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作為曾經世界上最龐大的殖民帝國,在最巔峰時期殖民地遍布地球,像是北美、澳新、印度和非洲等地區都是英國的殖民地,但是很奇怪的是為什麼英國不把這些殖民地當作本土來治理呢?如果說南非和印度是因為當地土著人太多不好管理的話,像是澳新和加拿大等全都是歐洲人的國家怎麼也沒有保住而獨立了呢?
殖民地對宗主國盡心儘力
英國高層曾經對於北美和澳新等基本盤殖民地是非常上心的,對其治理也都非常好,例如1812年的美加戰爭,當時美國獨立之後眼瞅著北邊的加拿大還在英國的統治之下,於是動了歪心思想要將其吞併,但最終偷雞不成蝕把米,加拿大民兵爆揍美軍。
甚至於當時加拿大仗著有英國撐腰,把美國的重要象徵白宮都給燒了,為什麼美國白宮是白的?就是因為遮蔽當年焚燒的痕迹。另外加拿大在一戰和二戰中也都是為英國盡心儘力,加拿大組織了數十萬人前往歐洲戰場為國王而戰,,加拿大人不認為自己是加拿大人,他們覺得自己是英國人,只不過住在加拿大而已。
當時英國有四大殖民地,這也是大英帝國維持全球統治的基礎,他們分別是印度、南非、澳新和加拿大。其中南非、澳新和加拿大的統治都非常穩固,但是在印度這裡英國出了大岔子,本來印度就是當地土著人佔據絕對主導,一戰印度出兵200萬人,英國人說等打完了仗就讓印度獨立,結果出爾反爾,印度的獨立運動愈演愈烈,在二戰中可沒少給英國下絆子。
英國真正失敗的原因
英國當時的問題不在於有沒有把殖民地當作本土來治理,當時加拿大和澳新等和英國關係親密的殖民地採取的法律和治理模式基本是照搬英國本土的,雙方差別很小,這些殖民地最終獨立的真正原因是外部因素,主要還是美國和蘇聯從中作梗,而與美國的競爭失敗是最重要的原因。
英國和美國的競爭從19世紀末期就已經開始了,當時在1899年美國成為了全球經濟最發達的國家,全球金融中心也從倫敦轉移到了紐約,而最終真正讓美國獲勝的關鍵因素是人口,接受過教育的高質量人口。在二戰時期美國有1.4億人口,而英國加上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鐵杆也不過7000萬人。
在當年那個時代,美國相較於英國有什麼絕對優勢嗎?在科技方面兩國各有千秋,二戰中美國的曼哈頓計劃都要藉助於英國人的幫助,另外英國還掌握著全球海運樞紐,英國藉助龐大的殖民地擁有取之不盡的工業原料,英國唯一的劣勢就是人口,尤其是接受過教育,可以作為工人的高質量人口。
人口在美國與英國的競爭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更多的人口意味著更大的市場,意味著更多的技術工人,可以生產更多的工業用品,這些對處在工業革命時期的國家來說至關重要,另外美國還有英國不曾有的優勢,美國出於北美洲,遠離戰場,可以安心發展後方而不用擔心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