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眾所周知,中東石油是美元霸權的根基。
人們紛紛猜測,一旦巴以衝突繼續升級,是否有可能掀起新的一輪去美元化浪潮?
巴以恩怨
說到巴勒斯坦跟以色列之間的恩怨,網上很多朋友受營銷號的影響,很容易就會用一句「農夫與蛇」來概括。
其實這種概括是不準確的,他們之間的關係與其說是「農夫與蛇」,倒不如說是「引狼入室 」。
近代以來,隨著民族主義日漸興起,流浪千年的猶太人受到這股思潮的影響,也逐漸產生了民族至上的意識, 猶太復國主義開始登上歷史舞台。
大家要知道,民族是自古以來就存在的,但是民族主義是近代才興起的。
所謂民族主義就是民族至上,民族利益壓倒一切,而不同於封建時期的儒家道統或者宗教認同壓倒一切。
所有民族主義的奉行者,都不免會認為本民族天下第一,至少不應該屈居其他民族之下。
可當時猶太人是個什麼狀態,想必大家都有所耳聞。
你一個流浪千年,連塊根據地都沒有的民族,好意思自稱是上帝選民嗎?
民族自尊心那關,過得去嗎?
所以猶太復國者,迫切需要一塊根據地立足,為此不惜四處求爺爺告奶奶。
需要說明一點的是,當年猶太復國者可並沒有說什麼,一定要回到老祖宗的應許之地建國,而是隨便給塊地盤就行。
比如他們當年就弄了個河豚計劃,想在我們東北建國。
當然,如果可以回到老祖宗的龍興之地建國,那自然是好。
猶太是個宗教民族,回到祖宗聖地建國,可以更好地號召世界猶太人回來,可以短時間內壯大本民族的力量嘛!
猶太人最早找上的是英國人。
當時正碰上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英國要拉攏猶太人為自己所用,便滿口跑火車弄出一個《貝爾福宣言》,信誓旦旦地保證戰後就讓他們回迦南之地建國。
當時迦南之地,還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領土呢,英國這純屬就是慷他人之慨,毫無誠意。
對了,他當時也答應甘地等人,說助他打完這一仗就讓印度建國的,結果仗剛打完,轉頭就把人家下了大獄。
甘地
猶太人跟印度人一樣,最後也被這個老六給騙了。
一戰之後,奧斯曼由於站錯了隊遭到肢解,迦南之地被劃分成了英國的殖民地。
這麼一個扼守亞非的交通樞紐,英國怎麼可能給猶太人建國,果斷地翻臉不認賬。
不過英國也沒有把事情做絕,還是放開了一道口子,讓猶太人移民過去居住。
別以為英國這是心懷愧疚,這只不過是英國的常規操作,通過製造民族對立,來更好地控制殖民地罷了。
對於猶太人來說,這個結果總比一無所得好 。
於是在復國主義者的鼓動下,猶太人開始往巴勒斯坦移民。
那阿拉伯人是個什麼態度呢?答案是熱烈歡迎。
畢竟人家猶太移民的土地,可是真金白銀向阿拉伯人付款購買的。
所以筆者才說,那並不是「農夫與蛇」而是「引狼入室 」,是阿拉伯人為了貪圖一時之利,為後世埋下了禍根。
僅僅二十年的時間,猶太人就佔據了當地人口的三分之一,等阿拉伯人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為時已晚了。
二戰之後大英帝國衰落,美蘇兩國在世界各地煽動民族獨立運動,肢解英國殖民地體系。
阿拉伯人跟猶太人,自然也加入了這一行列。
但可惜的是,阿拉伯人不爭氣,在驅逐英國人這件事情上做得並不給力,美蘇兩國都瞧不上他。
反倒是摩薩德的前身哈迦納,把英國人折騰得死去活來,最後不得不灰溜溜地撤出這一地區。
那哈迦納是怎麼趕走英國人的呢?就是今天哈馬斯那種玩法:恐怖襲擊。
所以他們兩個是大哥不說二哥,誰也不比誰高尚。
因為猶太人的賣力表現,當時杜魯門和斯大林都是鼎力支持他的。
所以猶太能復國,絕不是美國一家之力。
斯大林
猶太建國的第二天,阿拉伯五國聯軍就開到了家門口,想要將他除之而後快。
可這幫穆斯林啊,真是不爭氣,散時滿天星,聚時一盤沙,居然就被一個立足未穩的以色列給干翻了。
說到這裡有一點不得不提的是,這次戰勝的背後可沒有美國什麼事。
1956年,英法勾結以色列發動第二次中東戰爭,又稱蘇伊士運河危機,試圖重新控制中東殖民地。
這時以色列也急於擴張領土,便很爽快地答應了英法,出兵佔據了西奈半島。
可舊日霸主這種賊心不死的行為,惹怒了國際新貴美國和蘇聯。
兩國一起出手逼退英法,並把幫凶以色列轟出了西奈半島。
霸權的利劍
不過以色列在這兩次戰爭中,表現出來的強悍戰鬥力,美國是實打實地看在了眼裡。
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美國才把以色列跟自身在中東的石油美元霸權綁定。
所以這兩家之間,只不過是互相利用罷了,而且還是以色列表現出自己的利用價值後,美國才開始扶持他的。
至於美國為什麼要扶持他,還得從當時中東的大環境說起。
二戰之後,阿拉伯世界民族主義思潮泛濫,各種起義此起彼伏。
納賽爾
其中影響力最大的,是埃及納賽爾搞出的阿拉伯復興社會黨,這是個跨國家的政黨。
當年薩達姆、卡扎菲、老阿薩德,這些後來的中東獨裁者,全都是納賽爾麾下的小弟。
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這些國家背後的獨立運動,全都是這個政黨在背後推動。
該黨的終極目標,就是統合整個阿拉伯世界。
納賽爾甚至一度把埃及、敘利亞、葉門合併成了一個國家。
就連卡扎菲政變成功後,都哭著喊著跑到埃及要求加入,可見當時埃及的影響力有多大。
卡扎菲
蘇伊士運河危機後,埃及成功從英法手上收回了蘇伊士運河。
此乃阿拉伯民族近代以來最大的勝利,納賽爾的威望直接達到了巔峰。
當時阿拉伯世界的人們,恨不得耳朵長在收音機旁,只為聽到納賽爾的聲音。
這讓美國如何能忍?於是扶持以色列打擊埃及,就成了勢在必行的事情了。
以色列也沒有讓美國失望。
1967年,在老美的支持下,以色列發動第三次中東戰爭,也叫六日戰爭。
短短六日啊!以色列先後佔領西奈半島、戈蘭高地和約旦河西岸,狠狠地重創了阿拉伯世界,一代英雄納賽爾被氣得含恨而終。
薩達特
1973,納賽爾的繼承者薩達特,在經過精心準備後發動突然襲擊,史稱第四次中東戰爭。
此戰埃及先勝後敗,一度把以色列逼到亡國的邊緣。
最終美國親自出動軍機支援以色列,這才把它從生死線上拉了回來。
最終埃及收復西奈半島,雙方罷兵言和。
薩達特放棄納賽爾時期的宏圖大略,開始偏安一隅,最終被民族主義者刺殺。
從此,再也沒有國家能威脅以色列的安全。
不過美國這明擺著不要臉的行為,徹底惹怒了阿拉伯國家,海灣諸侯聯手發動石油危機,給了美國霸權致命一擊。
當時布雷頓剛剛解體,冷戰處於蘇攻美守時期,美國的情況本就不妙,這一下更是雪上加霜。
不過美國人總是善於轉禍為福,基辛格等老一輩戰略家,從這次危機中看到了美元霸權的轉機。
既然石油威力如此之大,那如果我們把石油跟美元綁定在一起,那岌岌可危的美元霸權,不就穩了嗎?
說干就干 ,基辛格飛到沙特,跟沙烏地阿拉伯簽訂了石油換安全的秘密條約,從此確立了美元霸權的地位。
基辛格
那麼請問,沙烏地阿拉伯當時有什麼安全隱憂呢?
前面說過第四次中東戰爭之後,埃及這個帶頭大哥就退出江湖偏安一隅了。
土耳其呢,一心西化,內亂頻仍,正恨不得跟伊斯蘭世界劃清界限呢!
至於敘利亞、約旦、黎巴嫩之流,正被以色列打得只有招架之功,而無還手之力呢!
兩河流域的伊拉克,也在發生政權更迭。
至於伊朗,那時還處於巴列維王朝統治時期,跟沙特關係好著呢!
由此看來沙特的安全威脅有且只有一個咯!以色列。
這就是以色列之於美國霸權的意義,當時剛打敗中東霸主埃及,正如日中天的以色列,就是美國懸在海灣王爺們頭頂的一把利劍啊!
試想第四次中東戰爭,如果是阿拉伯世界打贏了,你看王爺們會不會把基辛格掃地出門?
那他們為什麼不找蘇聯當保護傘呢?別提蘇聯了,埃及背後站著的就是老大哥。
代理人戰爭打成這樣,讓王爺們怎麼相信他嘛!
美元危機
明白了這些,接下來筆者再來說說,為什麼這次巴以衝突會掀起去美元化的浪潮 。
別看美國在全球140個國家,駐紮著八百多個軍事基地。
但對他而言,真正生死攸關的只有三個地方:歐洲、中東和東亞。
歐洲擁有著世界最大的高端產業集群,只要歐洲在手,美歐在世界經濟版圖上的地位,就無可撼動。
有歐洲,美國才是美帝,沒有歐洲,美國就只是美國。
至於東亞,這裡有著他最大的競爭對手,對於美國來說必欲除之而後快,沒什麼妥協餘地可言。
至於中東,前面已經說過了,他的重要性就是石油嘛!
現在美國在歐洲點起了戰火,又要抽調重兵圍堵東亞,那就只能犧牲中東了。
這些年來隨著美國勢力撤出中東,有兩個群體深感不安。
一個是打手以色列,另一個就是幫凶沙烏地阿拉伯。
這些年來沙烏地阿拉伯跟美國關係,肉眼可見得變差,又是加油價又是搞石油人民幣的。
其根源不是薩勒曼跟拜登之間,有什麼過不去的坎,也不是美國頁岩油對沙特形成衝擊。
這些只不過是小問題而已!
沙烏地阿拉伯最在意的,從來都不是錢而是安全。
現在你老美要跑路,當年答應過我的海誓山盟,是放屁不成?這些年我跟在你後面得罪了多少人,你心裡沒數嗎,旁的不說,就說阿拉伯之春那些兄弟能放過我?
衝突爆發前,沙特先是在中國的斡旋下,跟波斯恢復邦交,接著又準備跟以色列和解。
結果戰爭爆發,不得不中斷談判。這一切的一切,都說明沙特的心虛。
所以巴以衝突爆發之後,沙特的內心一定是高興的。
如果美國因此重返中東,我沙特就不用再成天擔驚受怕的了。
以色列的心思,跟沙特其實是一樣的。
以色列神憎鬼厭,要是真離開美國的庇護,遲早被阿拉伯人給點了天燈。
所以哈馬斯出來搞事後,以色列的內塔尼亞胡也是不嫌事大,想把衝突升級成全面戰爭,倒逼美國回來 。
內塔尼亞胡
可美國在這場戰爭中的表現,卻讓沙特跟猶太人傷透了心。
雖然拜登在媒體上,天天叫囂美國全力支持以色列。
可我們別看他說什麼,要看他做什麼。
美國所謂的支持,就是煽動以色列國內的反戰勢力遊行示威,鼓動自家的猶太人衝擊白宮,來給以色列殺人誅心。
大家要知道,以色列跟阿拉伯打了這麼多年,美國的猶太人可一直都是舉雙手雙腳支持的。
而且這次所謂的反戰遊行,這麼輕易就衝進白宮,若說背後沒人,鬼都不信。
而且稍微關心巴以衝突消息的人,就不難發現這麼一個現象,以色列嚷嚷著要進攻加沙的時候,美國的布林肯和沙利文,可是千方百計攔著他的。
要知道,過去幾十年以色列已經到加沙地帶,殺過好幾回人,可美國全然放任不管,甚至表示支持,與現在這副畏手畏腳的狀態相對比,簡直是判若兩人。
這說明美國還是鐵了心,要執行他的「慫中東」戰略。
這落在土耳其、伊朗、敘利亞、黎巴嫩、葉門這些國家眼裡,他們會怎麼想?
美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啊!
現在就連胡塞武裝這種小卡拉米,都敢對美國艦艇開炮了嗎?
擱二十年前,借胡塞武裝幾個豹子膽,他也不敢!
大家說面對這種情況,作為世界第三大美債持有者、石油美元擎天柱的海灣王爺,能沒有想法嗎?
可以想見,此戰之後除非美國立刻重返中東。
否則,海灣國家去美元化對沖風險的做法,是不可避免的了。
甚至會殃及石油美元的根基,也猶未可知呀。
本文由「文史風雲」原創,已開通全網維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