊長。
經過歷練,1938年龍繩曾就晉陞為陸軍新編第十一師第一旅第二團中校團附,1940年升任陸軍第五十八軍補充團團長,到了1943年夏更是晉陞為少將,擔任滇黔綏靖主任公署附員。
抗日戰爭勝利後,龍繩曾獲得國民黨政府頒發的「題忠勤勳章」「勝利勳章」,並被選派去中央訓練團受訓,是陸軍大學乙級將官班第四期學員,其1948年畢業後,國民黨大勢已去,移居香港。
1949年龍雲指派龍繩曾回雲南反蔣起義,龍繩曾出任西南人民革命軍尹武縱隊司令官,次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野戰軍第4兵團15軍43師進駐昭通,成立昭通警備區。
在雲南軍區領導人陳賡、宋任窮、周保中的親自安撫下,龍繩曾率部接受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昭通警備區警備總隊,他本人任中國人民解放車雲南軍區昭通警備區第二副司令員兼警備總隊總隊長。
其實,龍繩曾是迫於形勢,假意接受改編,其實已經秘密接受蔣介石委任其為滇東北軍政長官和「川滇黔康反共救國軍總司令」的委任狀,他將自己的嫡系部隊3個主力團布置於巧家、涼山要地,還將駐備在昭通的警衛團和炮營與解放軍保持抗拒的態勢,並多次召集軍官策劃叛亂,沒有一點誠意。
昭通警備區司令員張顯揚和政委薛韜早就獲悉情報,但他們以大局為重,想勸龍繩曾懸崖勒馬,被龍繩曾拒絕了。1950年6月18日龍繩曾在昭通率部發起叛亂,自任「川滇黔康反共救國軍」總司令,向解放軍開火,結果在昭通警備區的解放軍反擊下,當天龍繩曾就兵敗身亡。
另有說法,龍繩曾是被國民黨中央武裝秘密特派分子在黑夜中亂槍射死,只有其子龍保福當時在昆明躲過一劫,後移民美國。
由此可見,龍繩曾的叛亂是早就被我軍獲悉的,他的情況可能會被張顯揚等守備區領導上報,涉及時任全國人大常委、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副總理級待遇的龍雲,龍雲和中央領導人肯定會被第一時間通知到。龍雲絕不會為一個已經入贅他人,還參加叛亂的兒子而「震怒」,哪還有臉去質問毛主席?
擊斃龍繩曾的也不是陳賡,而是陳賡的部下第2野戰軍第4兵團15軍43師師長兼昭通警備區司令員張顯揚手下的將士。
《1950年龍雲之子被陳賡擊斃,龍雲震怒,找毛主席:你自己去看吧》標題雖「精妙」,實則與事實出入較大,不敢苟同。不過從中能學到起標題的技巧,也算是受益匪淺。
參考資料:百科詞條「龍繩曾」、「龍雲」;《國民黨高級將領傳略》,華文出版社;《全國文史資料選輯》;《雲南文史資料選輯第六輯》;《滇軍抗戰文史資料彙編》;《龍雲後代今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