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13位副總理中鄧小平只保留了2位,留下的那兩人分別是誰?

2024年05月17日10:55:22 歷史 1695

1982年,幹部年輕化政策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為了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人浮於事,權責不清,鄧公決定裁減國務院11位副總理,最終只留下萬里和姚依林兩人

那麼上述二人究竟有著怎樣的工作經歷,他們又有哪些政績呢?

82年,13位副總理中鄧小平只保留了2位,留下的那兩人分別是誰? - 天天要聞

01時代背景

上世紀80年代初,國家已經開始改革開放,而中央及地方的一些領導逐漸年事已高,不再適應改革急先鋒的角色,所以幹部年輕化政策從中央席捲到了地方。

02萬里個人經歷

當年萬里同志66歲,與其他副總理相比已經比較年輕了。他20歲入黨,抗戰時期積極發動群眾,團結各方力量,宣傳黨的抗日思想,為冀魯豫邊區的抗日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萬里領導邊區人民開展生產、支援前線,為劉鄧大軍提供了穩固的大後方

他的能力,給鄧小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覺得他可堪大用。建國後,萬里進入北京市委,開展了一系列工程建設工作,一度創下建築史上的奇蹟。他出眾的個人能力,也受到了中央領導人的一致認可。

82年,13位副總理中鄧小平只保留了2位,留下的那兩人分別是誰? - 天天要聞

就在他準備大顯身手的時候,特殊時期悄然到來。萬里遭到了嚴重的迫害,所幸兩年後恢復工作,重返領導崗位。1977年,萬里迎來了重大轉折,他接下安徽省委第一書記的位置,深入農村一線,主持包產到戶的改革政策。萬里在此期間展現了超凡的政治智慧和勇氣,出色完成了組織交付的任務。鄧公非常賞識他的能力,所以在1982年的幹部改革中,保留了他的職位。可以說,萬里是一位衝破思想束縛,銳意創新的新時代領導,也是改革開放的堅定擁護者

03姚依林履歷

他出生於1917年,在清華大學讀書期間受到進步思想影響,積極投身革命,立下報國志願。畢業後,姚依林依照組織安排帶領愛國學生,舉行了抗日救國遊行活動,重創了國民黨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此後的日子裡,他先後在天津河北擔任宣傳部長及市委、省委重要領導職務。

82年,13位副總理中鄧小平只保留了2位,留下的那兩人分別是誰? - 天天要聞

1946年,姚依林開始接手經濟工作,在地方財政管理等方面不斷積累經驗,為邊區政府經濟建設和支援前線戰爭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多年以來,姚依林信仰堅定,能力出眾,備受上級領導欣賞。新中國成立後,他進入中央,擔任財政部領導。那時的國家一窮二白,經濟內外交困,工農業因戰亂停滯多年,還遭受著帝國主義的封鎖。而且領導層對於整個經濟政策把握及外貿領域的指導方向,都並不清晰。

在沒有什麼能借鑒的情況下,姚依林採取了一系列舉措,做了大量開拓性的工作,在穩定物價,確立國營商業的主渠道地位等問題上作出了巨大努力。與此同時,在國家經濟困難時期,他還隨時作出政策調整,穩定市場,保障人民群眾最基本的生活

82年,13位副總理中鄧小平只保留了2位,留下的那兩人分別是誰? - 天天要聞

姚依林的努力得到了鄧公的認可,所以在改革開放後他留在了國務院,繼續擔任副總理。在那段歲月里,他輔助鄧公,積极參与了經濟特區的建設、開放沿海城市口岸的決策和發展指導。國家的宏觀調控農業農村政策上,姚依林也貢獻巨大,作出了無數努力。

上世紀80年代,中國的主旋律是創新改革。有了這個宏偉目標就需要落實執行政策的人。所以姚依林和萬里就承擔起了這個重任,成為了改革的急先鋒。他們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不斷拓寬政治視野,敢為人先,堅持對外開放,為我國的商務、經濟系統留下了寶貴的經驗財富

82年,13位副總理中鄧小平只保留了2位,留下的那兩人分別是誰? - 天天要聞

江山代有人才出,無論什麼階段,總有人勇立潮頭,承擔起歷史重任,讓我們向萬里、姚依林致敬。如今,中國的發展又到了新的節點,相信國之棟樑們必將帶領我們走向民族復興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觀潮的螃蟹丨不能忘記的抗戰歷史,不曾忘記的無名之輩 - 天天要聞

觀潮的螃蟹丨不能忘記的抗戰歷史,不曾忘記的無名之輩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戰爆發88周年。血與火的14年抗戰,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無數國人在民族危亡時挺身而出,奉獻犧牲。據不完全統計,抗戰期間,中國軍民傷亡超過3500萬人。在抗戰相持階段,湖南是對日戰事最多、最慘烈的正面戰場之一。當時全省人口3000萬,徵募的兵...
中國專家一句話嚇得印度認慫:恆河以北自古以來都是中國的! - 天天要聞

中國專家一句話嚇得印度認慫:恆河以北自古以來都是中國的!

高志凱和他那句「在恆河畫一條線」的說法都火了。有網友還提議,這條線未來就應該叫「高志凱線」。印度人聽了可能都懵了,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那麼,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一條線的由來高志凱是一位智庫學者,他所說的畫一條線,實際上是針對臭名昭著的麥克馬
蔡倫造紙術問世:樹皮破布如何改寫中華文明史? - 天天要聞

蔡倫造紙術問世:樹皮破布如何改寫中華文明史?

公元 105 年,東漢宮廷宦官蔡倫將一批質地輕薄的 「新紙」 呈給漢和帝。誰也未曾料到,這看似尋常的發明,會成為撬動中華文明進程的槓桿。在此之前,竹簡笨重如石,絹帛貴比黃金,知識的傳播被牢牢鎖在少數人的書架上。
梅國強同志逝世 - 天天要聞

梅國強同志逝世

湖北中醫藥大學7月7日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當代著名中醫學家、傷寒學泰斗、國醫大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全國中醫藥傑出貢獻獎獲得者、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首屆中醫藥傳承特別貢獻獎獲得者、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湖北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梅國強同志因病於2...
日本奇葩陋習,為了繁衍人口不擇手段,一直到上個世紀才被廢除 - 天天要聞

日本奇葩陋習,為了繁衍人口不擇手段,一直到上個世紀才被廢除

日本這個國家吧,大家都知道,文化獨特,傳統深厚。但你可能不知道,在它那光鮮亮麗的外表下,還藏著一些讓人瞠目結舌的陋習。今天要聊的,就是其中一個特別奇葩的——「夜爬」。這玩意兒在日本社會裡流傳了好幾百年,直到上個世紀才被徹底廢除。背後原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