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林總大姐林寶珠女兒陳慕琳,在舅舅林向榮墓前的一張留影

2024年09月22日20:12:04 歷史 1009

90年代,林總大姐林寶珠女兒陳慕琳,在舅舅林向榮墓前的一張留影 - 天天要聞

1995年,林總大姐林寶珠的女兒陳慕琳帶著自己的小孫子,來到位於河北石家莊的華北烈士陵園,在自己小舅林向榮的墓碑前,拍下了這一張合影。

鏡頭中的陳慕琳頭髮已經花白了,這一年她已經年過古稀,她穿著一件樸素的上衣,靠在小舅的墓碑邊,陳慕琳還帶著一個小孩,這個孩子是她的孫子,看起來只有五六歲的樣子,穿著一件黑色的短袖,搭配著一雙運動鞋,他的坐在太舅老爺的墓碑上,笑得很開心,小小年紀的他根本不理解奶奶對於太舅姥爺的思念。

90年代,林總大姐林寶珠女兒陳慕琳,在舅舅林向榮墓前的一張留影 - 天天要聞

在公眾的認知中,林總的家庭故事廣為人知,但提及陳慕琳,或許許多人會感到一絲陌生。實際上,陳慕琳的身世與林總家族緊密相連,她的母親林寶珠,正是林總的胞姐。遺憾的是,關於林寶珠的詳細資料並不多見,但她作為家中的長女,自幼便扛起了家庭的重擔。在那個女性教育普遍受限的時代,林寶珠未能踏入學堂,早早便遵循傳統,嫁給了陳姓男子,即陳慕琳的生父。婚後,林寶珠勤勉持家,不久便迎來了兩個孩子的誕生,陳慕琳便是這幸福家庭的一員。

然而,命運多舛,林寶珠的丈夫不幸因病離世,留下她獨自面對生活的艱辛。大約在1921年,為了給孩子一個更好的成長環境,林寶珠毅然帶著兩個孩子回到了娘家。那時的林家也非大富大貴之家,但在父親林明卿的智慧引領下,林寶珠用帶回的積蓄購置了兩台織布機,全家上下齊心協力,夜以繼日地勞作,終於使家境逐漸有了起色。

在陳慕琳的成長過程中,她有著四位舅舅的陪伴與影響:大舅林慶佛,二舅林育容,三舅林程,以及與她年齡相仿、情同手足的小舅林向榮。儘管林向榮在輩分上稍長,但兩人之間的親密無間,讓童年時光充滿了歡聲笑語。

不幸的是,陳慕琳的舅舅們也各自經歷了人生的波折。大舅林慶佛在解放後於湖北工作,卻在五十年代末因突發疾病離世,令人扼腕。小舅林向榮則是一位英勇的八路軍戰士,他年輕有為,屢建戰功,從團長到副團長,每一步都見證了他的忠誠與勇敢。然而,在解放太原的戰役中,他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成為了家族永遠的驕傲。至於九一三事件後,受二舅影響,林寶珠與三舅逐漸淡出了公眾的視線,他們的故事也隨之被時間輕輕覆蓋。

90年代,林總大姐林寶珠女兒陳慕琳,在舅舅林向榮墓前的一張留影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馬達Ⅱ感知·感恩·感奮 - 天天要聞

馬達Ⅱ感知·感恩·感奮

104年,在人類歷史長河中,或許只是短暫的一瞬。然而,對於中國共產黨而言,卻是從苦難到輝煌的一部奮鬥史。在這不平凡的104年里,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書寫了一部波瀾壯闊、氣吞山河的壯麗史詩。
不止是 「縣委書記榜樣」:焦裕祿的鐵血敵後歲月 - 天天要聞

不止是 「縣委書記榜樣」:焦裕祿的鐵血敵後歲月

提到焦裕祿,你腦海里浮現的,是不是那個拄著拐杖、在蘭考沙丘上奔波的身影?是他捧著麥穗、望著泡桐的慈祥面容?沒錯,他是「縣委書記的榜樣」,是在和平年代裡為百姓謀生計、與風沙較勁的「老黃牛」。但今天,我們要講的,是他人生中另一段少有人知的傳奇—
黨性原則和黨的紀律不存在「鬆綁」問題 - 天天要聞

黨性原則和黨的紀律不存在「鬆綁」問題

來源:解放軍報●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關鍵要抓黨性、嚴黨紀習主席在紀念陳雲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強調,「要學習陳雲同志的豐富領導經驗」。陳雲同志關於改革開放條件下加強執政黨建設的許多前瞻性、戰略性思想,尤其值得我們深思和學習。當年,陳雲同志針對「不吃不喝,經濟不活」「經濟要搞活,紀律要鬆綁」等錯誤觀...
國家移民管理局通報表揚!廣東這支隊伍上榜 - 天天要聞

國家移民管理局通報表揚!廣東這支隊伍上榜

日前,國家移民管理局通報表揚了一批「四強」黨支部。記者留意到,駐守在深港邊界的深圳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皇崗邊檢站執勤十五隊獲評2025年度國移民管理機構「四強」黨支部。皇崗邊檢站執勤十五隊擔負著福田口岸出境旅客邊防檢查任務,自2019年成立以來,先後榮立集體三等功,獲評廣東省青年文明號、深圳邊檢總站「先進基層...
瓜地馬拉:拉丁美洲小國,因為美國的掠奪而陷入萬劫不復 - 天天要聞

瓜地馬拉:拉丁美洲小國,因為美國的掠奪而陷入萬劫不復

說起拉丁美洲的歷史,相信很多人會想起一個辭彙:香蕉共和國。這個辭彙指的是在近代的時候,拉丁美洲因為被美國控制,很多國家處於產業單一的狀態。比如瓜地馬拉只生產香蕉,所以得出個名字:香蕉共和國。其實拉丁美洲在世界歷史上頗為尷尬:很多人印象里,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