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1年,300斤的福王朱常洵在府中與妻妾飲酒,聽聞李自成攻城了,嚇得他魂不附體,趕緊拖著肥胖的身體帶著家人逃命。
朱常洵是萬曆皇帝的第三子,母親是寵妃鄭貴妃,父親萬曆偏愛這個兒子,他是爭國本事件的主角之一。
萬曆皇帝一直想將皇位留給朱常洵,可文官集團堅持原則不支持,皇帝負氣不上朝。
拖來拖去,皇帝和大臣爭了13年,大臣換了一批批,他們依然不肯屈服。萬曆二十九年,萬曆皇帝不得不同意,冊封了長子朱常洛為太子。
同時三子朱常洵被為封為福王,大明規定:藩王大婚後(或15歲)就要去封地就藩,無詔不得入京,可朱常洵四皓沒有離開北京的意思。
福王的封地在河南洛陽,他的王府建造,花了10年的時間,花費50萬兩白銀巨資。一直在拖時間,萬曆皇帝還想著給朱常洵製造奪嫡的機會。
鄭貴妃還想等李太后70大壽之後,再讓兒子去封地,可李太后69歲時去世了。30歲的福王沒有理由在北京呆下去了,1614年,福王一步三回頭的去了洛陽封地。
這位備受寵愛的福王,在封地過著窮奢極欲的生活,洛陽的藩王府比北京的紫禁城還要富有。
朱常洵整日沉迷女色,飲酒作樂,縱情歌舞,十多年間他居然將自己吃成300斤的大胖子。
在洛陽,福王無人敢管,就是因為萬曆皇帝對愛子一直有愧疚之情,無論他有什麼錯誤,也從不指責。
明末天下大亂,軍隊路過洛陽時,士兵看到洛陽的奢華,心中不平,大呼:「皇帝將財富都給了福王,卻讓士兵餓肚子去打仗,不公平」。
朝中一些大臣寫信給朱常洵,讓他疏財救助災民,也是為福王長遠考慮。但朱常洵不肯舍財,只顧自己享受。
日子一天天渡過,1641年正月,李自成的起義軍攻到洛陽,依然沉浸在吃喝玩樂中的福王,這才害怕。他眼看大勢已去,帶著家人躲到城外的迎恩寺,想逃過這一劫。
李自成原本是驛站的國家工作人員,被裁員一下失去了生活來源,參加了起義軍。
福王所在的洛陽是天下財富所在之地,福王的財富更甚於皇帝,並且他在洛陽十幾年作惡多端,起義軍自然不會放過他。
李自成派人去寺中抓了福王,福王朱常洵是一點氣節也沒有,跪在地上,痛哭流涕,苦苦相求只想活命。
李自成對這個毫無骨氣的福王,厭惡至極,於是將他帶到福王府的宴會上。
在福王府架起千人鍋,派人抓來8隻梅花鹿,將它們宰殺,放入鍋中燉煮,然後活生生割掉福王一大塊肉剁碎,跟鹿肉拌在一起煮熟後,分給士兵做下酒菜。這就是著名的福祿宴的傳說。
當然關於福王的死還有另一種說法,福王被俘虜後,被下令斬殺,屍首拋在路上,福王府的太監最終為他辦了喪事。
李自成和士兵飽餐一頓,然後將福王府中的金銀財寶一車一車全部運走。
福王一生驕奢淫逸,從未對國家做過貢獻,只知道享樂,索要國家財富,得到這個下場也是活該。
福祿宴,這個傳說也許是當地百姓為了誇大李自成的威名而流傳下來。
#妙筆生花創作挑戰##頭條創作挑戰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