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剛剛走出戰爭的泥潭,國家百廢待興。此時的世界格局異常複雜,隨著冷戰的逐漸展開,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與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之間的矛盾不斷激化。中國身處社會主義陣營,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對中國進行經濟制裁與軍事封鎖。一五期間,蘇聯等東歐國家對我國援建156個重大項目,助推了中國工業化的進程。援建的項目包括:電力、鋼鐵、煤炭、制鋁、化學、造紙、機械、化學等工業。
1954年,國家計劃在洛陽建設一座大型有色金屬加工廠,以滿足社會主義建設需要,蘇聯負責技術、核心設備的援助。經過中、蘇聯合專家組的勘測、定點,廠址確定在洛陽市澗西區建設路,最初的廠名為洛陽有色金屬加工廠。1954年夏,洛陽有色金屬加工廠破土動工,三通一平作業過程中,得到了洛陽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期間在各縣生產隊動員民兵、社員進行數次大會戰。
絡銅奠基
絡銅三平一通作業中
洛陽有色金屬加工廠為一個大型綜合性銅加工廠,整體規劃和設計由蘇聯方面及洛陽有色金屬加工設計研究院負責,基礎建設由河南省建築公司負責,設備安裝由河南省修建公司負責,首任廠長為許世堯。在蘇聯的支持下,前期工作進展順利,蘇聯的設備陸續通過西伯利亞大鐵路輾轉運到洛陽。
左二為首任廠長許世堯,與蘇聯專家合影
建設期間,作業條件非常艱苦,數千名建設大軍大多住在簡易帳篷中,吃的是粗茶淡飯,不分嚴寒酷暑的奮戰在建設一線。1959年,洛陽有色金屬加工廠的建設全面展開,七車間、綜合輔助車間、中央實驗室、鑄造車間、鐵路專線,以及最大的工程——壓延車間相繼破土動工。
絡銅建設期間
鐵路專線鋪設中
綜合輔助車間建設中
1960年,中蘇關係全面破裂,蘇聯單方面撕毀雙邊協議,撤走全部援華專家,同時還有關鍵設備592噸尚未交付給我們。剩餘的建設需要我們獨立完成,缺少的設備需要我們自己研製。困難面前,洛銅人沒有退縮,他們更加團結和努力,咬緊牙關攻克一道道難題。
壓延車間建設中
建設中的中央實驗室
1961年,處於建設階段的洛銅接到上級任務,為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軋制一塊大規格紫銅匾額,經過數月的努力,1962年1月10日,寬板軋機有負荷試車成功,成功生產出我國第一塊大規格紫銅板,這塊匾額如今還懸掛在軍博。
1962年1月10日,寬板負荷試車成功
1964年,洛銅的基礎建設、設備安裝全部完成,正式更名為洛陽銅加工廠。經過多年的發展,70年代的絡銅已經發展成為一個集銅合金加工、鋁鎂材加工、銅精鍊三大產業,同時擁有強大的科研、檢測、機加能力。
設備安裝中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絡銅藉助改革開放的契機,正式揚帆起航。1980年,憑藉過硬的產品質量,率先打開了國際市場,1982年板材、帶材的出口量佔總產量的13%,為國家創造大量外匯。1984年開始,先後從德、意、奧地利、英、美等國引進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設備,建成當時國內最先進的銅板帶材生產線,三年間共引進19台(套)世界頂級設備。
生產車間1
生產車間2
生產車間3
整個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洛銅的發展非常迅猛,廠區建設日益完善,當時絡銅職工家屬區在洛陽各工礦企業中也是很好的,建有家屬樓、宿舍樓、職工醫院、子弟小學、子弟中學,絡銅俱樂部更是家喻戶曉。為了豐富職工的業餘生活,絡銅經常與附近的洛軸、一拖、洛礦進行籃球比賽。
洛礦的產品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軍工、交通、冶金等領域,絡銅人用銅澆鋁鑄的身軀肩負起共和國有色金屬行業的大旗。1999年1月22日,洛陽銅加工廠改製成立洛陽銅加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發展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