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史料勾勒的近現代女性圖景,浙博新展「麗人行」

2024年04月30日13:51:54 歷史 1381

澎湃新聞獲悉,4月28日,「麗人行——中國近現代女性圖像展」在之江新館拉開帷幕。展覽匯聚了10家文博機構的120餘件(組)展品,通過出版物、服飾、廣告畫、書畫作品等展現中國近現代歷史洪流中的女性力量,為當代社會帶來思考。展品包括張大千、潘玉良等與女性主題相關的繪畫作品以及陸小曼、吳青霞等女性創作者的相關作品。

據主辦方介紹,本次展覽將關注點轉向近現代女性,分為「覺醒與變革」「進步與抗爭」「創造與聲量」三個單元,以意識覺醒、破局成長和能量影響為三個層面展開敘事,形成女性覺醒與自我發展的脈絡,深入展現中國近現代歷史洪流中的女性力量,為當代社會帶來思考。

文物史料勾勒的近現代女性圖景,浙博新展「麗人行」 - 天天要聞

展覽現場

文物史料勾勒的近現代女性圖景,浙博新展「麗人行」 - 天天要聞

展覽現場

本次展覽匯聚了浙江省博物館、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中國美術館、中國絲綢博物館、安徽博物院、深圳博物館、常州博物館、南通博物苑、何香凝美術館、紹興博物館等10家機構的120餘件(組)展品,結合跨媒體藝術進行氛圍營造與展品詮釋,呈現情境式、劇場式的近現代女性主題展覽。

文物史料勾勒的近現代女性圖景,浙博新展「麗人行」 - 天天要聞

展覽現場

文物史料勾勒的近現代女性圖景,浙博新展「麗人行」 - 天天要聞

展覽現場

「覺醒與變革」

女性如何開始自我覺醒?在這一單元板塊,通過文物展品展現了女性走出閨閣,破除陳規的時代條件,同時展示了女性生活面貌的新變化,包括服飾、生活方式、家居陳設等。該板塊展出文獻史料包括「1904年再版 《女界鍾》」、「1918年 《新青年》」和旗袍、照相夾等。

中國的婦女解放運動與社會歷史進程緊密關聯。在舊建制與新時代的猛烈衝突里,如火如荼的革命運動深刻衝擊了中國封建專制主義傳統思想,婦女問題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之一。在有志之士與進步女性的引領下,婦女運動日漸興起,中國女界開始覺醒。思想的啟蒙推動了行動上的革新,興女學、不纏足等行動的興起在實際層面推動了婦女解放事業的起步。進步的新女性引領著女性社會形象的改觀,中國婦女在變革中開始尋找自己的「主體」身份。

文物史料勾勒的近現代女性圖景,浙博新展「麗人行」 - 天天要聞

1904年再版 《女界鍾》 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藏

文物史料勾勒的近現代女性圖景,浙博新展「麗人行」 - 天天要聞

1918年 《新青年》(第四卷第六號) 浙江省博物館藏

文物史料勾勒的近現代女性圖景,浙博新展「麗人行」 - 天天要聞

民國 月白色緞繡花卉紋上衣(上)民國 青色暗花緞裙(下)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藏

文物史料勾勒的近現代女性圖景,浙博新展「麗人行」 - 天天要聞

20世紀20年代 褐色地花卉紋裘皮里旗袍 中國絲綢博物館藏

文物史料勾勒的近現代女性圖景,浙博新展「麗人行」 - 天天要聞

民國 五角形淺黃地綉蝶照相夾 浙江省博物館藏

文物史料勾勒的近現代女性圖景,浙博新展「麗人行」 - 天天要聞

民國 書形鏡箱 浙江省博物館藏

「進步與抗爭」

「進步與抗爭」揭示女性如何獲得能力、經濟和獨立,挑戰看與被看的傳統關係。「被描繪的女性」板塊集中展示了近現代不同歷史階段中的女性形象變化;「擁抱廣闊世界」板塊則重在表現進步女性接受教育並走向世界舞台,獲得傑出成就。

婦女解放運動帶來的覺醒,不僅喚醒了中國女性之作為人的解放,也在不斷革新社會對於女性形象的認識。男性眼中的女性形象與女性的自我解放共同建構出了中國近現代女性進步史,也成為中西方思想交融與新舊文化碰撞的見證。而在圖像以外,新女性為獲得平等的受教育權進行了長久而曲折的抗爭,更多優秀的女性嶄露頭角,隻身擁抱廣闊的世界。她們的努力,不僅是對自身命運的挑戰與突破,更是對近現代中國社會性別觀念的反駁與塑造。

文物史料勾勒的近現代女性圖景,浙博新展「麗人行」 - 天天要聞

1934年 張大千 折柳送別圖軸 常州博物館藏

文物史料勾勒的近現代女性圖景,浙博新展「麗人行」 - 天天要聞

民國 煙草广告畫 中國絲綢博物館藏

文物史料勾勒的近現代女性圖景,浙博新展「麗人行」 - 天天要聞

民國 豐子愷 《送別》 浙江省博物館藏

文物史料勾勒的近現代女性圖景,浙博新展「麗人行」 - 天天要聞

1928年 潘玉良在羅馬皇家美術學院的畢業證書 安徽博物院藏

文物史料勾勒的近現代女性圖景,浙博新展「麗人行」 - 天天要聞

1938年 潘玉良 半躺女人背體 安徽博物院藏

「創造與聲量」

第三單元「創造與聲量」揭示女性如何進一步發揮自身影響力,由個體影響更廣泛的女性群體。「作為創作者的女性」板塊展現女性創作者的獨特視角,呈現女性眼中的自我形象與世界萬象;「作為社會成員的女性」板塊聚焦女性參與社會活動並發揮自己的聲量,以帶動更廣泛的女性群體加入婦女解放運動的隊伍中。

婦女運動的深入使得越來越廣泛的女性群體在社會性別的夾縫中得以滋養、成長,女性的能量逐漸凝聚起一股洪流,為時代潮流所推動,又匯入救亡圖存的壯闊之中,推動著社會變革的發生。新女性的勇敢、銳意,在領導婦女解放運動中顯示了中國進步婦女的覺醒,她們進一步發揮自身的創造力和影響力,由個體影響更廣泛的女性群體,形成堅實而有力的女性聲量,逐漸撼動了由男性倡導婦女解放並代為立說的局面,形成由女性引領婦女解放的新格局。

文物史料勾勒的近現代女性圖景,浙博新展「麗人行」 - 天天要聞

1949年 潘玉良 自畫像 安徽博物院藏

文物史料勾勒的近現代女性圖景,浙博新展「麗人行」 - 天天要聞

1950年 潘玉良 春之歌(六女人體)安徽博物院藏

文物史料勾勒的近現代女性圖景,浙博新展「麗人行」 - 天天要聞

1953年 潘玉良 採花女 安徽博物院藏

文物史料勾勒的近現代女性圖景,浙博新展「麗人行」 - 天天要聞

1939年 吳青霞 蘆雁圖軸 常州博物館藏

文物史料勾勒的近現代女性圖景,浙博新展「麗人行」 - 天天要聞

1931年 陸小曼 設色山水卷 浙江省博物館藏

文物史料勾勒的近現代女性圖景,浙博新展「麗人行」 - 天天要聞

1907年 《中國女報》第一期 浙江省博物館藏

文物史料勾勒的近現代女性圖景,浙博新展「麗人行」 - 天天要聞

近代 秋瑾「秋氏閨瑾 鑒湖雌俠」章 紹興博物館藏

文物史料勾勒的近現代女性圖景,浙博新展「麗人行」 - 天天要聞

清 沈壽 蛤蜊圖 南通博物苑藏

中國近現代女性從束縛走向解放,在此期間,女性對生活的突圍、對看與被看的抗爭、對婦女權益的堅持,凝聚在圖像歷史的長河中,為中國婦女事業發展鋪就道路。她們的來程,照亮了我們的前路,通過展覽走進近現代女性的生活世界與精神世界。

(本文圖文資料由浙江省博物館提供)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6件珍貴文物,多和松江有關,他們直接捐了! - 天天要聞

6件珍貴文物,多和松江有關,他們直接捐了!

「松江的寶貝理應留在松江!」在日前舉行的松江區博物館接受捐贈儀式上,熱心市民陸俊偉質樸的回答贏得了大家熱烈的掌聲。當天和他一起來到博物館捐贈文物的還有鄭旭華、封履寧、李益忠、梅亞民4名松江市民,博物館工作人員認真聆聽了每一名捐贈者和文物的故事,並為他們頒發捐贈證書。「在國際博物館日和松江區博物館開館...
藩屬國朝鮮淪為日本殖民地,為啥中國人不同情,反而還批評朝鮮 - 天天要聞

藩屬國朝鮮淪為日本殖民地,為啥中國人不同情,反而還批評朝鮮

藩屬國朝鮮淪為日本殖民地,為啥中國人不同情,反而還批評朝鮮.在歷史的長河中,朝鮮半島不僅僅是今天我們熟知的南北朝鮮,它曾是中國的藩屬國,後來更成為了日本的殖民地。當朝鮮半島從中國的影響中逐漸走向日本的控制時,中國人對此反應如何?是同情還是批評?
浦江之首:歷史餘韻在此宛轉悠揚 - 天天要聞

浦江之首:歷史餘韻在此宛轉悠揚

早上海志願者 黃浦江是我們上海的母親河,她的起點,就在松江區石湖盪鎮的東夏村的「浦江之首」,也稱「浦江源頭」或「浦江源」。來自江浙蜿蜒而來的斜塘江、圓泄涇兩水在此處彙集,形成300餘米寬的....
不能忘卻的「和平天使」——記中俄友好「信使」嘎麗婭 - 天天要聞

不能忘卻的「和平天使」——記中俄友好「信使」嘎麗婭

新華社哈爾濱5月21日電(記者劉赫垚)在中俄邊城黑龍江省綏芬河市,嘎麗婭這個名字家喻戶曉。這個年僅17歲的女孩,以蘇聯紅軍軍使翻譯的身份奔赴炮火連天的要塞戰場勸降日軍,將美好年華定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後戰場。時光匆匆,嘎麗婭彷彿從未遠去,她的壯舉一直被後世銘記。
捷克百年體育館「命運坎坷」:希特勒曾在此慶生,滾石樂隊開過演唱會 - 天天要聞

捷克百年體育館「命運坎坷」:希特勒曾在此慶生,滾石樂隊開過演唱會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據捷克當地媒體19日報道,「打開布拉格」活動在本周盛大舉行。活動期間,將開放116棟建築讓大眾參觀。其中,有將近百年歷史的斯特拉霍夫體育館。而回顧其歷史,不禁讓人百感交集。斯特拉霍夫體育館 圖源:外媒據導覽員介紹,斯特拉霍夫體育館建於1926年,館內有5.6萬個座位。二戰期間,希特勒曾在這裡...
烏克蘭之殤(中):從領土變遷看東部與西部為何會互相看不順眼? - 天天要聞

烏克蘭之殤(中):從領土變遷看東部與西部為何會互相看不順眼?

在廣闊的東歐平原上,蜿蜒2285公里的第聶伯河,從俄羅斯瓦爾代丘陵南麓發源後,一路向南注入黑海,由於從源頭到入海總落差僅有253米,所以第聶伯河的中下游流速緩慢,河道格外寬闊,在成為烏克蘭「母親河」滋潤這片肥沃土地的同時,也將烏克蘭分割為東西兩部分,烏克蘭的內部地緣格局自此天然分
法國版「斷臂維納斯」:專家鑒定結論反常,西方歷史果然可疑 - 天天要聞

法國版「斷臂維納斯」:專家鑒定結論反常,西方歷史果然可疑

近代以來,伴隨西方崛起,西方人的運氣開始爆棚,走到哪裡,都能發現當地人死活都發現不了的文物;在地上隨便一挖,就能挖到幾千年都沒發現的東西。1820年,在愛琴海的米洛斯島——一座沒有淡水的彈丸小島上,一個農夫挖出「斷臂維納斯」雕像,後被法國得到,如今放在盧浮宮中。
故意破壞大量中國文物,疑涉種族主義? - 天天要聞

故意破壞大量中國文物,疑涉種族主義?

近日,國際上一則令所有中華兒女痛心的消息傳來,澳大利亞金龍博物館內發生了令人震驚的一幕,30餘件珍貴的中國文物遭到了故意破壞。其中包括具有120餘年歷史的鎮館之寶——中國舞龍。被破壞的中國舞龍展品,截圖自外媒據外媒報道,當地時間5月5日13時30分左右,一男一女進入博物館。監控錄像顯示,女子往佛壇潑灑不明液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