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文|AO景
編輯| 照雪下玉關
「不要帶我的遺骨回家鄉,就讓她在台灣吧……」
1950年11月8日,蕭明華在台灣英勇就義,年僅28歲。犧牲前朱明華毫不畏懼,整理好衣服和頭髮,從容留下絕筆,要把遺骨留在台灣。
直到32年後,蕭明華的遺骨才從台灣移送到北京八寶山革命烈士陵園安葬。那麼蕭明華是怎麼被抓的?當初她為什麼要把自己的遺骨留在台灣?
蕭明華從小就是讀書的好苗子,21歲時就考進國立女子師範學院國文系,這所學校文學氛圍濃厚,很多文人墨客都在這裡任教,而蕭明華的很多文學作品都是在這裡完成的。
可以說如果蕭明華沒有走上革命的道路,憑藉著她的文學造詣,肯定會是一位著名作家。
然而蕭明華看到國家正處於危急存亡之秋,社會動蕩不安,就連女大學生也不能幸免於難,蕭明華深刻認識到在當時那樣的社會環境下,教育是不能救國的。
恰好在此時,蕭明華認識了中共地下黨負責人朱芳春,蕭明華深受朱芳春的影響,毅然加入了我黨地下工作小組。
1948年初,當時蕭明華正臨近畢業,她曾經的老師台靜農邀請她到台灣任教。蕭明華認為當時蔣介石已經決定退守台灣,如果此時自己前往台灣任教,一定可以打入敵後,為我黨提供情報。
黨組織很快批准了蕭明華的申請,就這樣蕭明華帶著對家鄉親人的無限眷戀和對革命的忠誠遠赴海峽的對面,然而她這一去就再也沒能回來。
蕭明華到台灣之後在台灣師範學院任教,不久之後,組織上又安排朱芳春以蕭明華丈夫的身份前往台灣,協助蕭明華開展工作。
而大陸這邊,中國人民解放軍很快就佔領了南京國民政府,蔣介石一行也已經退守台灣。
此時蕭明華和朱芳春接到組織分配下來的任務,要不惜一切代價獲取軍事情報,以確保大陸方面順利解放,而他們也將這項任務完成的十分出色。
蕭明華主要是負責聯絡工作的,白天除了在學校授課之外,蕭明華還要四處奔波,與其他地下黨員交流情報,晚上蕭明華就將白天得到的情報進行整理,然後再傳遞給大陸,每天都忙得不可開交。
這並不是最難的,最難的是要時刻警惕敵人的懷疑和搜查。
就這樣,從1949年12月到1950年1月,在這短短兩個月里,蕭明華和朱芳春兩個人就送出了6次重要的情報,這對於我軍解放沿海諸島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而退守台灣的蔣介石如驚弓之鳥,隨後宣布全島戒嚴,國民黨開始四處清查我黨地下人員。
1950年2月4日這天,蕭明華和朱芳春正在師範學院的宿舍里,為蕭明華三哥慶祝生日,誰知這個時候竟響起了一陣敲門聲。
長期從事地下工作的蕭明華頓感事態有異,便立刻讓朱芳春帶著重要的物件從後門離開。朱芳春走後,蕭明華從容不迫的打開大門,門外來的是兩位從未見過的陌生男人。
「請問有什麼事情嗎?」
「於非教授在家嗎?想請他參加實用社會心理學講座。」當時朱芳春化名為於非。
「他不在家,你們可以進來等他。」蕭明華非常冷靜地與兩位陌生男人周旋。兩人進屋後東張西望,到處看了看沒有什麼發現,便離開了。
此時的蕭明華知道自己已經被敵人盯上了,其他同志表示既然你被盯上了就應該立刻撤離。
但蕭明華卻表示如果自己現在就走,肯定會驚動敵方,到時候恐怕朱芳春就逃不了了。
就這樣,蕭明華按兵不動,一直呆在師範學院的宿舍樓里。
第三天深夜,蕭明華被台灣省保安司令部的人關進了監獄。在臨走前,蕭明華做了最後一件事,就是將窗戶外晾衣桿上的衣服取了下來。
這是她和於非提前商議好的,如果晾衣竿上晾著衣服就說明是安全的,如果沒有衣服就說明已經暴露了。
蕭明華被關押在人稱「閻羅殿」的台灣省保安司令部保安處,看守們對她進行了慘無人道的折磨,包括電椅、老虎凳、捆綁起來吊著打,還不允許她睡覺,試圖以此來磨損她的意志,讓她說出我黨的情報。
而蕭明華憑藉著超於常人的意志,經受住了無盡的折磨,始終堅貞不屈,沒有透露我黨的任何消息,她還鄭重地向敵人宣告:「我是一個擁護共產黨、擁護革命、支持共產黨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的革命者。」
蕭明華在獄中被折磨了近9個月,但她依然堅定著自己的信仰,在她的心裡,革命是頭等重要的大事,她早已經將生死置之度外,敵人沒有辦法,決定殺害蕭明華。
1950年11月8日,蕭明華寫下絕筆:「不要帶我的遺骨回家鄉,就讓她在台灣吧……」蕭明華相信總有一天,台灣一定能夠解放,回到祖國的懷抱,所以只要是自己的祖國,葬在哪裡都是一樣的。
隨後蕭明華被帶到台北馬場町刑場,她用盡全身的力氣掙脫了士兵的挾持,跑到高處大聲喊道:「中國共產黨萬歲!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毛主席萬歲!」
行刑的儈子手被嚇到了,拿起槍對著蕭明華胡亂射擊,最終蕭明華英勇就義,走完了她短暫而不平凡的一生。
1982年9月16日,蕭明華烈士的遺骨被送回到大陸,安葬在北京八寶山革命烈士陵園,墓碑的背面沒有寫蕭明華的生平,只有戰友朱芳春(於非)寫得三個字「歸來兮」。
「碧血灑寶島,魂兮賦歸來!」革命先輩們用鮮血換回我們如今幸福安定的生活,而我們定不會辜負先輩們的期望,相信總有一天,台灣島也能夠回到祖國的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