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送出的烏克蘭,輕信西方契約精神,歷史註定俄烏必有一戰?

2023年12月13日17:07:10 歷史 1805

文|地理研究所

編輯|地理研究所

前言:

俄羅斯烏克蘭,這兩個同宗同族,原本生活在一起的好兄弟,為何會在2022年2月24日這一天,徹底撕破臉皮刀兵相向呢?有人說是司機倒向了西方成了「叛徒」;

蘇聯送出的烏克蘭,輕信西方契約精神,歷史註定俄烏必有一戰? - 天天要聞

有人說是老美與戰鬥民族的大國博弈;還有人說,這是俄烏的歷史恩怨造成的。怎麼說呢?都對,也都不全對,最起碼在我看來,都沒說到根上。

問大家一個問題:你知道烏克蘭這個國家是怎麼來的嗎?

肯定有人要拿「基輔羅斯」說事了,說這是個偉大的帝國,不僅公元9世紀叱吒歐洲大陸,還搞掉了俄國不少地盤。是,基輔羅斯確實厲害,可建立基輔羅斯的人和現在的烏克蘭人壓根不是一波,人家是北歐人,不是斯拉夫人

蘇聯送出的烏克蘭,輕信西方契約精神,歷史註定俄烏必有一戰? - 天天要聞

17世紀到18世紀,烏克蘭復興主義才開始抬頭,本著「一家人一起過」的原則,烏克蘭人願意投靠俄國人,於是公元1654年「第一次俄烏融合」開始。此時真正意義上屬於烏克蘭人的土地非常小,位於第聶伯河左岸,是烏克蘭民族和文化的核心地帶,可即便如此,烏克蘭人仍然先後飽受了來自波蘭-立陶宛聯邦瑞典人和韃靼人的入侵和壓迫,日子並不好過。

蘇聯送出的烏克蘭,輕信西方契約精神,歷史註定俄烏必有一戰? - 天天要聞

18世紀到19世紀,俄國先後完成了對波蘭的兩次瓜分,又從韃靼汗國以及奧斯曼帝國手中拿到了大量地盤,其中包括「右岸烏克蘭」地區以及黑海北岸和亞速海北岸的「新俄羅斯」地區。鑒於烏克蘭投靠了自己,同時也需要與西歐之間存在戰略緩衝區,沙皇大手一揮,直接把這些新打下來的地盤全部賞賜給了烏克蘭,由此,烏克蘭領土大幅增加,由於這些地區內的種族繁多,文化差異巨大,也進而出現了烏克蘭歷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

蘇聯送出的烏克蘭,輕信西方契約精神,歷史註定俄烏必有一戰? - 天天要聞

時間來到1917年,蘇維埃推翻了沙皇統治,槍斃了老皇帝一家,1922年,蘇俄正式成立,烏克蘭隨之向紅色大家庭交了投名狀,作為回報,蘇俄把一戰時從奧匈帝國手裡分出來的,「西烏克蘭」和「外喀爾巴阡」兩個地區劃給了烏克蘭。說個冷知識:蘇維埃的導師列寧同志就是烏克蘭人,這次切割地盤就是列寧主持的。

蘇聯送出的烏克蘭,輕信西方契約精神,歷史註定俄烏必有一戰? - 天天要聞

二戰爆發後,烏克蘭作為蘇聯大家庭的一份子,可謂出錢又出名,為贏得偉大的衛國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同盟國贏得勝利後,蘇聯以戰勝國的身份迅速崛起為超級大國,成為世界兩極中的一極。

此時烏克蘭作為蘇聯與西方地緣上的天然緩衝帶,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為了讓優勢變得更明顯,斯大林再次將大片領土分割給烏克蘭,其中包括原本屬於羅馬尼亞的北布科維納、北比薩拉比亞以及南貝薩拉比亞。

蘇聯送出的烏克蘭,輕信西方契約精神,歷史註定俄烏必有一戰? - 天天要聞

你以為這就完了嗎?當然沒有,因為俄烏戰爭最重要的導火索——克里米亞半島此時還沒在烏克蘭手中。

蘇聯送出的烏克蘭,輕信西方契約精神,歷史註定俄烏必有一戰? - 天天要聞

1954年,斯大林的時代已經結束,赫魯曉夫帶領下的蘇聯已經不復當年之勇,然而他依舊沒有慢待烏克蘭,把克里米亞送了過去。至此,經過沙皇、列寧、斯大林和赫魯曉夫的多次慷慨解囊,才有了一個地緣複雜,民族眾多,文化迥異的現代烏克蘭,換句話說,和其他靠著征服、掠奪擴大地盤的國家不同,烏克蘭完全是被送出來的,是自己躺出來的。

蘇聯送出的烏克蘭,輕信西方契約精神,歷史註定俄烏必有一戰? - 天天要聞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現代烏克蘭是缺少歷史的,也缺乏實踐和歷練的年輕國家。從蘇聯解體後獨立到今天,其作為主權國家的時間僅有短短三十餘年。

蘇聯送出的烏克蘭,輕信西方契約精神,歷史註定俄烏必有一戰? - 天天要聞

蘇聯的解體對於幾乎所有東歐國家的歷史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其中包括俄羅斯和烏克蘭。前者繼承了前蘇聯7成的遺產,後者分到了剩下的3成,就像一個沒有了家長的大家庭,大家都不願意吃大鍋飯,覺得分出去才能混得更好,於是開始分家,可房子誰多拿一間,錢誰多要一分,欠的債又怎麼去還,就成了大問題,從這一點看,國家和小家其實沒什麼區別。

蘇聯送出的烏克蘭,輕信西方契約精神,歷史註定俄烏必有一戰? - 天天要聞

蘇聯解體後,葉利欽克拉夫丘克展開了曠日持久的辯論,甚至一度演變為激烈的爭吵,他們誰都不願意多讓一步,葉利欽表示,如果烏克蘭讓俄羅斯的利益受到損害,就拒絕輸送石油和天然氣,而克拉夫丘克作則以不為俄羅斯提供糧食和鋼鐵作為反擊,其實大家心裡都知道,手裡都拿捏著對方的命脈,只不過王牌不打出去,是時機未到而已。

蘇聯送出的烏克蘭,輕信西方契約精神,歷史註定俄烏必有一戰? - 天天要聞

當時不管是俄羅斯民眾還是烏克蘭民眾,看著兩個領導人為了自己的人民,不顧面子,拼了命的博取利益,都笑得合不攏嘴,只是他們都沒想到,短短三十年後,從爭吵變成了刀兵相向,讓前蘇聯的榮光徹底黯淡。

蘇聯送出的烏克蘭,輕信西方契約精神,歷史註定俄烏必有一戰? - 天天要聞

當然了,俄烏因為分家已經產生了嫌隙,但還不至於到火拚的地步,真正讓兩國註定一戰的直接原因,來自美西方的欺騙,或者說戰鬥民族輕易的相信了西方的所謂「契約精神」,而烏克蘭,則是最後的底線。

蘇聯送出的烏克蘭,輕信西方契約精神,歷史註定俄烏必有一戰? - 天天要聞

當年老美為了防止和蘇聯爆發直接衝突,採用了「緩兵之計」,承諾,只要蘇聯將東德駐紮的40萬蘇軍撤離,並且促成兩德合併,那麼北約將不會東擴,以便讓蘇聯與歐洲之間有足夠的安全空間,為了讓蘇聯安心,還在地圖上標出了一條所謂「安全線」。

蘇聯送出的烏克蘭,輕信西方契約精神,歷史註定俄烏必有一戰? - 天天要聞

咱就說這話讓咱們小老百姓都不能信,可當時的蘇聯信了,以為美西方一定會恪守「契約精神」。老美一句話,戈爾巴喬夫就把40萬軍隊,原封不動的拉回了國,這相當於直接放棄了二戰後蘇聯在歐洲獲得的所有利益。老美成功完成了「一兩撥千金」,堪稱奇蹟。

蘇聯送出的烏克蘭,輕信西方契約精神,歷史註定俄烏必有一戰? - 天天要聞

可北約是怎麼回報的呢?1999年,第一次東擴,反俄情緒高漲的波蘭、捷克匈牙利三國加入北約;2004年,第二次東擴,包括波羅的海三國在內的總計七個國家加入北約;2009年,第三次東擴,阿爾巴尼亞克羅埃西亞加入;2017年,第四次東擴,黑山宣布加入北約;2020年,第五次東擴,北馬其頓加入北約;2022年,第六次東擴,芬蘭和瑞典成為北約成員國。

蘇聯送出的烏克蘭,輕信西方契約精神,歷史註定俄烏必有一戰? - 天天要聞

其中第一次東擴是柯林頓在任期間完成的,第二次是小布希主導的,第三次是奧巴馬的手筆,第四次和第五次是川普主持的,最後一次則發生在拜登上任之後。什麼意思?原本老美承諾給蘇聯的「北約絕不東擴」的承諾,完全無效,那份文件就是一堆垃圾,冷戰結束後的歷任美國總統,全部食言。當年不向東走一公里,變成了如今分六步走了1000多公里,直接干到了俄羅斯的家門口。

蘇聯送出的烏克蘭,輕信西方契約精神,歷史註定俄烏必有一戰? - 天天要聞

大塊的戰略緩衝區被北約蠶食殆盡,僅剩烏克蘭與白俄羅斯兩個國家,而烏克蘭國內在爆發了兩次「顏色革命」後,親西方派強勢上台,全國上下瀰漫著反俄情緒,加入歐盟或北約更被提上議程。

蘇聯送出的烏克蘭,輕信西方契約精神,歷史註定俄烏必有一戰? - 天天要聞

烏東是距離俄羅斯本土最近的地方,差不多相當於北京到山海關的距離,如果烏克蘭在下一輪北約東擴中如願以償,這無疑是把大炮架在了俄羅斯家門口,試想當年鬼子打到了山海關,你聽到了急不急?這是一個道理,不是俄羅斯理不理性,愛不愛好和平的問題,是到了生死存亡之際,你國家最後的防線即將被突破。

就像老美的俄羅斯問題專家米爾斯·海默說的:「是我們有錯在先,沒有遵守當年的契約,你可以去教訓北極熊,但不能一次又一次去戳熊的眼睛,那麼它肯定會反擊」。

蘇聯送出的烏克蘭,輕信西方契約精神,歷史註定俄烏必有一戰? - 天天要聞

從柯林頓到小布希,從奧巴馬到拜登,每一任都去挑釁戰鬥民族,普京不是戈爾巴喬夫,也不是葉利欽,他忍不了,也沒有了忍下去的餘地,既然戰鬥無可避免,那就先下手為強,這就是普京發動「烏克蘭特別軍事行動」的原則。與其說他是個「戰鬥狂人」,不如說是美西方步步緊逼下的無奈之舉,別忘了,他也曾試圖走進歐洲,融入西方。好了,今天咱們就說到這裡。大家對此怎麼看?認可這些觀點嗎?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前有市民宣傳電影《731》,女童自發留言「愛我中國」 - 天天要聞

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前有市民宣傳電影《731》,女童自發留言「愛我中國」

極目新聞記者 王柳欽5月4日,極目新聞記者在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現場看到,雖然天空飄起了小雨,但門口還是排起了近百米的長隊,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前來銘記歷史,接受愛國主義教育。遊客在雨中排起長隊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遺址入口處,有市民攜帶電影《731》海報進行自發宣傳。極目新聞記者了解到,龔...
探秘秦皇陵百戲俑與青銅水禽 - 天天要聞

探秘秦皇陵百戲俑與青銅水禽

考古實證,秦始皇帝陵根據「若都邑」的理念來營建,都邑里有政治、軍事,也有宮廷生活、文化娛樂。秦朝的休閑生活會是怎樣的景象?5月4日,總台央視綜合頻道(CCTV-1)22:30檔,《尋古中國·探秘秦始皇陵》第四集《百戲水禽》帶你通過考古研究新成果,對秦朝文化娛樂生活一探究竟。半裸陶俑究竟是什麼人?秦始皇帝陵東南部...
一查嚇一跳,李嘉誠資產大揭秘:英國才是他的「金庫」 - 天天要聞

一查嚇一跳,李嘉誠資產大揭秘:英國才是他的「金庫」

如果說全世界最會賺錢的人是誰?李嘉誠絕對排得上號。最近,他又一次把自己送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前陣子那樁港口交易鬧得人盡皆知,一邊是國家利益,一邊是家族資產,李嘉誠站哪邊,大家其實心裡都有點數。港口本來要賣給美國財團,還好有關部門及時叫停。
琉璃河考古隊節日在崗:當「90後」遇上「3000後」 - 天天要聞

琉璃河考古隊節日在崗:當「90後」遇上「3000後」

房山區琉璃河鎮,開滿野花的草叢上,挖開了深淺不一的坑,每個都有專屬的數字加字母編號。這處小型發掘現場,是3000多年前「北京城」的外城壕東段一部分。五四青年節,北京市考古研究院一群「90後」考古人員面朝黃土背朝天,小心翼翼地颳去層層覆土,專心致志地在「護城河」底搜尋古人留下的蛛絲馬跡。安妮娜在發掘現場複核...
為了正義與和平——中國加強抗日航空英烈史料徵集保護工作 - 天天要聞

為了正義與和平——中國加強抗日航空英烈史料徵集保護工作

新華社南京5月4日電 題:為了正義與和平——中國加強抗日航空英烈史料徵集保護工作新華社記者鄭冬睿、張晨光、陸華東搖開檔案櫃,戴上白手套,小心翼翼地翻開一冊蘇聯籍抗日航空英烈資料,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工作人員繆磊開始了自己一天的工作。202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蘇聯偉大衛國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
美國現在才知道,給中國強加的苦難越多,中國越是加速崛起 - 天天要聞

美國現在才知道,給中國強加的苦難越多,中國越是加速崛起

美國現在才知道,給中國強加的苦難越多,中國越是加速崛起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還原歷史背後真相】很多人不理解,作為美國這個超級霸主來說,為何總是喜歡將苦難和威脅強加於其他國家。所以動不動就是開兩艘航母戰鬥群過去威脅,或者極限施壓,或者就是直接的戰
【前沿精選】技術官僚、民粹主義和國際組織的(去)合法化 - 天天要聞

【前沿精選】技術官僚、民粹主義和國際組織的(去)合法化

前沿精選 學刊簡介《國際關係前沿》是國政學人學術共同體發起創辦的電子刊物,旨在述介國際關係領域具有開創性、前沿性、學理性、實證性、思辨性的研究成果,梳理國際關係領域主要期刊新近發表的學術成果,以此搭建了解國際學術前沿的便捷窗口。目前已更新至2025年第2期(總第20期)。 獲取本期《國際關係前沿》全文渠道1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