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深藏熱帶密林中的遺世之城,一段橫跨六百餘年的恢宏歷史。吳哥遺迹為何凝結了如此多的鐘情與熱愛,讓人因其獨特的信仰之美而一見難忘?沐浴在夕陽斜暉中的浮雕殘跡,又揭示了這個東南亞古國怎樣的神秘過往?
新近由譯林出版社出版的《吳哥王朝興亡史》,是作者根據早年間發掘成果、最新的碑文解讀,在建築學、美術圖像學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校訂新史料、加入對遺迹修復中傳統技法的新發現而成的著作。全書淺顯易懂,是一本關於吳哥建築、吳哥王朝歷史、吳哥社會史的入門讀物,圖文並茂,填補了國內介紹吳哥王朝歷史方面著作的空白,可以讓更多中國讀者不再只知曉吳哥窟這一世界文化遺產的存在而不知其背後的歷史,也可以讓讀者們對柬埔寨這一位處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的東南亞鄰國產生更多的了解。
本書作者石澤良昭,上智大學教授、上智大學亞洲人才培養研究中心所長、上智大學吳哥國際調查團團長,第十三代上智大學校長(2005—2011)。曾多次前往吳哥遺迹進行考察,著有多種關於吳哥文明的著作,2017年因為柬埔寨吳哥遺迹保存修復及人才培養做出的卓越貢獻而獲得「拉蒙·麥格塞塞獎」。
雲南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畢世鴻在為該書寫的序言中表示,石澤良昭的吳哥研究並非僅停留在文獻和著述方面,還積累了大量實地遺迹探查經驗和現場作業的成果。與書名一致,本書圍繞王朝興亡展開,按照吳哥王朝歷代國王的先後順序,闡述分析各王執政時期的統治手段、宗教信仰、國家治理和社會生活。「由於石澤本人具有深厚的碑文解讀功底,在分析各王即位、儀式、內部鬥爭和對外征伐時,他都盡量倚仗碑文等一手資料,並結合寺院建築、浮雕刻繪、貯水池和療養院遺迹等,以空間詮釋時間。……石澤良昭通過對比新舊考古證據、碑文、元代周達觀留下的記錄與過去法國學者的研究,不僅不受限於西方中心史觀,還超越了一般國別史和民族國家敘事史的框架。」
畢世鴻還認為,實際上,古吳哥文明向人們展示了自然環境與神明信仰在密林中完美結合的魅力,人們穿梭於森林、佛塔、雕像、參拜道路之間,彷彿置身於工業文明之外的凈土,「本書也極力向人們呈現出一個拋開過往偏見後真實的吳哥,帶領讀者越過豐饒物資的迷惑,回到那個充滿虔信的本初世界。吳哥遺迹將王朝易主但文明長存的這種難以言喻的精神特質傳遞到了每一個人的心裡,在如今的世界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期待通過這本書,能夠稍許點燃中國人探究東南亞文明的熱情,也期待越來越多的國人在經歷短暫陰雲後,能夠親赴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與地區,感受那歷經滄桑、洗凈鉛華又充滿信仰力量的文明遺迹」。
記者:錢歡青 編輯:錢歡青 校對:楊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