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90年12月7日,武則天廢黜了自己與李治所生的兒子李顯,並自立為武周皇帝。如此決絕的舉動引發了一波又一波反對聲浪,迫使武則天不得不清除王朝內外的勢力,維持自身的統治。而在這一次又一次的權謀之中,武則天逐漸感到疲憊和心碎。
在靜寂的夜晚,她站在密室中央,凝望牆上三幅畫:唐太宗李世民氣質高傲,展現著威嚴的統治力;唐高宗李治則擁有平易近人的氣質,智慧燦爛於目;最後,一個手持佛珠的和尚形象,默然無言。
現年67歲的武則天,已經接近壽命的盡頭。她望著這兩位曾經在她生命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男人,心中湧起萬千思緒。曾有人說武則天是世上最幸運的女人,擁有其他女人無法想像的榮耀與權勢;而也有人說她孤獨,因為皇帝必然孤獨。
她感受到這種孤獨,但她無暇顧及,因為權謀之爭的陰影幾乎遮蔽了她的全部。她是一個女人,四十年來只有戰鬥,毫無鬆懈和停歇的機會,最終問鼎了權力的巔峰,俯瞰著眾生。
然而,陰謀、背叛、算計、仇恨、妒忌等詞語包圍著她的人生,直至她現在連自己也早已迷失。這個密室成為她心中種種疑問和愁緒的承載之所。
在武則天的生命中,第一個男人是她的父親武士彟。
武士彟是一位富商,在唐朝建立後因多次資助李淵而得到官位。然而,父親於635年去世,留下了年僅12歲的武則天和她的母親和妹妹來到長安定居。
儘管長安宮廷中有眾多美麗的女子,但太宗李世民並不過分貪戀美色,他是一個工作狂。
有一次,太宗得到一匹名叫獅子驄的烈馬,但這匹馬非常難馴服。這時,遠在一旁侍奉的武則天找到了一個機會,自告奮勇地向太宗提供幫助。太宗對於這個少女敢於如此豪氣,感到好奇地問她是否有辦法。
武則天平靜地回答說:「給我一根鞭子,一個鎚子,還有一把尖刀。」
太宗帶著疑問問道:「這些東西有何用處?」
武則天堅定地回答:「先用鞭子抽打它,如果它不服從,再用鎚子敲打它,如果還不聽話,就用尖刀宰殺它。」
李世民對於眼前的少女感到驚訝,雖然他對她的果決和堅定印象深刻,但他本質上是一個典型的大男子主義者,他喜歡的女人大多都是溫柔如玉、淺笑如花的。
然後的12年中,武則天只是作為一個五品才人,在後宮中過著平淡無奇的生活。
這是武則天與她的第一個丈夫之間短暫的交集,但這個富有智慧和才華的男人對武則天的少年時期和青年時期的思想形成產生了影響。
儘管她沒有得到李世民的青睞,但她從他那裡看到了廣闊的江山和光輝的未來。這段經歷對於年輕的武則天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它不僅塑造了她的心智,也為她未來的崛起打下了基礎。
在武則天的秘密密室里,第二個男人是她的兒子李治,唐太宗的皇太子。
649年,李世民病重,李治被派去代理國事。當時21歲的李治第一次見到比自己大四歲的武則天,被她的美貌和智慧所吸引。儘管李治一直被塑造成眾人眼中的「忠孝節義」典範,但他內心並不是真正滿足於這種完美無缺的形象,他也有自己的渴望和情感。
武則天能夠馴服心猿意馬的獅子驄,這讓李治眼中的武則天成為了他所渴望的自由和釋放的象徵。他對她的情感之痛苦又禁忌,讓他感受到了全新的生命體驗。武則天填補了他內心的空虛和軟弱之處,其他女子無法做到這一點。
為了和武則天在一起,李治不顧一切地娶她回宮,廢黜了先妃蕭淑妃,廢掉了嫡妻王皇后,最終還冒著風險立她為后妃。這是他向世人證明他對愛情的純粹和決心,同時也證明了自己作為皇帝權威的不可動搖。
武則天是否愛李治,或許曾經有過一份愛。李世民不願意給她的,李治卻願意。可以用一句現代的話來形容:「我給了你該給的,也給了你不該給的。你還要我怎麼樣?」即使年過花甲,當初的愛情早已遠去,但武則天內心仍然感激這個男人,她相信李治曾經深愛過她。
因此,即使後來遇到了許多才貌出眾的男子,他們只是她生活中的調味品,那些深沉、能夠容納武則天所有愛和醜惡的愛,已經融入到她的生命中。
李治是一個曾經用儘力量保護和寵愛武則天的男人,他的存在對武則天來說無處不在。所以在晚年,即使男寵來了又走,武則天仍然每天來到自己的秘密密室。這不僅是君王之間的感同身受,更是對這個與她糾纏一生的男人深深的思念和依戀。
在武則天的秘密密室中,第三個男人是她的兒子武曌(後來的唐高宗)。
作為武周王朝的開國皇帝,武則天廢黜了舊制度,鎮壓了李唐宗室,提拔自己的男寵,甚至殺害了自己的親生子女。
在執政期間,武則天做出了許多超出一個女性角色應有行為範圍的舉動,她被視為一個無人敢視為女人的存在。逐漸地,她自己也忘記了自己原本是一個女性。只有在面對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時,她才能偶爾感受到作為女性的歡愉和滿足。
在她的統治下,武周被後人稱為有著「貞觀之遺風」。晚年時,武則天仍然每日粉黛飾容,即便兒孫離世,她也不覺得衰老。
在神龍政變後退位後,武則天開始不再打扮,面色憔悴,漸漸衰弱。兒子李顯去看望她時,她緩緩睜開雙眼說:「我從房陵把你接回神都,固然是要把天下託付給你,而五賊卻貪求功勞,把我驚動到了這裡。」李顯聽後痛哭流淚。也許這時候,他們才變回了「母子」。
這個權傾一世的女性,連她的丈夫、兒子、女兒都未能真正了解和信任彼此。也許他們曾經是「夫唱婦隨,母慈子孝」。
705年12月16日,武則天在上陽宮的仙居殿去世,享年82歲。706年與唐高宗合葬乾陵。
作為一個母親、兒媳,她殺害親子,改朝換代,在許多方面都被視為不稱職的。作為一個妻子,在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和感念丈夫的知遇之恩方面,至少在李治在位期間,她竭盡所能,幫助身患重病的丈夫實現了帝國的繁榮與繁榮。作為一位帝王,她打擊門閥,培植庶族,發展科舉,廣開言路,虛心納諫,重視發展農業,減輕賦稅負擔,並與人民息息相關。
她創造了一個盛世的輝煌。
然而作為一個女人,她將自己抬上了歷史舞台的最高點,但同時也放棄了「女人」這個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