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訪蘇回國,看到貝加爾湖大發雷霆:別忘了這裡以前是什麼地方

2023年09月16日15:07:06 歷史 1447

新中國成立後,有一次主席出訪蘇聯,途經貝加爾湖時,當地蘇聯官員非常尊敬地請主席下車。

但對於這一要求,主席直接拒絕了。

隨行人不解,主席出訪向來每站必下,為何唯獨貝加爾湖站不下車呢?眾人疑惑之際,主席開口問道:諸位,可知道這是什麼地方?

隨行一人未加思索地回答道:「這裡是布里亞特共和國的首府烏蘭烏德」。

主席聽後十分不滿,繼續道:「我問的是,歷史上這是什麼地方?」

一眾人一下子全懵了,有人嘀咕,「這裡就是烏蘭烏德呀」。

主席聽後直接發火了,「難道我不知道這裡是哪裡,我問的是歷史上這裡是什麼地方」。

主席示意司機不能停車,繼續開車向前。此時,主席才為眾人解釋道:「請大家一定要牢記,這裡之前是我們中國人的土地,不是蘇聯的」。

在自家的領土上停車,這就不能叫作訪問。主席的不停車,無疑是很不情願地承認這裡是蘇聯的領土。

主席訪蘇回國,看到貝加爾湖大發雷霆:別忘了這裡以前是什麼地方 - 天天要聞

貝加爾湖過往歷史

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淡水湖泊,總面積3.17萬平方公里,相當於2個北京市的面積,是我國第一大湖泊青海湖的7倍。

貝加爾湖的蓄水量十分驚人,可達到7000多億立方米。將我國所有的湖泊的蓄水量加起來,也只有貝加爾湖的三十三分之一。

貝加爾湖是一座非常美麗的湖泊,湖水清澈,環境優美,島嶼迂迴。春天時,貝加爾湖的最深透明度可達到40米,而我國透明度最高的湖泊瑪旁雍錯只能達到14米。

貝加爾湖中有27個島嶼及多個半島,最大的島嶼面積有730平方公里;貝加爾湖最深處有1640米,平均深度750米,而我國的青海湖平均深度只有21米。

無論怎麼對比,站在貝加爾湖身邊,我國的所有湖泊都是弟弟。

文獻記載,貝加爾湖大約在2000-2500萬年前,因印度次大陸板塊擠壓並嵌入歐亞大陸板塊時形成。

大運動一方面使青藏高原整體抬升,另一方面造成了貝加爾湖區域的斷裂,形成了大裂谷。後經歷了上千萬年,周邊336條河流匯聚大裂谷,最終形成了貝加爾湖。

主席訪蘇回國,看到貝加爾湖大發雷霆:別忘了這裡以前是什麼地方 - 天天要聞

主席訪蘇回國,看到貝加爾湖大發雷霆:別忘了這裡以前是什麼地方 - 天天要聞

貝加爾湖的丟失

貝加爾湖除了蓄水量巨大,水質品質極佳,按照我國的水質標準,能夠達到最好的一類淡水。

要知道,這麼優質的一座大湖泊,歷史上很長時期都屬於我國領土範圍內。

西漢時期,貝加爾湖曾是蘇武牧羊的地方,漢武帝時期一直屬於我國統治範圍之內。

唐朝時,曾在貝加爾湖設立羈縻州府玄闕州,由安北都護府管理;元朝時,屬於嶺北行省管轄。

一直以來,生活在貝加爾湖的游牧民族,如匈奴丁零鐵勒、蒙古等,都與我國中原王朝有著比蘇聯人更近親的血統和關係。

直到清朝時期,自詡天朝上國的清政府,有些看不起寒冷偏遠的貝加爾湖,而將其「贈送」給了沙俄,十分可惜。

公元17-18世紀,正是清朝鼎盛時期,歐亞大陸兩股新興勢力開始瘋狂擴張,最終在貝加爾湖相遇。

這兩股勢力,其一是沙皇俄國的哥薩克騎兵,另一支是大陸東方的清八旗軍。

貝加爾湖是一座狹長彎曲、像一輪彎月一樣的湖泊。它狹長的分界線將兩股勢力阻隔在了湖泊兩岸。

兩股勢力因貝加爾湖而停止。但兩國對待貝加爾湖的截然不同的態度,也註定了貝加爾湖的命運。

主席訪蘇回國,看到貝加爾湖大發雷霆:別忘了這裡以前是什麼地方 - 天天要聞

對清朝來說,他們根本沒有興趣在貝加爾湖進行長期統治,他更熱衷於中原王朝的你爭我奪。

因為那裡有更優質、更溫暖、更適宜耕種的土地,還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

而對於俄國來說,他們本就生活在苦寒之地,更偏於南方的貝加爾湖區域,對他們來說是很適宜生存的地方,俄國人非常重視和珍惜。

俄國人到達貝加爾湖後,第一件事就是探索地形、繪製地圖,開始召喚殖民者到來,進行長期軍事佔領。

當時清朝正值康熙帝時期,在經歷了雅克薩之戰後,中俄簽訂了《尼布楚條約》。

清朝對「服軟」的俄國做出了重大讓步,放棄了對貝加爾湖東部反抗沙俄的布列亞特人的支持。

到了雍正帝時期,清朝又與俄國簽署了《恰克圖條約》,又將貝加爾湖南部區域全部劃歸給了俄國。

從此之後,貝加爾湖與我國徹底分離,這種毫無眼界的「贈予」,令人遺憾不已。

讀者們,關於「貝加爾湖的歷史」,大家怎麼看?如果喜歡本文章,請分享收藏哦~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1951年,入藏代表團原本被噶廈準備處決,一事的發生改變了其決定 - 天天要聞

1951年,入藏代表團原本被噶廈準備處決,一事的發生改變了其決定

1951年2月,負責在藏北阻止解放大軍進藏的繞噶廈擔心部隊的進攻,想往後方撤,所以找了個要去保衛喇嘛的借口,向噶廈稟報道:「喇嘛及其隨從現住亞東,他身邊只有少量的警衛隨員,後藏地區有何敵情難料。我欲親率第二代本所屬部分兵員開往日喀則和江孜交界處,以防萬一。」
郭台銘被踢出局,是島內鬥爭必然結果,跟大陸有半毛錢關係 - 天天要聞

郭台銘被踢出局,是島內鬥爭必然結果,跟大陸有半毛錢關係

郭台銘已經正式宣布退出2024台灣地區領導人,大選之前不少台灣島內的支持郭的民眾感覺到了失望甚至是背叛甚至還有一些人猜想意淫認為大陸對郭台銘企業的調查對郭退選產生了壓力這簡直就是胡說八道郭台銘被踢出局根本是台灣島內鬥爭的必然結果。
高下立判!諸葛亮主張必占荊州,龐統卻認為荊州要棄 - 天天要聞

高下立判!諸葛亮主張必占荊州,龐統卻認為荊州要棄

諸葛亮主張必占荊州,龐統卻認為荊州要棄。兩人都沒錯,大家注意雙方提出的時間,諸葛亮是劉備無領地時先荊後益,而龐統是劉備占荊部分地區有領地後提出荊不好做根據地要向益發展,其實他們倆都是一樣想法的,很多人誤解,只是先後問題。
三國中決定歷史的那一戰:官渡之戰 - 天天要聞

三國中決定歷史的那一戰:官渡之戰

前言官渡之戰發生在公元200年,三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一場具有重要意義的戰役。這場戰役的參戰雙方是曹操與袁紹,背後有著複雜的政治與軍事考量。官渡之戰的結果對於三國格局的形成以及後來魏國的建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當時曹操與袁紹都是世族勢力的代表人物,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和政治實力。
宰相劉羅鍋 歷史上劉墉既不是宰相也不是羅鍋 - 天天要聞

宰相劉羅鍋 歷史上劉墉既不是宰相也不是羅鍋

經典電視劇《宰相劉羅鍋》是不少80/90後童年美好的回憶,劇中山東青年劉墉進京趕考,在京城因緣際巧的碰上了當今皇上乾隆, 並贏了乾隆下了一盤棋,過程中與寵臣禮部侍郎和珅結下了不解怨恨。因為背負羅鍋,劉墉又稱"劉羅鍋"。.
唐朝第十八位皇帝:唐懿宗李漼 - 天天要聞

唐朝第十八位皇帝:唐懿宗李漼

李漼(833年-873年)即唐懿宗,原名溫,唐宣宗李忱長子,母元昭皇后晁氏,唐朝第十八位皇帝。859年,唐宣宗去世後,左神策護軍中尉王宗實、副使丌元實矯詔立李溫為皇太子。唐懿宗繼位後,沉迷於享樂,不理朝政。懿宗在宮中,每日一小宴,三日一大宴。每天不是在玩,就是在玩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