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亡了109年,為何還有人守陵?誰給他們發工資?他們是誰?

2023年09月15日02:38:03 歷史 1358

本文內容來自於網路,若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或存在侵權行為,請聯繫刪除。


曾有一首政治詩,龔自珍在1810年創作,當時他初到北京擔任官職,懷抱著改革國家的雄心壯志。然而,政治的曲折轉變讓他頹然失意,他開始認清大清王朝的本質。他描述著如今社會的失落與沉寂,唯有依託如風雷般咆哮的力量,才能喚醒這個苟延殘喘的社會,重現生機。

而談及那些守護大清皇陵的人,我們需要穿越歷史的時光隧道,從1912年前與1912年後這個時間節點來解開謎底。一直以來,王朝的陵墓都由特定的守墓人來守護。那麼大清滅亡已有109年,仍有人守陵,這些守陵人是誰,他們的薪酬又是由誰提供的?

大清亡了109年,為何還有人守陵?誰給他們發工資?他們是誰? - 天天要聞


清代皇陵眾多,包括清東陵孝陵裕陵景陵、峪定東陵清西陵泰陵昌陵慕陵等等。其中以清東陵最為著名,它是最大的皇陵之一,修建耗時247年,埋葬了5位皇帝和100多位妃嬪,佔地80平方公里,金銀珠寶堆積如山。

那麼,誰來擔負守護這片80多平方公里皇陵的責任呢?在1912年之前,清朝尚未滅亡,皇室仍然存在,守陵人擔負著神秘而崇高的職責。根據八旗制度,只有來自滿族上三旗的滿族弟子才有資格守護皇陵。這些守陵人通常是從北京和滿洲關外被特別選派而來,專門負責守衛皇陵。他們享有特殊的政治地位,俸祿高低因官職而異。朝廷為他們提供優厚的待遇,免除賦稅,分配獨立的住宅,以確保他們全身心地為皇室效勞。

大清亡了109年,為何還有人守陵?誰給他們發工資?他們是誰? - 天天要聞


然而,1912年清朝滅亡後,情況發生了變化。溥儀雖然無法挽回大清的命運,但在退位時爭取了一些特殊權益,保留了清室的優待,每年支付400萬兩銀元的清室費用,並允許宗室成員繼續守陵。不過,袁世凱去世後,清皇陵的狀況開始變得尷尬。一些守陵人抵禦不了皇陵中金銀珠寶的誘惑,與盜墓賊勾結,竊取珍寶,甚至出現了孫殿英的盜墓案,震驚全國。他竟然從慈禧的陵墓中偷出價值8000萬元以上的珠寶。

大清亡了109年,為何還有人守陵?誰給他們發工資?他們是誰? - 天天要聞


在這動蕩不安的年代,多座清朝皇陵曾多次被盜,一些甚至多次遭受盜墓的困擾。直到新中國成立後,對陵墓和文物的保護才開始受到高度重視。清朝的皇陵成為了文物保護的對象,禁止盜墓行為。經過修復和建設,清東陵變成了旅遊景區,吸引著遊客前來參觀。景區工作人員也隱晦地扮演著"守陵員"的角色,他們的薪酬來自景區的收入。

大清亡了109年,為何還有人守陵?誰給他們發工資?他們是誰? - 天天要聞


如今,清朝雖已成為歷史,但這些守陵人繼續守護著皇陵的榮光,他們與歷史共存,用自己的方式延續著這段歷史。這是一份特殊而崇高的工作,也是對過去的敬意和對未來的責任。他們在默默守護著這片古老的土地,以確保歷史的珍貴遺產永不消逝。

大清亡了109年,為何還有人守陵?誰給他們發工資?他們是誰? - 天天要聞


以上內容資料均來源於網路,本文作者無意針對,影射任何現實國家,政體,組織,種族,個人。相關數據,理論考證於網路資料,以上內容並不代表本文作者贊同文章中的律法,規則,觀點,行為以及對相關資料的真實性負責。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關所產生的任何問題任何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直接與間接的法律責任。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上海話在香港地位高,跟他們密切相關! - 天天要聞

上海話在香港地位高,跟他們密切相關!

文 | 極耳在香港娛樂圈摸爬滾打近六十年的汪明荃早已成為粵語流行音樂代表性人物之一,不過儂曉得伐,伊原來還是地地道道上海人。五一假期在上海舉辦「DIVA演唱會」的阿姐,一張嘴就是地道上海話。而這也是78歲的她首次回到家鄉上海舉辦個人演唱會。當天的演唱會,阿姐誠意十足,除了換造型,全程沒有下場。她唱了《勇敢的...
成湯:曠古仁君的形象 - 天天要聞

成湯:曠古仁君的形象

建立一個延續五百多年的王朝,商的開國君主必定上膺天命,獲得了天神授予的合法性。推翻了延續數百年的夏王朝,商的君主必然下順民心,得到了民眾擁護的正當性。而真正贏得民心的,只能是仁慈,而不是武力。在很多後代的文獻中,成湯被描繪成一位體恤民眾、寬
二戰勝利80周年 走進納粹德國投降的歷史現場 - 天天要聞

二戰勝利80周年 走進納粹德國投降的歷史現場

1945年5月8日24時,法西斯德國簽署無條件投降書。投降書開始生效時,由於時差原因,地處柏林以西的美、英、法等國還是5月8日的下午或晚上,而位於柏林以東的蘇聯等國,已經是5月9日。因此歐洲各國將5....
中國歷史上三個最成功的商人,最後都散盡家財,無一得到善終 - 天天要聞

中國歷史上三個最成功的商人,最後都散盡家財,無一得到善終

中國歷史上有一些著名商人,有部分符合散盡家財且未得善終的情況,以下列舉三位比較典型的: 呂不韋: 生平事迹:戰國末年衛國商人,他以「奇貨可居」聞名,通過扶持秦異人(後改名子楚)登上秦王之位,自己也官至秦國丞相,權傾一時。在執政期間,他組織編
【史志論壇】以彭州市為例淺談地方志人才隊伍建設 ‖程爽 - 天天要聞

【史志論壇】以彭州市為例淺談地方志人才隊伍建設 ‖程爽

歡迎關注「方誌四川」!本文載《巴蜀史志》2024年第6期聚地方人才 育方誌碩果以彭州市為例淺談地方志人才隊伍建設程 爽地方志是地方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是傳承民族文脈的重要基礎,是中華民族文化發展的重要支撐。地方志部門作為開發利用地方志資源的主要部門,在推動地方志事業高質量發展方面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隨...
【史學爭鳴】多重視角下的綿陽「周原說」‖宋翔 - 天天要聞

【史學爭鳴】多重視角下的綿陽「周原說」‖宋翔

歡迎關注「方誌四川」!多重視角下的綿陽「周原說」宋 翔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周原是西周王朝的發祥地之一。傳統觀點認為周原位於今陝西關中地區,然而,綜合水文地理、自然資源、歷史文獻與文化傳承等多方面線索,可提出另一種可能:周原的地理位置或許並非局限於傳統認知中的陝西岐山周原,而是涵蓋了今四川綿陽一帶。綿陽...
古代樂制與戲曲研究的新視角——黎國韜《古代教坊與文學藝術研究》序 - 天天要聞

古代樂制與戲曲研究的新視角——黎國韜《古代教坊與文學藝術研究》序

□吳承學黎國韜教授所著《古代教坊與文學藝術研究》一書收入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將在中華書局出版,請我寫序。為了撰寫序言,我重新閱讀了國韜各種著述,並且大致了解了相關學科的學術史。在閱讀的過程中,引發了一些回憶與感想。壹1990年,我從復旦大學博士畢業後,回到中山大學中文系古代文學教研室。國韜1992年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