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53年。
公元253年,東吳太傅諸葛恪準備再次攻打曹魏淮南時。蜀漢越巂太守張嶷給蜀漢侍中,諸葛恪的堂弟諸葛瞻寫信說:「東吳君主剛剛去世。新皇帝確實年幼軟弱。太傅諸葛恪接受託孤重任,這也不容易!即使是有周公那樣的才幹。還會有管叔、蔡叔散布流言的變故。霍光接受重任時。也有燕王劉旦、蓋長公主、上官桀密謀叛亂之事。只是依靠了成、昭的忠誠才得以免除災難。
張嶷。三國時期蜀漢將領。
過去常聽說東吳君主刑罰無常。從不把權力下放給他人。如今在臨終之際,卻突然召見太傅。把後事囑託給他,確實值得深思。加上吳楚地方的人急躁剽悍。這是以前就有人指出過的。而太傅卻遠離年幼的君主。踏入敵國境內。恐怕不是良計長久之策。雖說東吳國家綱紀整肅,上下和睦。但如果一旦出現失誤,也不是明智之人應有的謀略。
諸葛瞻。諸葛亮的長子。蜀漢侍中。東吳太傅諸葛恪的堂弟。
借鑒古代的教訓來看今天。把今天的形勢與古代相比擬。如果您不向太傅進獻忠言,誰還能直言相告呢?撤回大軍推廣農業。致力於推行仁德恩惠。數年之中,東吳西蜀一起舉兵進攻魏國,也不算晚,希望您仔細考慮!」後來諸葛恪果然因此而失敗。
孫峻。三國時期吳國宗室大臣。定武中郎將孫暠之孫,散騎侍郎孫恭之子。
誅殺諸葛恪後,吳國群臣共同商議上奏。推舉孫峻為太尉,滕胤為司徒。有討好孫峻的人說:「朝廷萬機應當由皇族管理。如果繼承大統的是孫家的人。聲名素來卓著。眾人之心都會歸附他,不可小看。」於是上表請任命孫峻為丞相、大將軍。督中外諸軍事。又不設置御史大夫。因此士人都大失所望。
滕胤。三國時期吳國重臣。
東吳司徒滕胤的女兒是諸葛恪之子諸葛竦的妻子。滕胤以此為由想要辭職。孫峻對他說:「鯀和禹的罪過不互相牽連,滕侯您何必這樣呢?」孫峻和滕胤雖然內心不很融洽。但外表上相互包容。進封滕胤的爵位為高密侯,像以前一樣與他共事。東吳齊王孫奮聽說諸葛恪被誅殺。住到蕪湖。想要到建業觀察事態變化。傅相謝慈等人勸諫,孫奮殺了他們。
孫奮。吳大帝孫權第五子。東吳齊王。
孫奮因而被廢黜為庶民,流放到章安縣。南陽王孫和的妃子張氏,是諸葛恪的外甥女。早先諸葛恪有遷都的想法。就讓整修武昌宮。民間有人說諸葛恪想要迎接孫和來立他為皇帝。等到諸葛恪被誅殺。丞相孫峻因此奪去孫和的璽印。流放到新都。又派使者隨後追去賜他自死。
孫和。吳大帝孫權第三子,母王夫人(大懿皇后)。會稽王孫亮、景帝孫休的異母兄,吳末帝孫皓生父。
當初,孫和之妾何氏生下兒子孫皓。其他姬妾生的兒子有孫德、孫謙、孫俊。孫和將死時,與張妃訣別。張妃說:「吉凶當相隨,終不會獨自活著。」也自殺而死。
孫浩。吳大帝孫權之孫,吳文帝孫和之子,三國時期孫吳末代皇帝。
何姬說:「如果都跟隨他去死,誰來撫養孤兒呢!」於是就撫育孫皓和他的三個弟弟,這些孩子都仰賴她才能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