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1月1日,南京中央黨部大禮堂前的一陣槍響,震驚全國。
這一天,參加國民黨四屆六中全會的百餘位中央委員正準備在大禮堂前合照,一個記者突然掏出槍來,對汪精衛就是一通亂射。
蔣介石當時還好沒有在場,如若不然,躺槍的那個人一定是他,因為這是一起針對他的刺殺行動……
失敗的刺殺行動
依照排列,蔣介石、汪精衛、張學良和閻錫山等大佬坐在第一排,其他中央委員依次排開。
或許有了什麼預感,直到快要拍照的時候,蔣介石都沒有過去,留給他的那個位置一直空著。
就在汪精衛等人落座好,等著蔣介石過來的時候,一個記者突然沖了出來,大呼「打倒賣國賊」,然後朝著汪精衛連開三槍。
汪精衛應槍倒下,血流不止,現場頓時一片混亂。
張學良倒是相當冷靜,衝過去就和記者搏鬥了起來,汪精衛的警衛員也沖了上來,擊殺了記者。
事後,他們從記者身上搜出一張記者證,編號為63,簡介為「晨光通訊社孫鳳鳴」。
陳璧君咬上了蔣介石,認為這是蔣介石想要謀殺汪精衛,一哭二鬧三上吊。
蔣介石相當鬱悶,他和晨光通訊社沒有任何交集,哪來的意圖刺殺汪精衛?
氣惱之下,蔣介石讓戴笠去調查清楚。
順著「晨光通訊社」這一線索,戴笠和一眾特務找到了晨光通訊社的辦公地址,可那裡早已人去樓空。
戴笠很快就調查清楚,通訊社的負責人叫胡云卿,本名「華克之」,國民黨左派,堅定的反蔣人士。
找不到人,戴笠猜測,這起事件華克之或許就是幕後的推手、策劃者。
果不其然,一年後,華克之承認了一切。
刺殺失敗後,華克之迅速逃離南京,輾轉來到香港,隱居下來。
1936年,他正式在香港發表公告,承認自己就是槍擊事件的幕後主謀,但他表示,這本來是針對蔣介石的,沒有見到蔣介石本人,就將目標轉化成了汪精衛。
在公告里,他還慷慨激昂地解釋了為何想要刺殺蔣介石。
他說:「蔣氏者,叛徒也,發動四一二政變,製造白色恐怖,屠殺革命志士……九一八事變後,消極抗戰,致使東三省淪陷,一二八事變中,又和日寇簽署《上海停戰協定》,喪權辱國……」
或許看到這份公告時,蔣介石早已暴跳如雷,氣得直哆嗦。奈何,他怎麼都找不到華克之。
被毛主席委以重任
躲藏了兩年,華克之最後做了一個極其重要的決定:到延安去,跟著共產黨鬧革命和抗日。
輾轉多地後,他終於來到了革命聖地延安。
在這裡,他受到了很高規格的待遇,被安排在單間里居住,吃小灶,中午和晚飯是兩菜一湯加白米飯,四周還有警衛員巡邏。
1937年5月4日下午,他迎來了一個極其特殊的時刻——受到毛主席接見。
在工作人員的引路下,華克之繞了一路後,來到一個窯洞前。
他稍微向前靠近,看到一個大高個在那裡站立著,似乎在等什麼人。
對方開口了:「我是毛澤東,歡迎你啊,你的事迹我可聽到了,我很佩服!」
華克之頓時激動了起來,趕忙去和毛主席握手,接著跟毛主席一起落座,暢聊了起來。
他講述了刺殺蔣介石的原因、經過,以及後來的經歷。說到孫鳳海、賀少茹和張維等參與刺殺的人被殺害時,他忍不住痛哭起來。
毛主席拍了拍他的肩膀,說了一些勉勵的話。
他們聊到尾聲時,毛主席突然說:「有一件事我得告訴你,你不能留在這裡!」
華克之一陣錯愕,臉上慢慢露出失望的表情。
毛主席笑著解釋:「不是我想讓你走,是形勢不允許,這裡有很多國民黨特務,一旦他們發現你了,他們或許會暗中行刺,或許會通知國民黨那邊,逼迫我們交人,到那時候,我們不知道該怎麼做……」
華克之點了點頭,非常贊同毛主席的分析。
毛主席接著又說:「只要你願意,我們就給你安排去處,我看,你到華南去吧,去做延安和李濟深、陳銘樞之間的聯絡員,跟著我們一起戰鬥!」
華克之眼睛一亮,精神了起來:「您的意思,就是讓我跟你們一起幹革命嗎?」
毛主席點了點頭。
華克之徹底確定了,雙眼慢慢濕潤起來。
他接受了毛主席的安排,投入到了我黨的陣營中,成了革命的一份子。
後來,他長期在隱蔽戰線上戰鬥,一直到革命勝利,為革命、民族和國家立下了不朽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