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200多名烏克蘭專家來訪中國做貢獻,最後為啥不肯走

2024年04月07日18:45:19 歷史 1105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個「關注」,方便以後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文| 小墨

編輯| 小墨

前言

1991年,有200位烏克蘭專家搬到了中國,之後就再也沒想走。當時烏克蘭剛從蘇聯手裡獨立出來,經濟社會一片混亂。這些本來在蘇聯軍工行業大展拳腳的專家們,突然變成了沒人要的「燙手山芋」。

但在中國,他們不僅找到了新的舞台,還成了推動中國發展的重要力量,這讓他們深深愛上了這裡。

90年代,200多名烏克蘭專家來訪中國做貢獻,最後為啥不肯走 - 天天要聞

烏克蘭的苦日子

1991年,世界地圖上多了個名叫烏克蘭的國家,跟著資本主義的隊伍走。這年,93%的烏克蘭人把手一揮,說咱要獨立!但獨立後的烏克蘭,迎來的卻是長期的困苦和窮困。

一躍跳進資本主義的大潮,烏克蘭人發現,這個新世界不像想的那麼美。特別是普通老百姓,原本習慣了社會主義的保護傘,現在面對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狂風暴雨,稀里糊塗。

90年代,200多名烏克蘭專家來訪中國做貢獻,最後為啥不肯走 - 天天要聞

烏克蘭雖然軍工厲害,但民生產業落後。資本主義一來,那些大老闆們的錢包鼓了,老百姓的日子卻越來越緊。國家的經濟結構想轉型,但那些資本大鱷占著資源不放,老百姓的辛苦工作換來的只是微薄的收入。

轉眼三十年,烏克蘭從蘇聯的驕傲淪為現狀的落魄,經濟倒退,人口減少,連保持基本生活都成問題。資本主義的自由競爭,讓烏克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烏克蘭專家的中國行

對烏克蘭的大佬們來說,國家怎麼樣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腰包能不能鼓起來。他們有的是錢逃離危機,住在哪裡對他們而言都一個樣。而那個「讓烏克蘭人活得像歐洲人」 的承諾,似乎只實現在這些富豪身上。

許多曾受過社會主義熏陶的烏克蘭專家,面對這樣的國內狀況,選擇了另闢蹊徑。正當全球各國爭奪這些頭腦風暴時,中國也開門迎接。

90年代,200多名烏克蘭專家來訪中國做貢獻,最後為啥不肯走 - 天天要聞

這場全球的人才搶奪大戰中,中國憑什麼吸引到了這些烏克蘭專家?在這些專家的幫助下,中國的技術又有了哪些飛躍?

烏克蘭專家的中國夢與全球爭奪戰

1991年,200位烏克蘭專家落腳中國,那時候他們肯定沒想到,自己的人生軌跡就此改變。蘇聯一解體,烏克蘭的軍工專家就像熱門股票一樣,成了全球爭搶的對象。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中國怎樣贏得了這些高端人才的心?

當時,烏克蘭的軍工行業雖然厲害,但國內的混亂讓這些專家紛紛尋路出走。美國拿出大把銀子,像是烏克蘭專家們的夢想中的天堂,但美國人的實際做派卻是拿走技術後就把人給甩了。結果,很多烏克蘭專家在美國待不了幾年就黯然回國或被趕出門。

90年代,200多名烏克蘭專家來訪中國做貢獻,最後為啥不肯走 - 天天要聞

中東的爭奪更是複雜,以色列和伊朗各顯神通,不僅買技術、買武器,還搞匿名信這套,互相阻撓,只為了防止對方得到烏克蘭的智慧果實。

這場搶人大戰里,烏克蘭專家們經歷了從被追捧到心寒的過程,而最終選擇落腳中國的,發現這裡不僅有廣闊的發展空間,還有被尊重和珍視的感覺。

搶人大戰中的中國機智

最初,俄羅斯看不上烏克蘭的技術,覺得自家武器研發牛過對方,沒想搶這批專家。結果後來才發現,這幫烏克蘭專家手裡握著不少獨門絕技,俄羅斯悔不當初,只能通過技術封鎖,迫使部分烏克蘭專家跑去俄羅斯幹活,保生計。

中國在這波搶人戰中收穫頗豐,主要是因為我們對烏克蘭專家既不吝嗇,也特別真誠和尊重。咱們雖然出的價錢比不上美國,但咱的誠意和尊重是實打實的。再加上中國和蘇聯都是社會主義家庭的一員,許多不待見資本主義的烏克蘭專家自然更願意來咱這兒。

90年代,200多名烏克蘭專家來訪中國做貢獻,最後為啥不肯走 - 天天要聞

中國對外來專家的態度也很開放,你要是想等烏克蘭穩定了回去,咱也不攔著。反正他們在中國的時候,咱們也通過交流學到了不少技術,咱自己的科研隊伍也越來越強了。

這幾個因素加在一起,讓不少烏克蘭專家最後選擇了中國。而他們的加入,又給中國帶來了哪些變化?他們自己最後有沒有選擇回到烏克蘭?這都是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

烏克蘭專家在華影響

自1991年起,200位烏克蘭專家紛紛落戶中國,他們的加入對中國技術進步貢獻巨大。這批人中有像瓦列里·巴比奇這樣的大牛,他是蘇聯時期著名的船舶設計師,參與設計過多款大型船舶和軍艦。

蘇聯解體讓他失業,但他的專業技能沒落下,後來因瓦格良號(後成為遼寧號航母)的交易對中國產生興趣,成為我們航母發展的助手。

90年代,200多名烏克蘭專家來訪中國做貢獻,最後為啥不肯走 - 天天要聞

巴比奇的故事只是眾多烏克蘭專家在華故事的一部分,他們在船舶、飛機、激光等領域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跡。雖然巴比奇最後選擇回烏克蘭生活,但他和其他烏克蘭專家的貢獻已經深深影響了中國的技術發展,他們的智慧和努力讓中國在多個領域取得了跨越式的進步。

烏克蘭專家在華留下的痕迹

除了那位船舶設計大咖,中國還迎來了像金琴科·瓦列里這樣的飛機設計高手,他從蘇聯的重要設計局轉戰中國,為中國的飛機研發注入了新鮮血液,最後選擇在瀋陽安家。

還有弗拉基米爾·郭瑞,一位焊接界的大師,他在中國多年的努力,幫助完善了不少焊接技術,深得同行和企業的尊重。

90年代,200多名烏克蘭專家來訪中國做貢獻,最後為啥不肯走 - 天天要聞

不只是這幾位,還有更多的烏克蘭技術人才,他們雖然不像早年那般引領潮流,但為中國帶來的技術革新和發展是實實在在的。中國為了讓這些專家們有個舒適的環境,甚至特地為他們建了「專家村」。

許多烏克蘭專家本來只想在中國找個工作,穩定生活,沒想到被這裡的文化和人情所吸引,最終選擇留下。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的經濟衰退,讓這些原本能大放異彩的專家失去了舞台,但在中國,他們找到了新的價值和實現夢想的地方。

結語

這些專家們的貢獻,已經成為中國發展史上不可磨滅的一部分,永遠銘記在中國人民的心中。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特朗普:中國突然改變主意,但不要緊,能讓中國15分鐘內同意交易 - 天天要聞

特朗普:中國突然改變主意,但不要緊,能讓中國15分鐘內同意交易

儘管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引發了全美民眾的反對浪潮,但他依舊認為這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在空軍一號上,特朗普更是聲稱「原本Tik Tok的協議已經很接近達成了,但由於在關稅政策中國突然改變了主意,但這並不要緊,自己能夠在15分鐘內讓中國同意這筆交易,只要自己降稅的話」。
特朗普對其他國家暫緩90天執行新關稅,說明關稅戰就是兒戲 - 天天要聞

特朗普對其他國家暫緩90天執行新關稅,說明關稅戰就是兒戲

兄弟們,就在中國對美國加了 50% 的關稅之後,特朗普再次對我們加了 21% 的關稅,現在整體關稅已經達到 125%。同時,特朗普暫停了對除中國之外其他所有國家的加征關稅政策,而且要把對其他國家加征關稅的稅點降到 10%。這進一步證明我昨天視頻里的分析完全正確
每月1500萬退休金沒了,尹錫悅亮底牌行動,否則死刑或牢底坐穿 - 天天要聞

每月1500萬退休金沒了,尹錫悅亮底牌行動,否則死刑或牢底坐穿

最近韓國政壇那可是熱鬧非凡,就像一場大戲,一出接著一出。當地時間 4 月 4 日上午 11 時 22 分,韓國憲法法院代理院長文炯培宣布了一個重磅消息:總統尹錫悅被罷免,判決立即生效。這一下子,尹錫悅可就從高高在上的總統寶座上跌落下來了,不僅失去了總統權力,各
中方沒得選,直接改手術刀為亮劍,特朗普被催辭職,叛徒紛紛冒頭 - 天天要聞

中方沒得選,直接改手術刀為亮劍,特朗普被催辭職,叛徒紛紛冒頭

最近這國際局勢啊,那真叫一個風雲變幻,熱鬧得很。特朗普這老兄又不消停,第三次對中國發起了關稅大戰,這一來可就攪得全球經濟的池水是波濤洶湧。可讓人意外的是,這次咱中國一改之前相對溫和的反制策略,直接 「亮劍」,那反擊力度,可把全世界都給震住了。與此同時,在美國國
中方手術刀變劍,27國反將美國一軍,特朗普氣得要對華加50%關稅 - 天天要聞

中方手術刀變劍,27國反將美國一軍,特朗普氣得要對華加50%關稅

最近這國際局勢,因為美國的關稅戰那是鬧得沸沸揚揚。特朗普大手一揮,對全球發動關稅戰,這一回,咱們中國可不再像以前那樣小打小鬧地反擊,直接「手術刀」變「利劍」,給美國來了個狠狠的回擊。更讓美國沒想到的是,歐盟 27 國也緊跟其後,準備對美國反制,這可把特朗普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