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見深:被滿清抹黑的皇帝,為明朝續命160年,打仗比朱棣還要狠

2023年10月23日13:27:11 歷史 1337

前言

大明王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輝煌燦爛的朝代,它經歷了276年的發展歷程,共有16位皇帝。在這16位皇帝當中,明憲宗朱見深無疑是最傑出的一位,他內修外攻,使大明王朝在他手中達到鼎盛時期,為大明國祚續命了160多年。然而,在後來的歷史書寫中,朱見深卻常常被滿清統治者抹黑,其卓越的政績被淡化。今天,讓我們走近這位偉大而又傳奇的明憲宗,重新審視這個偉大的皇帝。

朱見深:被滿清抹黑的皇帝,為明朝續命160年,打仗比朱棣還要狠 - 天天要聞

小標題:朱祁鎮昏庸失職,明朝瀕臨亡國

1449年,明英宗朱祁鎮繼位,開啟了大明王朝的中期衰敗。這個皇帝勤政愛民的美名,和他實際上的昏庸失職形成了鮮明對比。

朱祁鎮喜愛宦官汪直等奸佞之徒,同時又疏遠忠良如于謙。1449年,蒙古瓦剌部騷擾北京周邊,朱祁鎮置之不理, 起汪直統領10萬大軍前往防禦。汪直不懂軍事,戰敗被俘。朱祁鎮親自率軍出征想補救,卻在土木堡被蒙古軍俘虜。

這就是著名的「土木堡之變」,它直接導致了明朝30萬大軍覆沒,王朝幾乎滅亡。當時的太子朱見深,也就是後來的明憲宗,只有7歲。看著王朝瀕臨滅頂之災,朱見深作為皇太子,承受了巨大的恐懼和壓力。

朱見深:被滿清抹黑的皇帝,為明朝續命160年,打仗比朱棣還要狠 - 天天要聞

小標題:景泰帝登基,朱見深命運多舛

在危難時刻,朱祁鎮的親弟弟朱祁鈺挺身而出,統領百姓勤王。在於謙的輔佐下,朱祁鈺擊退蒙古軍隊,解除了燕京的危機。隨後,朱祁鈺登基為帝,是為景泰帝。

景泰帝為了鞏固自己的帝位,先是廢黜了朱見深的太子之位,改封為沂王,然後立自己兒子為太子。7歲的朱見深,一夕之間從太子淪為庶人,其命運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

朱見深:被滿清抹黑的皇帝,為明朝續命160年,打仗比朱棣還要狠 - 天天要聞

在景泰年間,朱見深過上了小心翼翼的生活。他被軟禁在府中,嚴密監視,生命常常岌岌可危。這可憐的孩子,被迫習慣了寂寞和恐懼。

「我彷彿是一隻困獸,被關在籠子里。」少年朱見深寫道,「我的人生充滿了不確定性,也許哪一刻就會結束。」

朱見深:被滿清抹黑的皇帝,為明朝續命160年,打仗比朱棣還要狠 - 天天要聞

小標題:朱祁鎮復辟,朱見深再次為太子

就在景泰朝趨於穩定之時,被俘的朱祁鎮奇蹟般重返燕京。他發動政變,重新奪回帝位,是為天順帝。景泰帝在混亂中被殺,于謙也被賜死,朱祁鎮復辟成功。

對於朱見深來說,這無疑是一個轉機。朱祁鎮重新立他為太子,他也終於重獲自由,重新回到皇太子的位置上。然而,大明朝的基業已然破敗不堪,內憂外患,情況日益嚴峻。

朱見深:被滿清抹黑的皇帝,為明朝續命160年,打仗比朱棣還要狠 - 天天要聞

1457年,俺答部的東蒙古軍隊南下犯邊。明軍不敵,只能退守大同。朱祁鎮為挽回聲威,親征東蒙古。然而,他不懂軍事,導致大明軍隊再次潰敗。這更加重了明朝的危機。

朱見深作為太子,目睹著大明王朝一步步走向滅亡的邊緣。他暗暗下定決心,一旦繼位,必須救國於危難之中。

朱見深:被滿清抹黑的皇帝,為明朝續命160年,打仗比朱棣還要狠 - 天天要聞

小標題:朱見深登基,雷厲風行挽救大明

1464年農曆十月,朱祁鎮駕崩,15歲的朱見深繼位,是為成化帝。登基之初,他就立刻採取雷厲風行的手段,先後誅殺奸佞宦官汪直、書禮監太監孫鏜,重用忠良如謝遷、劉健等。他還為于謙和景泰帝平反昭雪,顯示出超越個人恩怨的大度和胸懷。這些舉措,很快穩定住了朝局。

接下來,朱見深開始伐亂。1465年,廣西瑤族起義,攻佔廣西各地。朱見深任命大將趙輔,率軍平定叛亂。僅僅幾個月時間,趙輔就將瑤亂鎮壓下去,聲威大震。

朱見深:被滿清抹黑的皇帝,為明朝續命160年,打仗比朱棣還要狠 - 天天要聞

1467年,四川蠻族首領張獻忠起兵反明,攻陷重鎮成都。明軍再次調動,數月之間擊潰張獻忠,收復成都。

在平定內亂的同時,朱見深也未曾放鬆對外患的警惕。1467年,他派大將王越率軍出擊東北女真,在圖們江大敗女真軍。1472年,蒙古軍南下犯邊,朱見深再次派兵擊退,穩定了北方邊疆。

通過連番用兵,明憲宗使剛剛一蹶不振的大明王朝,再次煥發出雄厚的國力。正如一位老臣感嘆道:「我等以為大明已到盡頭,誰知一個少年皇帝,能使王朝再現生機。」

朱見深:被滿清抹黑的皇帝,為明朝續命160年,打仗比朱棣還要狠 - 天天要聞

小標題:成化之治,大明進入鼎盛

在穩固定國境的同時,朱見深也推行一系列內政措施,使大明進入鼎盛時期。

他減輕農民負擔,發展農業生產。取消多餘的苛捐雜稅,發展塘壩水利,使農業豐收。他還多次南巡江南,視察民情。一位江南鄉下農民說:「多年沒見過皇上這樣的好君主,他就像父親一樣愛護百姓。」

朱見深:被滿清抹黑的皇帝,為明朝續命160年,打仗比朱棣還要狠 - 天天要聞

此外,朱見深熱心教育,興辦學校,加強科舉。他認為「民可使由知」,提高人民知識素質,是國家富強的基礎。在位期間,明朝的社會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

在成化帝治下,大明進入極盛時期。國庫充裕,軍力強盛,人口增長,對外征戰不斷告捷,明朝的國際聲望達到頂峰。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朱見深駕崩,享年49歲。

朱見深:被滿清抹黑的皇帝,為明朝續命160年,打仗比朱棣還要狠 - 天天要聞

小標題:朱見深傳奇一生,為大明續命160年

朱見深先後經歷太子、庶人、再次為太子、即位等沉浮變化,可謂一生傳奇。他繼位時明朝已到最危急時刻,卻依靠其超人的政治和軍事才能,將大明帶入鼎盛,為王朝續命160年。

無數事實證明,沒有朱見深的中興之治,大明王朝幾乎到了滅亡的邊緣。正是有他這位英明神武的皇帝,明朝才能延續至公元1644年崇禎帝投江自盡為止。

可惜,在後世的歷史書寫中,滿清統治者刻意淡化和醜化了這位偉大皇帝的功績。但歷史的真相永遠自然光,朱見深那波瀾壯闊的一生,必將贏得後人更加公正的評價。

朱見深:被滿清抹黑的皇帝,為明朝續命160年,打仗比朱棣還要狠 - 天天要聞

結語

朱見深是大明中興之主,也是一位傳奇的皇帝。我們不應因為後來統治者的偏見,而對他有不公的評價。相反,每一個公正的歷史學家都應該重新審視這個偉大的皇帝,重鑄他的歷史形象。我們有理由相信,明憲宗那一段輝煌的成化之治,必將在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中永遠閃耀。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辛亥革命爆發了,清朝為何不逃回東北?真相:逃回去下場更慘 - 天天要聞

辛亥革命爆發了,清朝為何不逃回東北?真相:逃回去下場更慘

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堅持創作的動力~文|避寒編輯|避寒《——【·前言·】——》清朝滅亡那年,沒人真以為他們會就此散場,太后還在,皇帝還在,兵還在,滿人還沒死心。東北是祖宗地,是根
毛主席怒批:賀子珍哥哥行政八級?這不合理! - 天天要聞

毛主席怒批:賀子珍哥哥行政八級?這不合理!

在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畫卷中,有一位身影,雖不常處於聚光燈下,卻以堅定的步伐、無畏的勇氣,踏出了一條獨屬於自己的閃耀軌跡,他就是賀敏學。他與毛主席之間,有著諸多不為人知卻意義非凡的故事,而他的行政待遇問題,更是掀起了一陣不小的波瀾。賀敏學出身
崔康熙:克雷桑停賽有一定影響;要在高原球場踢得更聰明一些 - 天天要聞

崔康熙:克雷桑停賽有一定影響;要在高原球場踢得更聰明一些

北京時間5月4日,中超第11輪山東泰山客戰雲南玉昆賽前,山東主帥崔康熙攜球員趙劍非出席了新聞發布會。備戰情況趙劍非:球隊是剛抵達雲南,賽程很密集,路途很遙遠,隊員們在恢復,以最好狀態迎接新的比賽,希望在客場拿到滿意的結果和分數。崔康熙:這場比賽的關鍵在於恢復和狀態提高,戰術要進行好準備,隊員們要踢得更聰...
巴菲特掌舵伯克希爾60年後將卸任CEO,庫克:認識他是人生中最珍貴的經歷之一 - 天天要聞

巴菲特掌舵伯克希爾60年後將卸任CEO,庫克:認識他是人生中最珍貴的經歷之一

「股神」巴菲特宣布即將卸任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CEO的消息,震驚全球。當地時間5月4日,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在伯克希爾年度股東大會上宣布,負責非保險業務的副董事長格雷格·阿貝爾將在董事會批准後執掌伯克希爾·哈撒韋。他表示,董事會計劃於周日(當地時間5月5日)舉行會議。據媒體報道稱,這一消息震驚了...
與皇位失之交臂的清朝肅親王豪格 - 天天要聞

與皇位失之交臂的清朝肅親王豪格

清朝皇帝皇太極駕崩後,因未指定繼承人,一場激烈的皇位爭奪戰在皇官崇政殿打響。肅親王豪格就是在這場鬥爭中與皇位失之交臂。多爾袞當時,清廷的朝堂上由此形成涇渭分明的兩大陣營:一個是以肅親王豪格為首的皇子派,豪格是清太宗皇太極長子,相貌不凡,英武
王 笛:五四運動,「比勝利更偉大的是中國的覺醒」 - 天天要聞

王 笛:五四運動,「比勝利更偉大的是中國的覺醒」

今天是五四,讀歷史學家王笛《中國記事(1912—1928)》,令人深思,特別是本書第四部「巨人醒來,1919」,講述西方媒體眼中的五四運動——歡呼「中國開始覺醒」。經授權刊出書摘,讓我們一起看看,一百多年前西方人是怎麼看待中國的五四運動的。文|王笛「中國開始覺醒」比勝利更偉大的是中國的覺醒。——美國專欄作家喬治...
蔣少龍:柏林牆、奧斯維辛及多瑙河岸的鞋子 - 天天要聞

蔣少龍:柏林牆、奧斯維辛及多瑙河岸的鞋子

文|蔣少龍人間四月天,正是一年春光好。東歐遺產之旅,德國柏林牆、波蘭奧斯維辛集中營、布達佩斯多瑙河岸的鞋子紀念碑,歷史不容遺忘。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往者不諫,來者可追,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首先來到柏林牆遺址。清晨的陽光照耀在東柏林的一條大街上,柏林牆的遺址就在這條大街。儘管柏林牆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