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美國海關拿走一中國女人手裡的6800美...

2023年09月22日17:01:04 歷史 1629

1957年,美國海關拿走一中國女人手裡的6800美元現金,但女人開心地笑了。多年以後,海關人員才明白,自己的一時貪心,給美國造成了多大的損失。

銘記林蘭英半導體之母回國奉獻的感人故事

1957年,一個叫做林蘭英的中國女科學家,拿著一個公文包經過美國海關時被攔下來檢查。

林蘭英心裡有些忐忑,因為她行李箱里裝的不是普通物品。

林蘭英是中國半導體研究的先驅,1948年她去美國留學,在賓夕法尼亞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成為第一位女博士。

在美國期間,她成果豐碩,製造出全球第一根硅單晶,申請了兩項專利,發表多篇論文,成為半導體領域的佼佼者。

然而林蘭英決心回國,將自己的知識和技術獻給祖國。美國政府為挽留林蘭英,給予她高薪和優厚待遇,但林蘭英毫不動搖,婉言謝絕了美國的挽留。

甚至說,美國還以母親患病為由,勸林蘭英把母親接來美國治療,但林蘭英堅定表示要回國報效祖國。

林蘭英辦好回國手續時,美國海關突然要檢查她的行李。海關人員將她的行李翻得亂七八糟,林蘭英心裡緊張萬分。

當一名檢查員拿起兩個裝有白色粉末的小藥瓶詢問裡面是什麼時,林蘭英假裝哭泣,說那是治病的特效藥。檢查員同情她的難處,將藥瓶放了回去。

另一名檢查員發現林蘭英行李里有6800美元的支票,表示可以將錢沒收留下林蘭英,但林蘭英毫不猶豫地放棄了這筆錢。

終於,在雙方討價還價後,林蘭英順利上船回國了。

林蘭英鬆了一口氣,因為那兩個小藥瓶里裝的不是葯,而是她在實驗室偷偷帶出來的50克鍺單晶和100克硅單晶。

這兩種稀有材料是製造半導體的關鍵,但當時中國買不到。為了祖國的科技發展,林蘭英冒著風險將其帶回中國。

一回國,林蘭英就把這批稀有材料全數交給中科院,成為中國半導體技術發展的重要基礎。

多年後,林蘭英表示自己回國只是因為「祖國需要我」。

林蘭英無私奉獻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一個人如果沒有理想和信念,就會迷失方向,有了信念,就能為之嘔心瀝血。

像林蘭英這樣的科學家,我們都應該永遠銘記和敬佩。

林蘭英出生於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從小就對科學抱有濃厚興趣。她考入南開大學物理系學習,並獲選派赴美國留學深造。

在美國期間,林蘭英不辱使命,刻苦攻讀,終於獲得賓夕法尼亞大學博士學位。這不僅是她個人的榮譽,也是中國女性科學家的驕傲。

林蘭英回國後,立即投身國家的科研事業,在中科院半導體所工作。為使中國儘快掌握先進半導體技術,她日以繼夜地進行實驗研究,最終成功掌握了硅單晶製造技術。

在她的帶領下,中國的半導體事業取得長足發展,為國家的科技進步作出重大貢獻。

林蘭英不僅是位傑出的科學家,也是一位可敬的老師。她悉心培養後進,將寶貴知識和經驗傳授給年輕一代。

許多學生在她的熏陶下成長為技術骨幹。林蘭英用畢生心血澆灌出了中國半導體事業的森林。

林蘭英愛國愛民、無私奉獻的精神,是全國人民的共同財富。

每當想起她那堅毅的眼神、襟懷坦蕩的胸懷,我們都會倍感振奮。

「為人民服務」是林蘭英一生的宗旨,也將激勵無數後來者不懈奮鬥、建功立業。

1957年,美國海關拿走一中國女人手裡的6800美... - 天天要聞

1957年,美國海關拿走一中國女人手裡的6800美... - 天天要聞

1957年,美國海關拿走一中國女人手裡的6800美...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生於1990年,陳江被查 - 天天要聞

生於1990年,陳江被查

清廉海南網5月9日消息,萬寧市山根鎮黨委書記陳江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萬寧市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陳江(資料圖)4月29日,陳江因涉嫌違法違紀,辭去萬寧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職務。公開簡歷顯示,陳江,男,1990年5月出生,漢族,海南萬寧人,大學學歷,文學學士學位,2012年12月參加工作,2008年5...
正廳級闞吉林,職務調整 - 天天要聞

正廳級闞吉林,職務調整

重慶市民政局網站「領導信息」一欄最新信息顯示,闞吉林現任重慶市民政局黨組書記。闞吉林(資料圖)公開簡歷顯示,闞吉林,男,漢族,1969年11月生,大學、工程碩士,中共黨員。他歷任:重慶市紀委辦公廳副主任;重慶市開縣縣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縣委黨校校長,縣編委會主任;重慶市沙坪壩區委常委、紀委書記;重慶市渝北...
尹中卿同志逝世 - 天天要聞

尹中卿同志逝世

武漢大學北京校友會消息,5月8日上午,尹中卿校友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舉行。2025年4月27日,武漢大學經濟系78級校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尹中卿同志,因病於2025年4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7歲。尹中卿(資料圖)據介紹,尹中卿,男,漢族,1959年2月出生,河南桐柏人。1978至1985年,尹中...
抗戰史上的今天:5月10日 - 天天要聞

抗戰史上的今天:5月10日

歲月無聲,歷史有痕。八十載光陰流轉,抗戰的烽火歲月依然銘刻在中華民族的記憶深處。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觀察者網特別推出「抗戰史上的今天」欄目,每日與您共同回望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1932年5月10日汪精衛電上海市商會稱,滬案並未接受任何秘密條件。行政院派殷汝耕等為上海日軍...
「95後」博士生楊雅麗:在歷史研究中守護抗戰記憶 - 天天要聞

「95後」博士生楊雅麗:在歷史研究中守護抗戰記憶

5月8日,楊雅麗在天津五大道參觀歷史文化街區。初夏的南開大學綠樹成蔭,花香陣陣,青年學者楊雅麗騎著共享單車穿過林蔭道,直奔圖書館而去。1996年出生的楊雅麗是南開大學歷史學院的在讀博士生,她從2018年開始著力研究抗日戰爭史,聚焦南京安全區、抗戰時期平津市民的日常生活等內容。2018年9月,楊雅麗在南京師範大學開...
泰王的二兒子又剃頭髮,弟弟跟他不一樣,虔誠跪拜提幫功的畫像 - 天天要聞

泰王的二兒子又剃頭髮,弟弟跟他不一樣,虔誠跪拜提幫功的畫像

泰王可真是個香餑餑!后妃們年輕貌美,都為了得到他的寵愛。他的孩子們也是用盡方法,希望得到他的注意。比如說,泰王的二兒子又剃髮出家了!泰國王室有一項傳統習俗,就是國王或者王儲得剃髮短暫修行一段時間。當年的普密蓬;在加冕過後剃髮出家了一陣子。那
老巷擠400人,政府樓堂停建,市長落淚改政策 - 天天要聞

老巷擠400人,政府樓堂停建,市長落淚改政策

1961年廣州有個副市長叫梁湘,去城裡的小巷檢查工作。回來就讓政府停建新大樓,把錢省下來給窮人蓋房子。當時沒人明白為啥突然變卦,後來才知道梁湘在起義路的小巷裡看見了啥。那天梁湘走進一條窄巷,看見破舊大屋裡擠了60多戶人家,4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