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監為何比宮女更受古代皇帝偏愛?

2023年09月24日05:07:07 歷史 1417

宮廷中的太監,這個職業在古代封建王朝的歷史中仍然存在。他們是專門為皇室服務的男僕,負責照顧皇帝和後宮的嬪妃們。太監也可以被稱為宦官,擔任官職。然而,在先秦西漢時期,宦官並不全部都是閹人。東漢時期開始,宦官才全部由閹人擔任,成為服務皇室的官員的總稱。我們熟知的東漢蔡倫造紙明朝鄭和下西洋以及宦官專權的魏忠賢,他們不僅僅只是做伺候人的工作,還擔任了朝廷的其他重要工作。

太監為何比宮女更受古代皇帝偏愛? - 天天要聞

為了維護後宮女眷們的純潔,防止與男僕發生不正當關係,所以需要使用閹人充當宦官的角色。到了清朝,宦官和太監這兩個詞合併成一個意思。在宮中伺候的太監,主要負責照顧皇室成員的生活起居、飲食、洗衣打掃和其他雜務。干這些工作的既有太監也有宮女,但在嬪妃身邊伺候的大多是宮女,而在皇帝身邊伺候的大多是太監。為什麼皇帝要用太監而不是心細溫柔且貌美的宮女呢?

太監為何比宮女更受古代皇帝偏愛? - 天天要聞

原因有兩個。第一個原因很好理解,嬪妃們的存在是為了伺候皇帝、誕育子嗣,因此皇帝要忙於國事,日理萬機。雖然前朝和後宮相輔相成都需要顧及,但是前朝的事情肯定比後宮的事情更重要。同時,嬪妃們不得迷惑皇帝,不能讓皇帝沉迷於美色而忽略朝政。如果妃子魅主了,是可以受到懲罰的。前朝的官員發現皇帝寵幸嬪妃而不理朝政,他們會進言勸告,太后和皇后也會懲罰嬪妃。

太監為何比宮女更受古代皇帝偏愛? - 天天要聞

在後宮的所有妃嬪和宮女都可能得到皇帝的寵幸,就連正式封號的嬪妃也不能過多打擾皇帝,因此皇帝本身也得自覺,不能完全依賴宮女而分散注意力。比如清朝那些能進宮伺候的女子都是八旗出身,身份是不同的,即使她們進了宮,也還是希望能夠成為皇帝的主子。所以,為了讓皇帝專心處理朝政,近身伺候的人必須是太監。雖然太監從生理上來說並不算是完整的男人,但是體格和力氣上優於柔弱的宮女,他們能幹很多粗活。

太監為何比宮女更受古代皇帝偏愛? - 天天要聞

相比之下,皇帝還是更願意讓太監去干。第二個原因有一定的深意,那就是封建王朝中「後宮不得干政」的規矩。然而,皇帝身邊需要的人除了朝臣,有官職的太監也是可以的。太監整天伺候在皇帝身邊,熟悉前朝的事情,也更能體察皇帝的心思。有時候,太監比朝臣更加方便。因此,在皇宮中,太監的職責和功能是超越宮女的,並且他們是皇權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太監為何比宮女更受古代皇帝偏愛? - 天天要聞

維護皇權的統治是每個皇帝一生中都在努力的事情。每個人都想覬覦皇位,也會有臣子謀反的例子。雖然皇帝是最高掌權者,但他也要防範很多人,除了宗親可能篡位外,眾臣子與皇權是兩個不同的圈子。皇帝既依賴臣子又要防範臣子。這時候,太監的隱藏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他們守在皇帝身邊,對政治有一定的敏感度和權力野心,可以監督大臣和宗親,成為各種權力制約者之間的制約者。

太監為何比宮女更受古代皇帝偏愛? - 天天要聞

因此,宦官參與政治是必然的。比如在安史之亂後,唐朝很多宦官被授予建軍職責,幫助皇帝監視前方軍事情況。他們不能領兵作戰,也不用擔心囤積自己的兵力,與帶兵打仗的將領們也很難勾結。明朝時期,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朱元璋設立了錦衣衛這個機構,後來的明朝皇帝又建立了東西廠,宦官擔任提督,只對皇帝負責,大幅提升了宦官的政治權力。

太監為何比宮女更受古代皇帝偏愛? - 天天要聞

太監為何比宮女更受古代皇帝偏愛? - 天天要聞

這三個機構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監視、偵查和鎮壓官吏的不法行為。雖然宦官權力過大,後來造成了魏忠賢宦官專權,但是皇帝並不害怕。因為太監沒有子嗣,他們不能對皇權造成真正的威脅。即使權傾朝野,魏忠賢最後也還是被崇禎皇帝殺掉了。所以,對皇帝來說,宮女再貌美也沒有實質上的意義。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弘揚虎門精神 志願樹立形象 - 天天要聞

弘揚虎門精神 志願樹立形象

華南區:潘光華 報道 銘記歷史,不忘初心,牢記虎門銷煙史。2023年12月9日,東望志願者廣東廣州東莞德軒課堂10人,不忘初心,追憶紅色故事,來到廣州東莞市虎門銷煙紀念館參觀。
樊曄冒死送餅,劉秀知恩圖報 - 天天要聞

樊曄冒死送餅,劉秀知恩圖報

本文乃本人看白話版書籍時以白話文轉文言文所撰,非歷史古語對話原版,故請以史記對話為準,本文乃本人練筆之作,如有不妥之處還請大家多多賜教,謝謝!
87年張學良太太于鳳至,在美國招聘管家:提供食宿,月薪600美元 - 天天要聞

87年張學良太太于鳳至,在美國招聘管家:提供食宿,月薪600美元

前言1955年,在美國朋友詹森夫人莉娜的建議下,于鳳至開始做投資生意。通過學習炒股的知識和技巧,于鳳至在股市中逐漸嶄露頭角。由於在股市上做得風生水起,于鳳至甚至登上了美國的報紙,被譽為「華爾街股神」。此外,于鳳至還涉足房地產,積累了豐厚的資財。
三個多月沒好好寫歷史人物了,寫一篇胡說吧 - 天天要聞

三個多月沒好好寫歷史人物了,寫一篇胡說吧

愚蠢是會傳染的,智慧亦是。從傳承的角度來看,愚蠢和智慧沒有高下之別,他們都屬於後天導向,從所謂的原生家庭開始,之後不管無意影響還是有意塑造,本質都是在衝擊下一輩人的先天秉性。
中國本能趁機收復越南,卻因為該皇帝的錯誤決定,讓此國獨立至今 - 天天要聞

中國本能趁機收復越南,卻因為該皇帝的錯誤決定,讓此國獨立至今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許多時刻決定了國家的命運。一段被遺忘的歷史發生在中國明朝時期,當時中國本能趁機收復越南,卻因該皇帝的錯誤決定,讓這個鄰國至今保持獨立。時光回溯到15世紀,中國明朝正鼎盛一時,而越南則是明朝的附庸國。然而,明成祖朱棣(永樂帝)的一系列錯誤決策改變了歷史的走向。
戰國七雄里,秦國有白起,趙國有廉頗,其他五國的名將分別是誰? - 天天要聞

戰國七雄里,秦國有白起,趙國有廉頗,其他五國的名將分別是誰?

戰國時期,中國歷史上出現了眾多的諸侯國,其中以秦、趙、齊、楚、燕、韓、魏七國為主。每個國家都湧現出一些傑出的軍事將領,各自為其國家立下赫赫戰功。在這個七雄爭霸的時代,秦、趙兩國的白起和廉頗分別是兩位備受矚目的名將,而其他五國也有一些傑出的軍事統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