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廉(伯益的後人)的後人也被稱為「秦人」,這個「秦」字是從何而來的?
司馬遷在《史記》中提出,秦王室一族其正確的姓氏應該是嬴姓趙氏,但在對嬴姓趙氏的稱呼中,「秦」字出現的頻率遠比「趙」還多,這是為什麼?商末,紂王的保鏢惡來是飛廉的兒子,惡來有個後裔叫做大駱,這個大駱有個小兒子叫做非子,非子和他的祖輩造父一樣擅長養馬。當時非子住在犬丘,附近的人都知道非子畜養馬匹的能力,於是就有人將他推薦給了周孝王。周孝王聽聞非子很有名,便召見了他,在這次面試中,非子面對周孝王的提問,舉止得體,對答如流,周孝王十分欣賞他,便讓非子在渭水一帶為周王室養馬。
非子得到這個工作後,也滿心歡喜的為周王室效命,工作兢兢業業。在非子精心養殖下,周王室的馬匹一天比一天強壯,而且繁殖甚多。周孝王看著這些駿馬賓士在大地之上,心中十分喜悅,彷彿自己也正馳騁在周王朝的大地上,巡視著這塊土地上的百姓們,這種成就感讓他十分快樂,因此周孝王對非子也非常有好感,便有了立他為大駱繼承人的念頭。
但問題是非子是大駱的小兒子,沒有正當理由不能隨意廢長立庶。周孝王的這個念頭就受到了大駱長子成的外祖父申侯的反對,於是周孝王就想到了另外一個辦法,既然非子不能繼承家業,那對他另外進行封賞就好了,最後周孝王將秦地封給了非子,約公元前900年前後,非子在秦地建立了一座叫做秦亭(今甘肅清水秦亭鎮)的城邑,成為了周朝的附庸國。
周孝王很喜歡非子,對他的獎賞不僅是這些,到非子這裡嬴姓已經歷千年,早已失祀,周孝王就讓非子重新祭祀嬴姓,非子也因此得到了嬴姓宗主的地位。當時有嬴姓十四氏,他們對非子承祀嬴姓宗主還是有很大意見的,但有周孝王的支持,非子也總算頂住了壓力,也是到了這個時候,「秦」和「嬴」正式結合,因此非子也被稱為「秦贏」。
所以真正能列入秦國君王的第一個人應該還是非子,因為「秦」是因他而生,而秦亭這座城邑的建立,也是日後秦人開始擴張土地的基礎,所以真正的「秦」正是始於此處,而未來秦國的奠基者也正是非子。後人有詩記載:大隴西來萬嶺橫,秦亭何處覓荒荊。非子考牧方分土,隴右山川盡姓贏。
商周時期,有以封地為氏的習慣,這麼看非子這一支當為秦氏,但因為非子生於犬丘趙氏,所以從非子到後來的秦王室均以「趙」為姓。而且因其屬地為秦,故秦也成了非子這一支的象徵,等到了秦朝滅亡後,其王族子孫為了紀念這個朝代,這才以「秦」為氏,這也是陝西秦氏的來源,和趙氏一樣,秦氏的源頭也是嬴姓。#秦朝##歷史##歷史回眸#
圖為非子