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電視劇《宰相劉羅鍋》是不少80/90後童年美好的回憶,劇中山東青年劉墉進京趕考,在京城因緣際巧的碰上了當今皇上乾隆, 並贏了乾隆下了一盤棋,過程中與寵臣禮部侍郎和珅結下了不解怨恨。因為背負羅鍋,劉墉又稱"劉羅鍋"。
.在比棋招親中,戰勝各方棋手,被招為六王爺的女婿,相約中了狀元就成婚。 劉墉果然不負眾望高中狀元,並被派往江寧任知府,政績卓著。 自從京城結怨之後, 和珅念念不忘要致劉墉於死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對劉墉百般刁難。自此, 劉墉與和珅在朝廷、在民間,對公事、 對私事發生了一系列鬥智斗勇的故事
歷史上劉墉長這樣,並不羅鍋,也不是寒門學子,他是個中了進士的頂級官二代其父劉統勛拜東閣大學士,兼管禮、兵二部任首席軍機大臣死後追授太傅,謚號文正,成為清朝大臣中初歿即得謚"文正"的第一人,劉墉進京趕考時已經31歲了,在早婚早育的古代這年紀不可能尚格格。
劉墉仕途順暢但其成就遠不如其父,乾隆十六年(1751年),劉墉考中進士, 乾隆二十七年(1762)授太原知府,後擢翼寧道。乾隆三十一年因失察發往軍台,旋以父蔭授江寧知府, 又遷陝西按察使。 乾隆四十一年署內閣學士,在南書房行走,後調任湖南巡撫,有政績。乾隆四十七年仍值南書房,充三通館總裁。歷任工部、吏部尚書。嘉慶二年(1797)劉墉升任體仁閣大學士,去世時八十五歲,追贈太子太保,謚號文清。
劉墉的成就遠不足稱相,如果乾隆朝非要選一人稱相,那只有和珅了,和珅任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兼管吏部、 戶部、刑部、理藩院、戶部三庫, 還兼任翰林院掌院學士等重要的職位,已經做到位及人臣了。
丞相之位起於大秦李斯終於明初胡惟庸,朱元璋在胡惟庸案後明太祖朱廢除丞相之位,設置六部,丞相從此退出歷史舞台了。明清朝民間所謂宰相一般指位極人臣的官員,並不是李斯諸葛亮那種真正的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