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初期王明回國得勢,毛主席又被孤立,只有賀龍明確支持毛主席

2023年09月14日22:35:07 歷史 1369

我們在歷史教科書上曾經學過,遵義會議是紅軍生死攸關的轉折點,糾正了錯誤的王明路線,確立了以毛主席為核心的全新領導層,革命形勢由此越來越好。

那麼,往後真的就沒再受過王明的影響?毛主席真的一直掌握著最高領導權?很不幸,這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就在抗戰爆發後不久,王明就以極高的姿態回國,他一到延安就給了毛主席「下馬威」,不久又召開會議把支持主席的幹部都批了個遍。

做完這些,王明堂而皇之跑到武漢長江局拉起「大旗」,使延安的命令都傳不出去,後來主席回憶這段時期用了一個詞——「孤立」。

沒錯,那段時間主席真的被孤立了,高級將領中,大部分都態度曖昧或聽從長江局命令。只有賀龍一個人明確表態支持毛主席,特別艱難啊。那,毛主席又是如何完成「翻盤」的呢?

抗戰初期王明回國得勢,毛主席又被孤立,只有賀龍明確支持毛主席 - 天天要聞

王明在紅軍時期就去往了蘇聯,因為有米夫的支持,他一直以共產國際的代表自居,在莫斯科遙控著紅軍的走向。這種遠離一線的人,腦里總是充斥著不切實際的想法,紅軍為此付出了很多不必要的犧牲。

或許有人會問,既然他在國外那麼遠的地方,國內的人為什麼還要聽他的?這裡主要涉及到共產國際。

從名字就能看得出來,共產國際不單單是哪一個國家的組織,而是管理著全世界共產黨的機構(不過很多時候共產國際與蘇聯是高度重疊的),各國的共產黨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都是共產國際的分支,這裡面當然也包括中國。

當時中共的領導人是需要共產國際承認甚至指派的,即便是自己民主投票選舉產生,共產國際不認可,那就不做數。唯一一次比較特殊的是遵義會議,因為電台損毀,中央紅軍無法與共產國際聯絡,這才讓毛主席重獲領導權,天佑中華啊。

抗戰初期王明回國得勢,毛主席又被孤立,只有賀龍明確支持毛主席 - 天天要聞

後來紅四方面軍張某在草地分兵時,仗著兵強馬壯強行南下宣布「另立」,即便在四川碰得頭破血流,他還是沒有放棄自己發展的想法,繼續帶領部隊西進。不過從蘇聯回國的張浩給張某發了一封電報後,張某就灰溜溜地取消「另立」。

為何?就因為張浩說,共產國際指示中國的革命要服從毛主席的指揮。共產國際一句話,能抵得過千軍萬馬。

在搞清楚共產國際對中國革命的影響力後,就不難理解王明的種種特殊待遇了。1936年的洛川會議毛主席提出要「獨立自主進行山地游擊戰」,沒想到這再正常不過的發展路線,卻引起了蘇聯的不快。

蘇聯當時東、西兩線都面臨戰火,在其看來,中國國力不強,唯有完全一體才能拖住日本久點,如果國共兩黨有爭端,可能會被日本逐個擊破,到時遠東就危險了。

抗戰初期王明回國得勢,毛主席又被孤立,只有賀龍明確支持毛主席 - 天天要聞

蘇聯關注的是自己的利益,沒考慮過中共完全服從於國民黨將來會怎麼樣,而毛主席關注的也是自己的利益,希望我黨發展出一條自己的道路。兩相衝突,蘇聯就決定讓王明回國去搞跟國民黨的「統一」。

1937年11月29日王明與康生、陳雲等人到達延安機場,毛主席親自出席了歡迎儀式,沒想到王明見到主席後就來了個「下馬威」,他對主席說:大家太客氣了,我們奉共產國際之命回來,是共產國際的代表,要歡迎,也是我們歡迎毛澤東同志。

這轉換主客身份的話,明顯就是要爭奪領導權。很快,王明又召集幹部開會,史稱「十二月會議」,他非常不客氣地在會上批人,完全否定洛川會議定下的持久戰、游擊戰、獨立自主三大方針,跟主席走得近的人被批了個遍。

因為有共產國際的「尚方寶劍」,那些無端被批的人只能做檢討。會議的最後一天,王明在沒有跟眾人討論的情況下,拿出一份全新的政治局成員名單,遵義會議上選舉出的周恩來、博古、王稼祥被踢出,同時又增補了他自己、康生、陳雲。

抗戰初期王明回國得勢,毛主席又被孤立,只有賀龍明確支持毛主席 - 天天要聞

王明的意思是以前的東西都不做數了,以後就是我說了算,還不用跟你們商量。王明跋扈到了這種程度!可怕的是,他如此囂張,竟無人敢反對。

王明也知道,在延安他最多只能得到那些信奉共產國際的高級幹部的配合,中層、基層的指戰員肯定更服一路帶領眾人勝利的毛主席。於是「十二月會議」後不久,王明就跑去武漢主持長江局,發展自己的勢力。

「十二月會議後,(延安)中央已名存實亡」,這是毛主席後來感慨的一句話,當時的情況也的確如此。王明在武漢以中央的名義發號施令,許多信息情報也只傳遞給長江局。

王明掌握大權後,開始配合蘇聯鼓吹「一個政黨、一個領袖、一個主義」、「一切經過統一戰線」、「一切服從統一戰線」等等,包括周總理在內的眾多幹部都被蒙蔽,緊跟王明。唯有一位高級將領旗幟鮮明地支持了毛主席,那就是賀龍。

抗戰初期王明回國得勢,毛主席又被孤立,只有賀龍明確支持毛主席 - 天天要聞

說起來,賀龍是十大元帥中最晚跟毛主席見面的,但他自己獨立領導開闢過根據地,更能理解毛主席的三大方針,所以領軍在外的他,聽聞「十二月會議」的精神傳達後,立即表明不滿。

120師一些幹部受到王明觀點的影響,天真地以為讓步就能換來和平,因此不敢擴大我黨的抗日武裝、不敢跟國民黨中的頑固派鬥爭。

針對這些情況,賀龍嚴肅批評道:這叫什麼統一戰線?亂彈琴!這只是捆住自己的手腳,讓人家把你搞掉!隨後賀龍多次公開批評國民黨消極抗戰、製造摩擦等惡劣行為,結果卻讓師里的一些幹部害怕了。

他們擔心賀龍的態度會破壞統一戰線,因此聯名向中央寫信,要求讓賀龍回延安「學習」。這些幹部里最出名的是王震、王首道、王恩茂,表面上是針對賀龍,實際卻還是為了跟隨王明路線。

抗戰初期王明回國得勢,毛主席又被孤立,只有賀龍明確支持毛主席 - 天天要聞

這「三王」可長期都是毛主席的追隨者,連他們都如此,可想而知當時主席的處境。120師政委關嚮應得知「三王」的信寄出去後,感覺很不妥,立馬趕到延安,與毛主席面談。

主席嚴肅批評要把賀龍調出120師的錯誤意見,同時高度評價「賀老總有三條嘛:一、對敵鬥爭堅決;二、對黨忠誠;三、聯繫群眾。」

這才暫時把120師安撫下去。但,事情的根源不在哪一支部隊,而是在王明,主席意識到這樣搞下去,軍心會大亂,於是開始思考應對之策。

1938年2月7日,王明回延安參加政治局會議,再次鼓吹「七個統一」,完全將自己當成國民黨的附庸。毛主席一面讓任弼時去蘇聯陳說形勢,一面設法阻止王明再去武漢。

會議的最後一天,政治局進行表決,反對王明去武漢的只有毛主席、康生、張聞天三人,支持王明的則有周總理、項英、博古、陳雲以及王明自己,少數服從多數,王明還是趾高氣揚地去往了武漢。

抗戰初期王明回國得勢,毛主席又被孤立,只有賀龍明確支持毛主席 - 天天要聞

之所以有這麼多人支持王明,主要在於三個原因,一是蘇聯及共產國際的影響,這在當年幾乎是無解的存在;二是王明在武漢也搞出了一點成績,他跟很多國民黨高官打得火熱,讓我黨多了很多被報道的機會;

三是許多人眼光看得沒有毛主席遠,早在洛川會議上,周總理、彭老總、林總等人一開始都不支持再打游擊戰的,想通過運動戰來提高我軍的威望和地位,是毛主席一個一個說服了他們。

毛主席看的是實,唯有我們獨立自主發展根據地,那革命才可能會勝利,就是這個過程要苦很多。而大部分人看的是名,以為名提升了,國民黨會給些實質好處,當下就會過得輕鬆一點,殊不知這是把命運交到別人的手裡。

恰好王明善於交際,在諸多場合提升了共產黨的名,也得到一些國民黨的援助,因此這些人就更喜歡王明。毛主席,在大多時候都是孤獨的啊。

抗戰初期王明回國得勢,毛主席又被孤立,只有賀龍明確支持毛主席 - 天天要聞

說來也有意思,王明能上台靠的是共產國際,毛主席翻盤也多虧了共產國際。任弼時到達莫斯科時,王明的靠山米夫已經倒台,繼任的季米特洛夫是米夫的政敵,連帶著對王明也沒好感。

所以季米特洛夫聽完任弼時的彙報後,當即給出正確的意見。任弼時因為工作問題,暫時要留在蘇聯,就改由王稼祥回去傳達指示。

1938年7月,延安的幹部們都聽到了這段話「季米特洛夫說:應該支持從實際鬥爭中鍛鍊出來的毛澤東同志,其他人就不要爭奪領導權了」

在同年9月的六屆六中全會上,王明的戲再也唱不下去,主席倒沒有一直針對他,反而先是幫那些被王明打擊過的人平反,隨後又公平對待每一個山頭,直言無論之前做過什麼、支持過什麼路線,只要承認錯誤既往不咎,革命才開始真正往好的方向走。

抗戰初期王明回國得勢,毛主席又被孤立,只有賀龍明確支持毛主席 - 天天要聞

如果按照王明的做法,抗戰勝利後,只要國民黨一翻臉,我黨就會面臨滅頂之災,「四一二」就是血淋淋的教訓啊。

主席說得好:以鬥爭求團結則團結存,以退讓求團結則團結亡。這才是真理。

也難怪周總理後來感嘆:毛主席下決心要做的事,你可以反對,但不要輕易反對。在歷史上,有幾次我曾認為主席的決策不正確,表示反對,但過一段時間都證明他的決策是對的。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廣州一棵千年荔枝樹時隔4年再次結果!預估樹齡1024歲 - 天天要聞

廣州一棵千年荔枝樹時隔4年再次結果!預估樹齡1024歲

隨著氣溫攀升,嶺南大地處處荔枝飄香。這幾天,廣州一棵千年古荔為廣州最古老的荔枝樹,時隔數年後再結碩果,這一罕見的景象吸引了周邊村民前來拍照觀賞。千年古荔位於廣州黃埔玉岩書院,為一級古樹,據估測迄今有1024歲,這個年齡對於具有2200多年悠久歷史的廣州來說,可謂見證了城市半部的歷史,承載著市民對嶺南佳果的記...
長知識!古代中國的「計程車」如何工作? - 天天要聞

長知識!古代中國的「計程車」如何工作?

原標題:古代中國的「計程車」如何工作?(文物有話說)中國科學技術館展出的記里鼓車復原模型。中國科學技術館供圖張蔭麟復原《宋史》記載的記里鼓車齒輪裝置圖。中國科學技術館供圖計程車是現代生活中常用的交通工具,主要通過記錄行車裡程計算費用,因此也
3個被史書隱藏的真相:夏侯惇0勝仗卻成曹魏第一大將? - 天天要聞

3個被史書隱藏的真相:夏侯惇0勝仗卻成曹魏第一大將?

在三國群雄逐鹿的璀璨星河中,夏侯惇的名字似乎總帶著一絲微妙的光芒。當五子良將馳騁沙場、威震敵膽時,這位曹魏元勛的軍事履歷上卻難覓耀眼的勝績。史書冷峻的筆墨下,一個令人費解的謎題浮出水面:一位鮮有戰功的將領,為何能登上曹魏權力之巔,成為曹操時
明朝張七姐:一代皇后被廢,滿朝文武無一人為她發聲 - 天天要聞

明朝張七姐:一代皇后被廢,滿朝文武無一人為她發聲

作者:青燈雖然說皇帝後宮那些事,都是皇帝自己的家務事,可是自古以來,都是天下大事,都要放在朝堂上辨一辯。特別是在明朝,皇帝娶什麼樣的嬪妃,立後還是廢后,朝堂上的文武大臣,勢必要鬧上一場。可偏偏有這麼一位皇后,她被廢黜的時候,滿朝文武無一人說
楊六郎與肅寧地名的傳說 - 天天要聞

楊六郎與肅寧地名的傳說

地名故事:楊六郎與肅寧 不少人聽說過「劉秀夜走三陽」的傳說。三陽指的是饒陽、宰陽、高陽三座縣城。饒陽、高陽人們都知道,宰陽在現在的地圖上找不到了。其實宰陽就是現在的肅寧。 相傳楊六郎與遼國交戰在宰陽東紮下營寨,每日親自監督訓練牤牛,準備用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