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熙三年(南梁中大通六年,公元534年)七月,北魏皇帝元修與高歡決裂,高歡率軍南下,元修被迫西遷投奔宇文泰。北魏分裂的序幕也正式拉開,搶奪重要地盤也就成了雙方的首要目標,首當其衝的就是荊州。
北魏的荊州大概在沔北地區,也就是襄陽以北的南陽盆地一帶,坐鎮此地的則是賀拔勝。賀拔勝當時是北魏僅次於高歡、宇文泰的第三股勢力,也是元修重點拉攏對象之一。但在元修和高歡兵戎相見過程中賀拔勝卻選擇了觀望,等到元修出走後他又派長史元穎兼管荊州事務守衛南陽,自己率領所屬部隊向西趕赴關中地區。可走到半路之時聽說高歡的軍隊已攻破潼關並扎在華陰。賀拔勝於是不顧手下勸阻執意率軍返回荊州。
正當賀拔勝率軍返回之時,高歡已派遣侯景等人帶領兵馬攻打荊州。由於賀拔勝帶走了主力,加之有荊州的百姓鄧誕等人作為侯景內應,以至於賀拔勝抵達時吃了閉門羹。隨後賀拔勝又遭到侯景所部重創,無奈之下只好帶領幾百名騎兵來投奔南梁。在擊敗賀拔勝後,高歡任命高敖曹擔任豫州刺史,負責平定三荊諸州不肯歸附的地方勢力。等到局勢穩定後,辛纂被任命為南道行台來治理三荊地區,荊州暫時被東魏統治。
由於荊州戰略地位顯著,宇文泰這邊自然不會拱手相讓。於是西魏方面任命獨孤信為掌管三荊州軍政事務的都督、尚書右僕射、東南道行台、大都督、荊州刺史,讓他率軍前去收復荊州安撫人心。等獨孤信抵達武陶時,遭到東魏派弘農郡守田八能派出的一群蠻人抵抗,不久後田八能又派都督張齊民率步騎兵三千繞到獨孤信身後準備對其夾擊。由於本部人馬不足,獨孤信孤注一擲先擊潰了正面的田八能所部,張齊民見狀也跟著潰敗。
由於荊州先前被親西魏的勢力所統治,因此當地還是有不少實力派是心裡向著西魏的。聽到獨孤信率軍而來,蠻族的酋長樊五能便攻破了淅陽郡來策應西魏。辛纂聞訊準備前去討伐他們,但遭到行台郎中李廣勸阻,李廣認為當務之急是固守待援,等待大軍前來支援,以免荊州有失。但辛纂固執己見不聽勸,執意派兵攻打淅陽,結果遭遇慘敗。
辛纂的失敗加劇了荊州百姓倒向西魏方面,獨孤信也乘勢襲擊荊州治所穰城。辛纂再次不聽勸阻執意帶領兵馬出城應戰,結果再次遭遇慘敗。辛纂隨即掉頭準備回城,可城門還沒來得及關上,獨孤信的先鋒楊忠就對守衛城門的人大聲喊話,直接讓守門之人四處逃散。隨後楊忠率領人馬衝到城裡,殺掉了辛纂,城中軍民無不畏服,隨後獨孤信又分別派兵平定了三荊地區。
可惜好景不長,此時高歡的實力明顯強於宇文泰,不久後高敖曹、侯景率軍殺到,獨孤信由於兵馬不足無力抵抗,在歸路被切斷的情況下只得和楊忠一起投奔了南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